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叠影响域理论视角下的成长自述及教育思考
2021-07-26谢慧仪
谢慧仪
摘 要
不良家校关系影响学生成长,对家长、教师产生心理压力。交叠影响域理论模型展示了教育生态的全貌:由家庭、学校、社会一致的行为、活动和价值取向而形成的交叠区域会对处于教育中心位置的学生产生影响,而处于非交叠区的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独立的活动对其产生影响。以交叠影响域理论观照研究者自身的成长经历,发现在明确家校权责、各司其职的前提下,创建家庭般的学校和学校般的家庭,有助于拓展交叠区,对成长产生持续的良性效应。
关 键 词
家校互动;交叠影响域理论;家校关系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1)06-00-03
近年来,“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教师抱怨家长群成了隐形负担,感觉每天都在开家长会”等家校互动不良事件屡见媒体,成为社会热点。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家校关系的扭曲?
笔者2006年上小学,记忆中父母言传身教,指引我做人做事;师长循循善诱,启导我求知究理;父母与学校常有交流,且每次沟通后父母都会与我交流,这让我感到自豪,一切都在自愿友好、尊重信任中进行。对于每天的学习生活,我总是乐在其中,全然不觉时光流逝。
审视现实,信息科技发展迅猛,人们的沟通方式、交流時空、话语对象、信息渠道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何以家校沟通反而越来越难?美国学者爱普斯坦的交叠影响域理论,不但对笔者求学时期良好的家校互动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力,而且对当下的家校沟通实践不无裨益。
一、交叠影响域理论
交叠影响域理论是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全美家校合作联盟研究中心主任爱普斯坦(Joyce L. Epstein)基于指导与改善实践的立场而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学校、家庭、社区对学生发生着交互叠加影响,三者单独或共同地影响着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如下图)。[1]
图 交叠影响域理论模型
交叠影响域理论中,学生处于交叠区的中心,是教育的主角,“关心我们共同的孩子”是家校合作的动力机制。但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并不会简单地“生产”成功学生,而是引导、激励学生追求成功。学生会在家校沟通合作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阻碍或促进家校交流合作。
交叠区表示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达成的教育行为或活动,当三者中的人们形成共同的经验和价值观并采取一致的行动时,交叠影响便会发生。“家庭般的学校”和“学校般的家庭”两个术语可说明家校伙伴关系被激活的状态。学校在家校沟通合作中起主导作用,它不但决定合作的内容、方向,且可拒绝合作而让三者各自独立发挥作用,或是进行更多高质量的交流活动,拓展合作域,使学生从不同领域的人身上获得有关学校的、努力学习的、创造性思维的、互相帮助等观念一致的信息。
图中的非交叠区代表了家庭、学校、社区各自独立的行为、活动和价值取向,三者有明晰的边界和不同的社会功能,对学生成长同样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交叠影响域理论模式显示了教育生态的全貌,家庭、学校、社区,乃至全社会都应注意发挥其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或影响力。因其对实践具有很大的的指导改善价值,目前已在欧洲各国、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开展了有效实践。
二、成长自述
(一)家庭般的学校
仍记得小学第一天的开学典礼,天气十分炎热,班主任事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小扇子和手帕,典礼期间还不时蹲下身来给这个扇扇风,为那个抹抹汗,轻柔地安抚躁动的我们,我感觉到她就像妈妈。据父亲忆述,班主任在新生第一次家长会上说:“孩子们来到我的班,就是我的宝贝。既是你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你亲我更爱!我们是同盟者,共同目标是把孩子培养好。希望我们齐心协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时参会的父母均颇为感动,当即就成立了家委会和班级志愿服务队。在初一新生家长会上,班主任以台湾作家张晓风《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一文开场,吟诵出作为一位母亲对社会、老师、学校的嘱托与期待,班主任老师对家长们充满温情而庄严的承诺令在场家长热泪盈眶。
记忆中,无论哪位同学遇到困难,母校的老师都会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帮助,从学习问题、同学矛盾,到父母纠纷、家庭困难等,师长们都耐心倾听,悉心指导,当有同学遇到特殊困难时,学校会号召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同学渡过难关。每当这时,学校班级更像温暖的大家庭,让我感到关爱与支持的力量。
笔者读高三时,曾有幸请教中山纪念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韩宜奋老师,期间听她谈及家校互动的观点。韩老师的家长会很特别:坚持会上不谈成绩,不批学生,不训家长。家长会的前奏是“大食会”,每家自带一个菜来分享。大家一边品尝一边交流。交流的内容是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学到了什么,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家长会的目的是彼此坦诚地交流,释放压力,让学生在校舒心,家长在家放心。
