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引进高校毕业生工作的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1-07-26陈建帮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毕业生人才活动

文/陈建帮

一、问题的提出

人才引进是地方政府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对于减缓地方人口红利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1]。地方政府的人才引进工作包括多个层次,既包括顶尖专家人才,也包括引进普通高校毕业生[2]。地方人才引进不仅能满足地方的人才需求,而且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是完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任务目标的必然举措。如何做好地方引进高校毕业生工作,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地方就业,是各地在人才引进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高校就业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被地方人才部门征询意见的一个问题。

二、地方引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SWOT分析

SWOT分为4个: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和Throat(挑战)的英文字母缩写。SWOT分析通过对内外部因素进行系统化分析,来制定工作和发展的策略决策[3]。下文对地方引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从共性层面进行分析。

(一)内部优势分析

1. 地方对引进高校毕业生高度重视

对地方发展而言,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引进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地方就业有其必要性。一是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的迫切需求、传统产能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二是人口老龄化趋势导致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地方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影响地方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发力,出台优越的政策来吸引人才。例如,山东省于2018年印发《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制定了20项人才引进政策,为地方战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并提出每年赴知名高校组织“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品牌活动招揽高校毕业生。江苏省赴北京地区开展“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创投资本·创新项目”的“四对接”活动,赴高校开展“百企千才高校行”活动,以此来引进人才。

2. 地方人才引进工作体系逐步完善

随着人才引进工作的持续推进,地方在对接高校开展毕业生引进的工作体系建设有了一定的完善。首先,政府依托人才引进工作办公室等专设机构或者党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展了地方招才引智工作,不少地方如无锡、石家庄还将对接高校的工作任务责任到区级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定向对接。其次,构建了针对高校毕业生引进的项目矩阵。地方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了人才引进工作,包括面向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培养党政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定向选调项目、面向普通高校优秀毕业生开展的常规选调项目、面向高校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的洽谈会和推介会、面向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地方专场双选会等活动。最后,提供了政策和经费保障。包括上海等一线城市在内的许多新一线城市、中西部地区城市等地方也给出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包括提供住房补贴、放宽落户限制、重点培养发展、优化人才环境等,以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吸引高校毕业生[4]。通过组织用人单位进校开展地方专场招聘活动,提供交通住宿等差旅补贴来邀请毕业生到当地参加地方人才招聘活动,开拓高校毕业生到地方就业的渠道。

(二)内部劣势分析

1.地方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不一

由于不同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不一,地方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力度也有所差别,为毕业生提供的政策、资金、环境等支持也有所不同。加之不同地方的地理区域位置和文化差异,高校毕业生对于不同地方的认可程度和就业意愿参差不一。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在对毕业生的吸引上有绝对优势。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根据该校发布的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2020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城市毕业生人数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北京、深圳、杭州、天津、上海、武汉、西安、济南、青岛和成都,东西部地区差异尤为明显,在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比高达79.10%,远高于在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比(20.90%)。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与高校所处地理位置也高度相关,西安交通大学2020届有39.68%的毕业生在陕西省就业,其中92.08%在西安市。除此以外,毕业生流向主要是广东、北京、上海和江苏、上海等东部地区。

2.人才引进工作的实效性有待加强

一是对人才引进的政策、与高校签订的人才合作协议的落实需要加强。政策的配套执行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同部门间缺乏协调机制,各自为政,执行效率较低,对校地合作协议的后续推进乏力。二是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人才引进活动实际效果有待提升。在举办的人才引进活动中追求参会嘉宾的重量级别、到场人数,忽略了参会毕业生与地方人才需求的匹配程度。也有一些地方热衷于前往知名高校开展活动,但是宣传效果甚微。三是没有把握好校园招聘规律,人才引进活动开展的时机与毕业生求职高峰不一致。在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和春季校园招聘阶段分别存在着“金九银十”“金三银四”的现象,不少地方由于规划较晚,或者需要转战全国各地高校进行长线作战,在高校开展人才引进活动的时间往往相对滞后,不少毕业生在活动举办时已经落实了就业岗位,或者由于经过一段时期的求职过程进入了求职倦怠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下降。

(三)外部机遇分析

1. 复杂形势下毕业生就业期望变化

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复杂严峻,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21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909万人,较2020届毕业生增加35万,达到历史最高点,毕业生整体就业竞争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在国际贸易争端频繁及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就业岗位供给增长乏力。诸多因素叠加,使得毕业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基于“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项目实施的调研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就业意愿提升;在就业地点选择上,毕业生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意愿下降,选择中小城市及县级市的比例上升,这给地方引进高校毕业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因素[5]。

2. 高校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地方就业

千方百计开源拓岗,努力输送毕业生到各地就业是高校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要举措,这是地方政府开展高校毕业生引进工作的有利条件。因此,高校积极地对接地方政府和各地用人单位,与地方政府共同搭建平台,可以为毕业生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稳定,达成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对高校而言,搭建校地渠道,服务毕业生到地方就业,既是高校输送高质量优秀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充分发挥服务社会职能的具体体现,也可以满足毕业生到祖国各地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除了与地方协同组织做好招聘活动外,高校还出台了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奖励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四)外部挑战分析

