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顶开窗术和切开引流术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对比分析

2021-07-26张志磊王宁宁徐传臻刘文明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6期
关键词:脓肿开窗毛囊

张志磊,王宁宁,徐传臻,刘文明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山东 滨州,256603)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PCAS),是一种皮慢性化脓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由波动的结节融而合成的带有窦道的脓肿,伴有弯曲的隆起或棘突[1]。多发于青年男性,最初表现为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后皮损逐渐增大、变深,形成半球状或细长的结节,病损处伴有毛发脱落,表现为淡红色、表面光滑紧张的隆起。结节融合成棘突,随后结节软化形成脓肿,破溃后于脓肿表面形成瘘孔,并有脓液外溢。脓肿之间因皮下组织侵蚀破坏,相互沟通形成窦道,压迫结节可在瘘孔中排出脓液[2]。本病呈慢性经过,常常是一处病损痊愈形成瘢痕,别处又发生新的病损,病程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之久。皮损通常只局限于头皮,偶见于颈部。常规口服抗生素、局部注射及激光治疗效果欠佳。自2018年04月以来,我们采用去顶开窗术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并将其与常规切开引流术进行临床效果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8年04月~2021年04月期间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30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患者年龄16~36岁,平均(25.9±3.6)岁,均为男性。纳入标准[3]:最初表现为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此后皮损逐渐增大、变深,形成半球状或细长的结节,病损处毛发脱落,表现为淡红色表面光滑紧张的隆起;结节可以融合成棘突,随后结节软化形成脓肿,破溃后于脓肿表面形成多数瘘孔,有脓液外溢;脓肿之间,由于皮下组织侵蚀破坏,相互沟通形成窦道,压迫结节可在接近或距离较远的瘘孔中排出脓液。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糖尿病或者心肺肝肾疾病及严重高血压者;② 血液疾病或凝血机制异常者;③精神病患者或各种心理障碍者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30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5例,年龄16~34岁,平均(25.4±3.8)岁;B组30例,年龄18~36岁,平均(26.33.4)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A组采用去顶开窗术。麻醉成功后,术区消毒,在结节溃疡处置入探针,在探针引导下,用电刀切开头皮,完全去顶开窗,充分暴露窦道,利用刮匙将病变基底及侧壁胶冻样坏死肉芽组织彻底刮除,坏死肉芽组织内可见散在分布毛发。3%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及稀碘伏反复冲洗3遍,创面彻底止血。无菌纱布填塞创腔,多层纱布辅料覆盖,弹力网帽适当加压固定。

B组采用切开引流术。麻醉成功后,术区消毒,在结节溃疡处置入探针,在探针引导下,用电刀切开头皮,利用刮匙将病变基底及侧壁胶冻样坏死肉芽组织彻底刮除。3%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及稀碘伏反复冲洗3遍,创面彻底止血。无菌纱布填塞创腔,多层纱布辅料覆盖,弹力网帽适当加压固定。

术后每日换药,纱布填塞,直至切口完全愈合;期间禁食刺激性食物。

1.3 疗效评价标准

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进行统计;统计两组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4]:痊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伤口完全愈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伤口70%以上愈合;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伤口30%以上愈合;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未见明显改善,伤口不愈合。显效率=(痊愈显效)例数/患者例数*100%。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将各项测量指标结果数量化并建立数据库,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将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定量资料的两样本t检验;将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的两样本比较;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 检验的两样本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的比较

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进行统计分析:A组与B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5.727,P<0.05);A组与B组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930,P>0.05);A组与B组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6.99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

表1 两组患者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

2.2 两组术后3个月疗效的比较

将两组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进行评价:A组患者显效率100.00%优于B组患者显效率66.6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2.18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疗效比较[例(%)]

2.3 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分析

将两组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进行评价:A组患者复发率6.67%低于B组患者复发率40.0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比较[例(%)]

2.4 典型病例见图1.

图1 患者男,32岁,采用去顶开窗术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a.术前,b.术后第1天,c.术后6个月

3 讨论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早期损害主要表现为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可见广泛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脓肿时,皮肤附属器破坏,且有肉芽组织生长,除有淋巴样细胞及浆细胞外,靠近残余毛囊的区域可见异物巨细胞。当脓肿扩展深入皮下组织时,则形成被有表皮的引流窦道,在愈合区可见广泛的纤维化。病损中可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表皮葡萄球菌,有时也可发现链球菌及双球菌,因此,有人认为细菌感染是本病的原发病因之一[5]。本症常与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并发,且此三种疾病统称为毛囊闭锁三联征(follicular occlusion triad,FOT)[6]。此病是否为原发性细菌感染性疾病尚存争议,因为单纯抗生素治疗多无效,而内服类固醇皮质激素可部分缓解病情,据此,有学者认为抗原抗体反应造成的组织破坏可能为本病的发病机制之一[7]。病理提示毛囊口角栓形成、毛囊闭锁,有肉芽肿反应,脓肿内可找到角化物。可有以下治疗方法[8]:(1)局部或(和)全身应用抗生素,需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2)重症者应用抗生素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内服。(3)对于波动的脓肿切开引流,脓肿间的窦道也要切开,清除窦道壁,或用苯酚或2%碘酊烧灼窦道的内壁组织,碘仿纱条填塞换药。(4)对反复发作者,亦可试用浅层X线照射等物理治疗。

去顶开窗手术能够将复杂的瘘道深入清理,避免形成遗漏造成复发,对于复杂迷宫状的瘘道通过开窗方式让其暴露并逐渐愈合,且这方法手术视野能够清晰,操作上只需注意避免瘘道遗漏以及控制操作力度即可,在电刀操作下完成手术,达到治疗效果。在手术过程中应仔细探查瘘道侧壁,将遗漏瘘道敞开或分支切开。使用刮匙将侧壁及病变基底的坏死肉芽以及分泌物刮除,开放处保留直至愈合。

综上所述,去顶开窗术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加速患者康复,手术效果有效提高,普遍达到患者预期手术效果,在临床领域值得研究推广。

猜你喜欢

脓肿开窗毛囊
毛囊发生过程及调控方式的研究进展
畜禽养殖中发生脓肿的处理措施
植发那些事
植发那些事
“拆西墙补东墙”高质毛囊资源宝贵
生火取暖要开窗
初秋入睡前关好窗
冬天不开窗闷出一身病
治疗难易不同的肝脓肿
清晨别急着开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