以生为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021-07-27宋怡
宋怡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关键学科之一,相比其他学科教育,语文更加强调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学科本身所具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使教师能够很好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以生为本,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为了实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确保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够调整自身心态,避免出现心理问题,保证其心理健康,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做好教材分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入选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呈现出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在对文章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人物的不同形象和精神面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教材阅读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将教材中的人物作为榜样,追求其高尚的精神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一方面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就文章的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道德品质。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中,讲述了五位抗日英雄不畏牺牲的精神和民族气节,《示儿》饱含了陆游对祖国山河破碎的遗憾以及对祖国方面未来的坚定信念。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能够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并且逐步深化自身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師应该做好科学引导,对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进行培养。面对越发复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原本衣食无忧的小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负担,在面对困难时容易选择逃避,对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形成乐观向上的价值观。
二、关注课堂教学
教师应该关注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构建起和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留出更多自由思考的时间,将自身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完成《怀念母亲》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母亲,分享母亲在生活中对自己的关爱,通过这样的分享活动,使学生的情绪得到梳理,有助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事实上,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值得深入探究的课文,如《只有一个地球》,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配合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相关的图片,然后鼓励学生就环境和发展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良好的引领作用。
三、强调课外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有效的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高对真善美的欣赏及评判能力,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心灵进行陶冶,促进其健康审美情操的形成,最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刷子李》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似的文章《泥人张》等,对文章写作风格进行对比的同时,认识一些不同行业的能人和奇人,如刷子李、泥人张、狗不理等,这些人所处的行业不同,但是都有工匠精神,对事业执着,对生活态度认真,值得我们去学习。
四、注重习作训练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其渗透到习作训练中,做到有的放矢,从学生的作品中了解其个性品质和思想状况。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日记、作文等方式,将不良情绪和压力宣泄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不同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对于全面开放三孩后引发的问题,可以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看法,如果发现学生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则应该及时联系家长,提醒其注意孩子情绪的变化,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生为本,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促进其心理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成长为心理健康的个体。
参考文献:
[1]南根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2):88.
[2]蒋红奕.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J].山西教育(教学),2021(1):38-39.
[3]边新年.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3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