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上海聋人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求职对策
——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特殊教育为例

2021-07-26吴斐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聋人残疾人用人单位

文/吴斐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特殊教育起步至今,已历经40年发展,聋人通过高考就读于高等院校的数量已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聋人大学生之所以选择高等院校求学,最大的初衷源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希望毕业后能获得一份合适的工作。然而,现阶段我国聋人大学生就业求职情况却并不乐观,尤其是很多用人单位对残障人员存在偏见,客观上为聋人大学生顺利就业增加了障碍。

聋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项民生问题,关心残障人员也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仅存在着普通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而且聋人大学生的求职之路就越发艰难[1]。

笔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聋人大学生选择高等教育,通常是希望通过获得高学历,进入社会后能够自食其力,但毕业之后的求职困境,致使一些聋人大学生对高等特殊教育的现实价值存有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积极性。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讨论和分析了聋人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存在的求职问题,通过成因分析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对聋人学生就业这一社会民生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参考及实践支持。

二、上海聋人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概述

1.调查对象的确立

本研究选取了上海市唯一一所承担聋人大学学历教育需求的全日制高等院校——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本科在读聋人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本校聋人大学生共有44人,参与此次调查的聋人大学生,因考虑到不同年级阶段在就业理解上存有的差异问题,调查主要面向2017级和2018级本科在读大学生。其中,2017级13人,男生4人,女生9人;2018级15人,男生4人,女生11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辅助分析。

2.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为保障被调查者隐私,本调查均为匿名方式进行。在问卷内容的选取上,主要围绕聋人大学生就业的相关问题展开,问卷内容设计充分考虑了聋人大学生的就业求职特点,内容设计上力求言简意赅。同时,为准确全面反映聋人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过程中还加入了访谈法,以此来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8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有效率为10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从下页表1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女生占比多于男生,可见未来聋人学生就业情况就更加艰难,这是因为用人单位招聘时更倾向于男生。学生在校月均消费均在2000元以内,月均消费不高。听力损失多为一级,听力损失程度较为严重。在被调查的聋人大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具备一定且有限的听说沟通能力。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聋人大学生就业认知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毕业前一年,有绝大多数学生会准备直接找工作,累积工作经验,做好了未来发展规划,对毕业后的方向具备阶段性目标。求职观念上,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满足国家需要”,之后为“实现自身价值”和“满足自身物质需求”,可见当代聋人大学生有了较为清晰的公共意识,其次是自我定位、职业规划和人生追求,并且大多数学生在知晓自身残疾情况下,表现出了满足国家需要的新时代奉献精神。可见,受国家扶持政策影响,以及聋人大学生自我认知的提升,会优先考虑力所能及的就业状态,适应后再考虑具备长远发展规划的稳定工作及高收入等因素。而在薪酬期望底线上,大多数学生期望月收入高于4000元(该收入在上海大学毕业生求职时是偏低的)。

结合表2来看,一半以上的学生倾向于“事业单位”,其次为“国企”,两选项共占比为82.14%,而后为“政府机关”和“自主创业”,没有学生倾向于选择“私企”就业。因为他们觉得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就业更有保障,更有安全感。关于专业与工作是否对口的选择中,有35.71%的学生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选择“非常愿意”的为14.29%,也有21.43%的学生给出“不愿意”的选择。岗位求职意向上,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和自身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而选择“其他岗位”的比重相对较少,大多因为自身技能与岗位要求不完全匹配,或因所学专业技能并非求职的主要方向,但对其他岗位兴趣较大,想尝试接触学习。

表2 聋人大学生职业认知情况

通过进一步分析还可以看到,用人单位往往会听障学生存在偏见,缺乏全面了解,尤其在面试时,很多学生往往会是第一次参加难免会有紧张。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往往会安排辅导员教师陪同,一是为了做好面试翻译,在尽力解决双方之间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为面试学生赢得好印象;二是为了更多描述面试学生的优点,并进行具体情况介绍,意在将学生成功“推销”给用人单位。但是,实践中很难保证每位学生在面试时有辅导员老师随身陪同翻译,但最终是否达成签约意向,还要取决于用人单位与聋人学生的工作合作情况、磨合情况以及默契程度。

