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应用价值

2021-07-26钟佳霖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乳头状胆囊影像学

钟佳霖

(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山东 青岛 266000)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非结石性病变总称,是生长在胆囊壁并向腔内发展的息肉,具有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之分,多数为非肿瘤性病变[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以后,人们逐渐开始重视个人健康问题,健康体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及时、准确地鉴别诊断出一些常见疾病,获得良好的治疗与预后[2]。健康体检的人数近些年大幅度增加,除了企事业单位集中安排的每年体检以外,个人进行健康体检的人数也越来越多[3]。超声诊断是健康体检中应用比较多的一种手段,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可以通过对比和观察超声影像学图像特征去鉴别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比较高,为健康体检人员的疾病筛查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4]。本研究通过对200份健康体检病例的超声影像学图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了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好发年龄、性别等,同时明确了疾病声像图特点,以此探究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健康体检中心病例中筛选出200份作为分析样本,其中男性病例100份、女性病例100份,患者年龄19岁至81岁,平均年龄(48.66±2.45)岁。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②患者认可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以及语言表达不顺畅的患者;②患有胆囊以及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③中途退出。

1.2 方法

本研究选出患者全部进行超声检查,设备使用数字化彩色超声波诊断装置,规格型号为HI VISION Preirus,频率50~60 Hz,输入功率1.5 KVA。在检查前由操作人员详细介绍超声检查注意事项、特点、作用、效果等,嘱咐患者检查前12 h开始禁食、禁水,空腹状态下进行检查。指导患者取平卧位,或者侧卧位,对胆囊腔进行多切面扫描,仔细观察胆囊腔结构以及胆囊息肉状病变的位置、数目、形态、回声以及大小等。

1.3 诊断标准

(1)胆囊息肉状病变形态呈现乳头状或者球状,有蒂;(2)在胆囊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病变,常见于胆囊体底部,多数为多发;(3)胆囊腔内部回声多数为强回声、中等回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获取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结果

200份健康体检病例样本中检出胆囊息肉样病变20例,检出率10.00%(20/200)。其中男性病例100例,检出12例,检出率12.00%,女性100例,检出8例,检出率8.00%,见表1。

表1 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结果[n(%)]

2.2 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年龄分布

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年龄分布,41~50岁健康体检者检出率最高,38例病例中检出阳性病例8例,检出率21.05%,51~60岁健康体检者检出率次之,36例病例中检出阳性病例5例,检出率13.89%,本研究健康体检者胆囊息肉样病变集中在40~60岁人群中。各年龄段阳性病例检出率见表2。

表2 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年龄分布(n=200)

2.3 超声影像学检查结果

2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超声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病变数目多发比例65.00%、无结石85.00%,回声为强回声或者中等回声75.00%,呈现乳头状、球状80.00%,基底可见缔55.00%,见表3。

表3 超声影像学检查结果(n=20)

3 讨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作为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胆囊腔非结石性病变,具体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病变进展与慢性炎症有很大关联,并且发病后症状不明显、缺少特异性,多数情况下是为健康体检中被发现[5]。部分患者发病时会伴随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以及腹部不适感,如果不能及时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可在病情进展影响下出现黄疸、胆囊炎以及胆道出血等,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6]。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病率仅次于胆囊结石,是胆囊常见疾病之一,可以通过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准确检出,并且为疾病治疗提供清晰、可靠的影像学结果[7]。通过总结多年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影像学检查结果特征,与本次研究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数情况为多发性,并且常见于40~60岁年龄人群中,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可合并结石,因为胆囊内长时间滞留胆汁,容易形成胆盐,析出后成为胆囊结石,促进了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生长,但是多数病例不伴随胆囊结石,因此造成 胆囊息肉样病变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造成漏诊[8-9]。本研究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结果中病变形状以乳头状和球状为主,胆囊腔基地有蒂,并且多数为强回声或者中等回声。通过超声检查影像学结果的分析与对比,可以清晰的显示出胆囊腔内的病变结构、形态、大小、数目、回声等具体情况,比较准确的鉴别诊断出阳性病例,可作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检查手段之一。李璇婧[10]研究中表明,在健康体检中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比较准确的检出胆囊息肉样病变,检查结果中显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并且40~50岁是疾病高发年龄段。患病者的超声检查图像分析结果表明,病变多数为多发性,无结石,基地有蒂,强或中等回声,病变形状为乳头状或者球状,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表明,200份健康体检病例样本中检出胆囊息肉样病变20例,检出率10.00%,其中男性病例100例,检出12例,检出率12.00%,女性100例,检出8例,检出率8.00%;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集中在40~60岁,41~50岁健康体检者检出率最高,38例病例中检出阳性病例8例,检出率21.05%,51~60岁健康体检者检出率次之,36例病例中检出阳性病例5例,检出率13.89%;2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超声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病变数目多发比例65.00%、无结石85.00%,回声为强回声或者中等回声75.00%,呈现乳头状、球状80.00%,基底可见缔55.00%。

综上所述,健康体检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超声影像学结果去初步诊断,对疾病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乳头状胆囊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