1.疫情催生校园招聘的新形态形成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在我国整体上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依然存在局部反弹的风险。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减少人群聚集,减少非必要聚集性活动,特别将校园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环节进行防范。校园内线下招聘活动的举办受到影响,数量和规模都较往年有所下降,特别是大规模的校园招聘活动基本被暂停组织。线下的活动因疫情形势的变化存在不确定性,地方政府无法进校组织大型人才引进活动,高校也不便统一组织较大规模的毕业生外出活动,一部分现场开展的地方人才引进活动需要通过“云推介”“云招聘”的形式开展,在平台建设、宣传策略、形式适应上需要做出应对和调整。

2.地方人才引进的竞争进入新阶段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抢人大战”,通过制定优越的人才引进政策、放开落户限制、提供购房租房补贴等各种形式吸引高校毕业生,呈现出参与城市多、吸引人才规模大、政策力度强等特点。2019年3月,石家庄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实施“零门槛”户口准迁政策,南昌、济南、福州、昆明等城市也纷纷跟进。地方积极为企事业单位引进高校毕业生搭建平台,发挥政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各类人才引进活动的数量和规模都有所增加,在推介地方形象、宣传人才政策和产业发展情况上更加深入。在竞争不断升级的形势下,地方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激励政策同质化严重,为了吸引人才不断提升政策优惠力度,增加了政策执行风险[6]。

三、对地方引进高校毕业生工作的建议

(一)做实:落实政策协议,提升工作实效

一是建立与政策配套的人才引进工作体系。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明确各项人才政策的执行分工,完善监督问责机制,通过完善人才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现将人才政策落实的流程信息化、远程化,提供便捷的人才服务体验[7]。为高校毕业生的事业发展和成长提供支持,以事业留人,加强到地方就业后的进一步培养,让高校毕业生清晰自己的成长路径和发展空间。二是保障协议的实际执行效果。制定协议的具体推进落实方案,设置专门机构,安排专人与高校就业部门进行对接,保持地校工作联络的常态化。三是提升活动的组织效果。做好顶层设计,提前谋划,把握好招聘节点;多线作战,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行业与紧缺专业对接目标;点面齐抓,兼顾顶尖高校毕业生和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才引进工作;合理设置目标高校,以务实的态度精准化地开展宣传和招聘活动。

(二)做细:细化宣传推介,改进活动体验

一方面,人才引进政策和活动的宣传要做细。地方可以充分借助大学生喜好的新媒体平台,将地方引才政策等信息以青年人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迎合大学生的喜好。注重与毕业生直接进行沟通,建立生源地毕业生沟通平台,针对有意向到当地就业的毕业生搭建微信群,以生源学生为重点人才引进对象,同时发挥生源学生对身边同学的宣传带动作用,通过平台宣传人才政策,发布招聘信息,解答毕业生疑惑。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体验感。建立参会体验的反馈机制,及时进行总结改进,优化住宿安排、交通补贴发放等环节流程。积极开展招聘活动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完善“云招聘”平台,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将参会学生求职意愿与招聘岗位进行匹配,精准推介岗位信息。在做好线下招聘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线上招聘活动成本低、宣传规模大的优势,完善功能,提高线上招聘环节简历审核和结果反馈等环节的效率。

(三)做深:深入培养环节,强化校地合作

高校毕业生对地方的认可程度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地方可以同高校开展产学研等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深度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育人环节。一是深度参与到学生的实习实践中。实习实践活动是高校教学培养和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低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高年级学生的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高层次研究生的挂职锻炼都可以增强学生对地方的体验感。可以邀请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到地方进行走访参观,通过一段时间的实地体验,消除毕业生对一些地方的固定思维和刻板印象,提高毕业生对地方、对单位岗位的认可度。二是加强科研合作,让高校毕业生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深入地方和用人单位,促成毕业生学术研究方向与地方产业发展方向的高度一致,让毕业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四)做精: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地方名片

一是加强地方人才引进活动的品牌建设。使地方人才引进活动实现常态化、名片化。例如,佛山市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人才驿站”,并举办“佛山周”人才交流活动,通过宣传展览、人才交流合作论坛、引进人才宣讲会、双选会等活动,将佛山城市元素融入校园,增进了大学生对地方的了解和认同,引进高校毕业生到佛山就业。二是发挥头部企业的带动作用。龙头骨干企业等优质单位对地方区域人才引进具有重要带动作用,注重雇主品牌宣传,通过设置奖学金、就业奖励金、校园俱乐部等方式,扩大企业在大学生内的影响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于地方区域和产业集群的人才吸引作用。

猜你喜欢

毕业生人才活动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六小”活动
人才云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