三、上海聋人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

(一)聋人大学生就业规划方向与就业市场需求存在偏差

近年来,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教学质量,均有了很大的提升。步入大学校门接受高度教育的聋人大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实践技能操作等方面,均能接受到较为全面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可以说,相比于其他弱势群体,能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深造,会在潜移默化中对这些在读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较高的就业期望。

调查发现,聋人学生普遍认为大学教育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后就业机会很大,因而对于未来发展,在心理上呈现出较高期待。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聋人大学生,在客观上存有较高的就业期望,如数据所示,有67.86%的学生希望毕业后直接工作、累积经验,有53.57%的学生选择了专业对口的平面设计职业,有53.57%的学生希望进入事业单位就职,有67.86%的学生期望月薪超过4000元。

但实际情况却是,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作为特殊群体的聋人大学生来说,较高的就业期望无疑与严峻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冲突。可见,就业期望过高,显然成了聋人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一个重要成因[2]。

(二)用人单位需求与聋人大学生就业需求不相匹配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受疫情影响,目前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据中国残联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有23878名应届残疾高校毕业生,比2019年增加10多万人,受疫情影响,残疾人就业创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此同时,从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来看,大多与聋人大学生所学专业关联不大,即便在校期间接受了系统专业的学习训练,但鉴于就业形势不乐观,以及聋人大学生自身的听力和语言障碍,使得很多用人单位认为,相较于普通大学生,他们的竞争力并不高,而且客观因素也会对工作质量和效率形成影响[3]。如此一来,基于用人单位出于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市场竞争压力的考量,无形中会降低聋人大学生就业的层次性及其发展空间,因而很多用人单位并不看好聋人大学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如调查中显示的,2020上半年大三、大四毕业生第一次尝试性求职,不仅未能如愿专业对口的岗位,而且还遭到了诸多拒绝。

与此同时,从用人单位角度来看,之所以在愿望和需求上不匹配,一是表现在聋人大学生社会工作经验缺乏,尤其是缺乏对实际工作岗位的深入了解,因而很难达到用人单位录用的预期;二是表现在聋人大学生自身的听说障碍,由于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交流沟通障碍,以至于用人单位会优先录用普通大学生入职。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一些企事业单位,为享受国家待遇而接纳聋人学生,但这种被动式的接纳,会使工作的稳定性大打折扣。

(三)家长意愿在聋人大学生求职考虑因素中占比较大

对于聋人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并不具备完全自主的能力,当面临就业时,家庭仍然是其寻求帮助的重要支持。换言之,相比于普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聋人大学生所面临的困境往往更大,加之寻求帮助途径的狭窄,因而家庭对聋人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往往占据了很大的比重[4]。如调查中所示,聋人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因素中,离家近、收入高、工作稳定以及职业发展空间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家长的期望。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聋人大学生中大多为独生子女,而帮助子女获得更好的社会发展,同样是每位家长的远景追求。鉴于此,在面临就业选择时,很多家长也会出于这样的期望,希望子女离家近方便照看,收入高生活质量有提升,工作稳定有保障,未来规划上也有渴望得到较大的职业发展空间的诉求,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可见,如何调整家长的意愿对聋人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程度是破解聋人大学生困境需要反思的一个方面。

四、上海聋人大学生求职对策

(一)构建起多部门联动合作的就业服务体系

要破解当下聋人大学生的就业困境,迫切需要构建起多部门联动合作的服务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联动协调机制,来进一步改善和优化聋人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为此,上海市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如《关于加强全日制普通中高等院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促进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用人单位每安排1名高等院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按2名残疾职工计算,对于本市户籍毕业生则给予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扶持和补贴;为满足残疾人大学教育需求,上海市出台了《关于调整上海市残疾人学生和生活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补贴标准的通知》,进一步加大了补贴力度,对本科学历教育的补贴力度高达13500元。在积极的政策激励下,有数据显示,2019年举办的上海市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不仅招聘岗位超过300个,而且整体岗位平均月薪也再次突破5000元,尤其是国有企业占比从2018年的7%提升到了2019年的11%。

