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超声诊断的对比分析

2021-07-26杨前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胆汁肝炎原发性

杨前龙

(重庆市涪陵协和医院超声科 重庆 408000)

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多是由于胆道堵塞导致胆汁分泌不畅而引起。一般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体液免疫显著异常。患者在发病初期多表现出劳累疲倦以及瘙痒症状,并且在瘙痒程度多呈显著日轻夜重的变化规律。约有50%的患者表现出肝脏肿胀,1/4左右的患者会出现脾脏肿大。其显著的阳性症状包括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和γ-GT水平异常增高。患者发病后,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会感到严重的疲乏感,然而由于该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且很少会引起患者的重视,因此往往会进一步引发患者抑郁,瘙痒往往在最后出现[1]。部分患者患病时的最初症状表现为黄疸,该患者人群的肝脏和脾脏往往出现肿大,并附有角膜色素环和蜘蛛痣等症状,抓痕部处多伴随蝴蝶状色素斑,表皮越发粗糙且呈现出加厚的趋势,这政现象多与维生素A缺乏有关。临床上,患者的症状多表现出恢复与加重依次出现,且伴随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病毒性肝炎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正规的治疗,反复的肝脏损伤是可以进展为肝硬化的。对于乙肝和丙肝病毒来说,相当一部分的患者是可以转为慢性肝炎的。长期的慢性肝炎造成肝细胞的炎症损伤,反复的损伤会逐渐形成肝纤维化。如果肝纤维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假小叶的形成,会出现肝硬化。肝硬化的出现说明相关的病毒性肝炎的病史还是比较长的。对于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患者在发病初期症状并不显著,如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不仅会加大治疗难度,同时会增大患者身心上的痛苦[2]。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超声检查的应用在临床上不断被普及和推广,采用该种方法对不同肝硬化患者的诊断结果也不尽相同[3]。为探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超声诊断的对比分析,现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2月—2020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6例肝硬化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3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记为原发组,33例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记为病毒组。观察比较两组肝硬化患者接受超声诊断后的情况差异。所有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参与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肝硬化患者的诊断结果比较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介于18~80周岁;(2)经临床医师诊断,确诊为肝硬化者;(3)无相关严重并发症者;(4)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该课题研究。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脏病、肺肾功能异常者;(2)患有严重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3)有精神疾病史者;(4)难以配合开展本项目者。

1.3 方法

通过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对两组患者的内胆管系统、腹腔淋巴结、肝实质回声以及肝脏形态采用超声诊断,比较分析两者的结果差异。

1.4 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肝硬化患者肝脏表现缩小症状、胆管壁增厚、腹腔淋巴结肿大、肝实质回声呈弥漫性结节状增生以及肝内细颗粒状回声等相关症状诊断结果的观察,比较分析两种类型肝硬化患者的超声诊断是否存在区别。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实验指标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以[n(%)]形式表示。P<0.05表示数据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原发组患者超声诊断特点中,胆管壁增厚、腹腔淋巴结肿大、肝内细颗粒回声均显著高于病毒组患者(P<0.05);而原发组患者超声诊断特点中,肝脏表现缩小症状、肝实质回声呈弥漫性结节状增生均显著低于病毒组患者(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肝硬化患者超声诊断特点的比较[n(%)]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是一种通过病毒导致的肝脏传染病。多数患者在临床上多表现出肝脏疼痛、厌食、恶心、腹部不适以及疲倦等症状。少数患者会存在黄疸发热以及肝功受损现象。该病在发病初期特异性症状不明显,患者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一旦患者没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不仅会对后期治疗带来更大的难度,而且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甚至会发展为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早期症状通常不够明显,所以不易发现,然而一旦发展到后期往往很难控制。肝硬化如若能够及时发现,完全可以治愈,肝硬化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1)早期主要表现为疲倦,该病导致患者食欲不佳、焦虑以及肝脏代谢功能紊乱,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易疲劳、无力等症状;(2)面部色素沉着,约1/3的肝硬化患者呈现出肝病面容。多表现为面部皮肤色泽黯淡,这是因为肝功能下降造成黑色素增多所致;(3)食欲衰退,肝硬化早期患者多表现出厌食等症状,甚至饮食后会反胃、呕吐等表现,这是大部分肝病患者都会表现出的症状;(4)肝脏疼痛在肝硬化早期也较普遍。多跟疲劳、运动量过大以及缺乏休息有联系,患者在采取多休息、静养一段时间后,症状多有所减轻[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发生在肝部的疾病,对于人们的肝部健康危害严重,一旦发病患者出全身乏力,且伴有皮肤瘙痒等不适的症状出现,有可能引发肝脏以及脾脏肿大的情况产生。因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诱发原因并不明确,临床方面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积极的给予患者高糖、低脂以及高蛋白饮食。其中,熊去氧胆酸是当前公认且疗效确切的治疗药物,这种药物主要通过替代肠肝循环当中的内源性胆盐,从而竞争性的抑制了内源性胆盐的肠吸收,一般在患者的体内以及内源性胆盐中竞争受体,有效减轻了毒性胆盐损害的相应细胞器,积极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肝脏的分泌功能,从而起到了细胞保护作用,有效阻止了胆酸诱导的细胞溶解以及凋亡,除此之外还具有抗氧化以及免疫调节作用[4]。

同时,由于肝硬化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表现,因此在临床上常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提高肝硬化患病初期诊断的准确率,逐渐成为临床医学上的焦点。随着医疗技术和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应用超声影像技术在肝硬化的诊断逐渐普及[5]。

本研究发现两组肝硬化患者的超声诊断存在较大的差异,原发组患者超声诊断特点中,肝内细颗粒回声较强,这多是由于胆管壁增厚所致,同时发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诊断结果中腹腔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比较显著。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肝脏呈现出更严重的缩小症状,这可能是由于持续的炎症发生与纤维间隔厚度不同所致,病毒组患者肝实质回声呈弥漫性结节状增生较明显,能够作为区分和鉴定病毒肝炎性肝硬化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特点之一。这与曾海峰等国内学者的观点相一致[1]。综上所述,通过比较发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差异显著,超声诊断能够作为两种疾病的临床诊断依据,该发现具有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猜你喜欢

胆汁肝炎原发性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