“师者父母心”,其实每个家长都希望老师像父母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了解并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为他们的进步感到高兴。家长感受到师者的父母心,尊敬信任之情油然而生,后续的家校互动合作有了良好基础。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自己的孩子,尽力给予关怀与教导,对每一位家长都真诚尊重,坦诚沟通,校园中就会形成家庭般的接纳氛围,浸润其中的学生将获得更多积极的影响。
(二)学校般的家庭
笔者成长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对教育较一般家长更为敏感。后来才渐渐省悟,当年家庭中很多看似自然平常的环境与活动,无不蕴含着父母的教育智慧。整洁干净的书房,有我独立的书架和专用学习桌椅。小时候父母陪我玩耍读书,长大一点父母在家工作,我在一旁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由于我上的小学就在离家不远处,入学第三周父母就要求我独自上学,自制学习生活计划表。父亲任家委会主任时,每天都会让我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或许这是他了解学校班级动态的一扇窗口。入队前,父亲给我讲起红领巾是红旗一角的故事,教我唱队歌。升上初中,父亲作为家长代表,以《细节成就开门红》为题在开学典礼作演讲,给予学校充分的信任、支持与期待。出国游学前,他又特意教我唱《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我的中国心》这三首歌,并叮嘱我今后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心中都要时时装着祖国,要大气沉稳,积极与周围人交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上了高中,父亲常参与学校举行的活动或事务,每次总会跟我交流,甚至会咨询我的意见。这让我感到自豪,同时会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努力变得更优秀,好让父亲为我骄傲。由此,我也就越发努力,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
父母给我的是一个学校般的家庭,家里不但有温馨的亲情,而且弥漫着浓浓的学风,父母始终如一地言传身教,他们对工作的勤勉,对生活的热爱,对真理的探索,对社会的关怀,对国家的挚爱等,每天都熏陶、感染着我,启迪我独立自爱、阳光大气地成长,并逐渐培育起我的家国情怀。
(三)交叠区外的学校与家庭生活
在笔者的中学新生家长会上,班主任会特别强调:希望家长严格遵守住宿制学校的各项规定,当学校、班级需要家长支持和配合时,会及时沟通。各自做好自己应作的事,要充分信任学校,让学校集中精力把孩子们培养好。整個基础教育阶段,父母也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每当我做错事时,他们和善而坚定地告诉我应如何做人做事;当我在学习生活表现出色时,他们表扬我,鼓励我下一次做得更好。来自家庭的温暖,让我在爱的港湾中,幸福成长。
三、教育思考
交叠影响域理论认为,当良好的家校沟通关系被激活且巩固后,就会出现“家庭般的学校”和“学校般的家庭”的情形。前者是指学校与教师均认识到家校合作的价值,积极谋求家庭参与,在学校营造出让学生和家长都感到受欢迎的氛围,“进学校就像回家一样”,感觉到自己既与众不同又不是局外人。后者是指家庭视孩子为学生,强调家庭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在家学习、培养学习技能,体验成长,家庭成员一起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对家长而言,这一术语暗含在家须担当教师角色,积极支持教师工作,促进子女学习,要求孩子在家也要像在学校那样表现。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中能更健康地学习成长。学校般的家庭和家庭般的学校,为我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厚实的土壤和温暖的阳光。
此外,交叠影响域理论还认为,家庭、学校、社会还存在独立作用的领域,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的成长各有不可取代的独特作用。因此,各方要明确自身的核心职责,在彼此尊重界限的基础上,各尽其责,才能构成完整的教育生态图景。家庭教育围绕“生活育人”核心,着重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培育优良品格、健康心理等个性特征。学校教育围绕“教书育人”核心,侧重于传授抽象的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培育理性思维与智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家校明确权责,彼此尊重这种界限,就不会出现当前知识教育责任泛化、家庭做人教育责任推诿、家长越界干预教师教学工作等乱象。
彼此懂得并互相尊重的“家庭般的学校”与“学校般的家庭”,伴随我从童年走向青春,引导我阳光、自信、坚毅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张俊等.面向实践的家校合作指导理论——交叠影响域理论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19(05):3-12.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