研究认为,破解残疾人就业困境需要政府介入,除却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外,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关注:一是加快更新观念,深刻认识到多部门联动合作对聋人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及深远意义;二是加快制定多部门联动残疾人教育发展规划,在充分把握上海市残疾人就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协调,联合人社、民政、卫生、人事及残联等单位,制定契合残疾人教育发展实际需求的多部门联动就业服务体系,通过体系构建聚合力量,全力助推残疾人就业求职健康发展;三是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管理,以服务体系构建为纽带,充分发挥各部分单位服务职能,不断夯实残疾人就业求职服务保障;四是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构建多部门联动合作就业服务体系,同样是展示上海市政府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而健全监督机制的最大作用,则是希望以此为契机,促使全社会产生对残疾人事业的关爱与支持;五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聋人大学生失业保障机制,如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聋人大学生的失业保险金,以环节失业待业所造成的生活压力,同时更要将失业人员重新就业纳入考虑范围,建议对其创造重新就业条件,对于有重新就业需求的聋人大学生,应及时匹配岗位,并给予重点推荐。

(二)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聋人学生之所以选择高考进入大学校园,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种途径得到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被调查对象都希望毕业之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满足生活所需,通过自己的付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由此可见,聋人大学生就业渠道的拓展、就业机会的增加,同样是破解聋人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一个发力方向。

从社会发展环境来看,伴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残疾人的看法和观念,整个社会氛围都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政策扶持力度,关爱重视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气已然形成。如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企业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与高校建立用工求职关系,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求,委托高校开设针对性课程。这样的好处是,不仅拓宽了聋人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的成功机会,而且对于高等特殊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同样深具积极的现实意义。

此外,为进一步帮助聋人大学生顺利就业,作为上海市唯一一所承担聋人大学学历教育需求的全日制高等院校,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也需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帮助聋人大学生优化知识结构,二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深层次培养。具体而言,首先从全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来看,针对聋人学生的特殊情况,均开设了艺术类专业,但客观存在选择性单一的普遍问题,尽管聋人学生接受了大学本科教育,但恰恰是由于专业的选择性狭窄,因而相比于普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往往会更具竞争压力,就业也更加困难。如果选修课的实施效果较好,可以考虑申报为专业课。不仅拓宽了聋人学生的知识学习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构成,更利于补齐聋人学生知识结构欠缺的短板。

对于校企合作方式展开的深层次培养来说,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样是为了实现聋人学生的顺利就业。一方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开展,对于企业来说,对于人才的需求将变得更加精准,这些经过专业性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刻起,就可以快速实现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对接,规避了聋人学生实习期无法与企业用工需求相契合的弊端;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高等教育,无论是教育教学手段,还是专业课程的设置安排,都将更有针对性和更加精细化,针对企业的不同用工需求,可以结合聋人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实现有方向、有计划、有侧重的系统化培养,不仅有弱化了聋人学生融入职场的适应准备期,而且也提升了他们进入职场的沟通默契度,便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三)加强教育就业指导,丰富实践经验积累

通过调查发现,聋人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一个重要成因,便是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积累,以至于用人单位认为聋人学生存在与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的差距。鉴于此,高校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当中,有必要加强就业指导,尤其是对大三、大四学生做好毕业前的针对性就业指导,认真对待和解答聋人大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及就业指导帮助,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不断提升聋人大学生的就业认知水平,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能力。对于有其他优势的学生,更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五、结语

本研究择选的调查对象具备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能较好地反映当下上海市聋人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查数据呈现及分析,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下上海市聋人大学生的就业整体情况,且在分析阐述中紧扣就业政策及就业形势,对于分析研判上海市高校残疾人就业困境,具备可靠的实证研究支持。

通过研究认为,致使上海市聋人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重要原因在于多部门协调合作体系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尽管具备了政策支持,但各部门协调合作力度不高,存在制约短板。拓宽就业渠道,加强聋人大学生就业指导,既有助于破解当下上海市聋人大学生的就业困境,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聋人高等应用型人才。

疫情给高校残疾人就业增添了困难,也提出了新的客观要求,但综述研究发现,症结点在于政府部门的高效有力介入。因此,本研究在对策中探讨了解决之策,以期对全力保障智障人士就业提供积极的理论及实践支持。

猜你喜欢

聋人残疾人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我骄傲
聋人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提高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