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分析探讨

2021-07-26钱许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0期
关键词:拮抗剂副作用种类

钱许峰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采供办,江苏 南通 226006)

0 引言

高血压作为临床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1]。一经确诊患高血压疾病,需终身通过药物控制血压稳定,但针对患者个体差异,选择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用药频率等需相应做出调节。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使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深入探究的课题[2]。本文针对150例高血压患者为例,分析其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与合理性,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患者150例研究,其中男76例,女74例,年龄30~78岁,平(46.5±1.8)岁,病程1~11年,平均(4.8±1.2)年。

1.2 方法。归纳整理患者基本资料,包括就诊时间、用药种类、用药时间等,根据中国药典、药物使用说明书等判断患者用药合理性,包括DDD值(平均日用药剂量)、DDDs值(用药频率,计算公式为用药总量/DDD值)、DUI值(DDDs/总天数,DUI≤1为合理用药)。

1.3 观察指标。归纳总结患者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名称,使用合理性等信息,分析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种类,分析抗高血压药物使用与患者性别、年龄间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分析。经SPSS 25.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分别通过卡方、t值验证,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名称、使用情况分析。临床比较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前三名分别为卡托普利、非洛地平、氨氯地平,本次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均合理,具体分析见表1。

表1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名称、使用情况分析

2.2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种类与频率分析。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种类以钙离子拮抗剂用药频率最高,具体见表2。

表2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种类与频率分析

2.3 性别、年龄与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相关性。分析发现,性别与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种类无相关性,而年龄超过50岁以上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它年龄阶段患者(P<0.05),见表3。

表3 性别、年龄与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相关性

3 讨论

高血压指的是循环系统当中动脉血压异常增高的病理状态,该病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与高血糖、高血脂合称为“三高”,其不仅自身病情复杂程度较高,由于慢性病的特点,在长期患病过程中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对心脏、脑组织、肾脏等的影响尤为严重[3]。当前可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的抗高血压药物种类较多,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可达10余种,根据所属类别则可分为六类,分别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肽Ⅱ受体拮抗剂、血管扩张剂[4]。①目前临床将β受体阻滞剂视为治疗高血压伴心绞痛患者的首选药物,其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指标,还能够稳定心率,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概率,其中最常用者为美托洛尔;②利尿剂的治疗成本相对较低,也是以往数十年当中临床应用范围最广的药物之一,但随着现代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得利尿剂被逐渐代替,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由于该药物引发的副作用概率和种类较多,长期服用后还可能引发人体内电解质紊乱,而高血压自身也具有电解质紊乱的症状,因此目前已将其排除出首推治疗方案;③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同样是现代抗高血压药物的首选种类,其可被用于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治疗工作当中,尤其对于伴有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群体效果更好,其中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临床应用概率较高,此类药物具有用药频率低、血药浓度高、药效持续时间长等诸多优势[5];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则可针对造成血管痉挛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入手,继而有效舒张血管平滑肌,从而起到降低局部血压的目的,同时该药物还具有保护靶组织的效果,在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等综合征的治疗中可发挥较好地疗效。但实际服用该类药物后,患者有较高的概率出现持续性干咳或喉咙水肿的情况,导致该药物的适用范围低于钙离子通道拮抗剂[6];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进入人体后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保护血管、肾脏组织,该药物也更加适用于高血压并发的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但临床应用时的副作用概率低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因此适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充;⑥血管扩张剂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组织,缓解血管痉挛的症状,属于基础性抗高血压药物。当前临床所应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均可实现有效抑制血压升高的效果,但也拥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且其中大多数的药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且医疗成本较高。因此,在为患者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必须综合考虑,在平稳降压的同时还要考虑对靶器官或组织的保护,并最大程度降低临床副作用的发生概率。

根据临床大数据统计指出,目前国内应用频率最高的抗高血压药物为钙离子拮抗剂,其次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这主要是由于前者的临床适用范围最广,且服用后产生的副作用概率最低,因此占据了一定的主导地位。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在我国的应用范围也相对较广,其优势在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具有缓慢降低血压的特点,虽然服用后的副作用概率较钙离子拮抗剂高,但相比于其他药物更低,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较广。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虽然医疗成本最低,但使用后所带来的副作用相对较高,导致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地限制。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医学研究者认为β受体阻滞剂是当下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但实际应用时其使用频率低于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发掘其中的原因。在针对单一种类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临床应用频率最高者包括卡托普利、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其原因在于该类药物自身即可形成较好地临床疗效,加之部分患者仅为高血压,或并发症症状相对较轻,因此使用单一药物可改善病情,加之药物的副作用较低,因而提高了临床应用频率。实际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应参照国际医学界治疗规范,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既要保证血压下降的平稳性、降压效果的持续性,还必须严格控制临床不良反应,继而减轻副作用带来的应激反应,提升整体治疗效率。

猜你喜欢

拮抗剂副作用种类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来曲唑联合拮抗剂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辅助生殖技术中的疗效观察
rhGH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拮抗剂方案中的疗效分析
TNF-α拮抗剂英夫利昔单抗对肛瘘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探讨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电影
镜头像差的种类
药物副作用,到底怎么解?
消防车有哪些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