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2021-07-27朱叶婷

新课程·上旬 2021年50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朱叶婷

摘 要: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化学开始积极改革,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重點。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从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出发,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与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以水的净化为例,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提出科学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为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成长,并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学科核心素养,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支持。但是就如何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依然是教师研究的重点。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与重难点

1.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实践前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在目标的指导下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帮助,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1)主目标。教学设计的主目标要能满足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立德树人”的基本育人要求。(2)副目标。由于在化学学习中,学习的能力、兴趣等存在个体差异,教师的教学方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

落实到“水的净化”这节课,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对净化水的方式进行了解;学会通过过滤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对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等进行了解。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要让学生树立起珍惜与爱护水的意识,并能通过实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

2.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能对硬水与软水进行区别与检验;掌握净化水的方法,并能对过滤的操作方法进行熟悉与掌握。(2)教学难点: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过滤的操作方法。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以“水的净化”为例,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期间,要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从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1.整理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十分关键,在正确的设计思路下,能有效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学设计思路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科学的、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正确指导教学有效开展的保证。以化学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教学思路要积极转变,从“教”向“学”转变,让课堂教学更加科学与可靠,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在“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中,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合理的问题设置必不可少,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提升参与热情,并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驱动性问题:(1)在天然水中含有不溶性杂质与可溶性杂质,对于这些杂质将如何除去呢?学生在教材内容、讨论及思考下,得出具体方法有静置、过滤与煮沸等,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2)虽然滤液已经澄清,但是依然有红色和异味,又该如何去除呢?这时学生又开始思考,并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完成实验,掌握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2.开展分组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的学习具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所以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偏重于理论教学,无法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化学知识。学生可以通过问题驱动,在实验中对问题进行解决,并最终提升化学核心素养。开展分组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分组实验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团队合作能力,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让学生更好地实验,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名优等生,在优等生的带领与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在“水的净化”这节课中,为让学生对硬水与软水进行区分,可以通过分组实验进行[1]。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硬水与软水的定义,并介绍硬水的危害,然后让学生使用肥皂水对硬水与软水进行区分。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可以对实验全过程及现象进行描述,并通过观察得出实验结论。

教师还需设置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硬水危害大,软化硬水有什么方法吗?然后学生开始讨论,并能得出结论,煮沸是生活中常使用的方法,在实验室中所使用的方法为蒸馏法。然后在多媒体上展示蒸馏法的实验过程,并让学生归纳总结,为什么蒸馏法可以达到分离与提纯的目的?最终学生得出结论:由于物质的沸点不同,这样在液态混合物中就可以将不同沸点的物质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3.合理实施教学设计评价

教学设计是否符合预期目标,满足课程要求,确保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达到教学效果。科学的教学设计评价能及时了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日后教学设计的优化提供支持。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期间,不能一概而论,要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看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能达到要求[2]。如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可以为其设置一部分挑战性问题,发散学生思维,在评价期间要着重观察学生对挑战性问题的解决思路与过程。对于学习成绩相对弱一点儿的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观察其是否掌握基础知识,有没有提升的空间[3]。

同时,在评价期间也要对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观察,如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低,就要思考是教学内容太难,还是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通过不断反思,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才能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4]。通过教学设计评价,在评价中找到问题所在,为教师不断深化教学设计,确保为教学质量提供支持与帮助。

三、教学设计要点

1.关注教学创新

在化学教学设计中,需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要求,让学生能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与思考,能提升综合能力,如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所以教师要在化学科学素养基础上,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升教学设计质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2.加强教学反思

教师要加强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时找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的优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5]。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时,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并了解具体原因,然后进行合理指导,同时在教学设计期间,要避免学生再次产生疑惑。教学设计反思也能不断改变教学理念与方法,让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水的净化”教学期间,教师一定要加强教学反思,由于学生基础不同,分层教学的开展十分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很关键。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在实验前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播放实验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在学生实验期间,过滤、吸附后,得到的液体较少,放在烧杯里面不利于学生观察,所以在教师的教学反思下,学生可以在试管中进行观察。

3.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精神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创新与探究精神的培养,要让学生能通过知识学习,深入挖掘化学知识背后的联系,并能掌握化学知识之间的规律,从而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的教学实践,要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学习不仅是一个理论知识的接纳过程,更是一个思考、实践与探索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化学学科素养出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优化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分组实验与教学设计评价,还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创新和探究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辉舞,张贤金,洪兹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案例设计及实施:以九年级化学《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4).

[2]张素红,沈雪青.“教—学—评”一体化的主题式课堂教学设计:以初中化学“装置气密性检查”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5):123-125.

[3]孙成余.“项目式学习”视域下化学核心素养落地的实践应答:以“水的净化”活动设计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6):33-35.

[4]趙新.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探析:以“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8):89.

[5]夏建华,杨静.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科学探究:以“探究铝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为例[J].化学教学,2017(5):46-51.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