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R及CT影像检查在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价值评估

2021-07-26郭辕森张家举运捷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典型肺结核组间

郭辕森,张家举,运捷威

(安顺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贵州 安顺 561000)

肺结核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导致的一种慢性肺部感染性呼吸系统功能异常类疾病[1]。随着近些年来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类药物使用量的不断增多,使得该病的临床发病率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2]。而肺结核在临床上又被进一步具体的分成典型与不典型肺结核两种类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在发病的时候并不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且发病部位的影像学特征也不具有典型性,故而对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存在较大的难度,发生误诊或漏诊情况的可能性较大,有时候甚至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3-4]。本文对比研究不典型肺结核患者采用DR和CT两项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治疗后证实为不典型肺结核的患者34例,根据治疗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接受DR影像学检查的17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前接受CT影像学检查的17例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56.8±7.6)岁;病史1~14个月,平均(4.7±0.5)个月;研究组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30~73岁,平均年龄(56.4±7.2)岁;病史1~18个月,平均(4.5±0.8)个月。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治疗前接受DR影像学检查,选用我院现有仪器(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的DlgltalDlagnost 3),严格按照说明书所述的相关步骤,实施DR检测操作;管电压和管电流水平分别设定为120 kV和320 mA,时间设定为自动调节模式,控制在0.6~0.8 s;摄影距离设定为180 cm,从前位、后位、侧位三种状态进行扫描检查。研究组:治疗前接受CT影像学检查,选用我院现有仪器(Philips Medical Systems公司生产,Ingenuity CT),以volum模式进行检查,管电压水平设定为120kV,管电流自动控制在10~200 mA之间,螺距设定为1.75/1,时间设定为0.8 s;从患者的肺尖值膈面开始实施检查操作,在扫描到病变发生的部位的时候,着重实施高分辨重建扫描检查,如果需要则可实施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1)影像学表现;(2)影像学诊断准确性;(3)纠纷事件情况;(4)检查操作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和t检验,以率(%)和(±s)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图表现

17例DR影像诊断出病灶30个,病灶直径0.5~5.4 cm,平均直径(2.7±0.5)cm,空洞呈椭圆形或圆形8例,不规则10例,月牙形12个,空洞型厚度为0.22 cm~3.11 cm,平均厚度(1.3±0.1)cm。其中1例典型DR影像学表现见图1。

图1 DR影像图

17例CT检出病灶28个,病灶0.2~5.2 cm,平均直径(2.5±0.5)cm,脓肿形成9例,磨玻璃影9例,树芽征10例。左上肺尖后段纤维厚壁空洞,周围显示卫星病变。见图2。

图2 CT影像图

2.2 影像学诊断准确性

研究组病情治疗前影像检查结果与治疗证实结果符合率高,漏诊率和误诊率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影像学诊断准确性[n(%)]

2.3 纠纷事件

两组纠纷事件分别0例和3例,比例为0.0%和17.6%,且研究组的发生率水平较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2.4 检查操作时间

两组影像学操作时间分别为(8.16±2.08)min和(4.73±0.95)min,且观察组相对更短,组间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随着近些年来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类药物使用量的不断增多,使得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发病率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临床上在对肺结核病变进行诊断时,通常情况下建议应用DR技术,属于基础影像学检查方法当中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其应用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成像,所得图像的清晰度较高,层次感较为丰富,检查操作所需费用较低,患者不需要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在肺病诊断过程中被广泛应用[5-7]。但是该手段同样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对于一些位置发生重叠的病变,成像质量较为模糊,使诊断的准确率水平受到严重影响[8-10]。而胸部CT技术近年来在临床被逐步应用到该类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其应用优势主要在于:密度和空间的分辨率水平均相对较高, 并且对DR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可以进行有效的弥补[11-12]。胸部CT检查,能够对肺段、肺叶、支气管管壁增厚等情况进行更加清晰的观察,在对支气管结核疾病进行诊断方面具有较大优势[13-14]。对病灶区域实施增强CT扫描检查,可以使疾病检测的准确性得到大幅度提升,而对淋巴结结核疾病进行CT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15]。本次研究中,接受CT检查的研究组研究对象的检查操作时间显著短于接受DR检查的对照组(P<0.05);影像学诊断准确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无纠纷事件发生,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例(P<0.05)。充分说明采用CT技术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优势性。总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采用CT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与常规DR技术比较而言,不仅仅能够缩短操作时间,还可以提高检查结果与治疗证实结果的符合率,减少误诊和漏诊,降低纠纷事件发生率。

猜你喜欢

典型肺结核组间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