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访古探幽

2021-07-25唐惠忠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1年14期
关键词:张謇故居

唐惠忠

【主题导写】

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厚重的文化,经历了千百年风霜的古迹吸引着无数人去探访、去阅读它们曾经的辉煌。那无数的遗址古迹中,又蕴藏着多少历史文化和传奇故事?对历史文化的追寻,更是一种对文化的传承。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历史,去追怀那些厚重的历史故事和传奇人物吧!

屹立风雨飘摇时——访张謇故居

李书楼

我对古代建筑情有独钟,尤其喜爱故乡南通濠河边的那幢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张謇的故居。去年暑假,我又去拜访了一次。

这是一幢在国事日非、风雨飘摇时,仍旧巍然耸立的楼台,门楼高约三米,正对着滚滚东流的护城河。块块坚硬的砖石垒起了它雄伟的身躯,犹如一个忠诚的卫兵守望着家乡美丽的土地。它拔地而起,直指苍天;两旁大树参天,绿荫如盖。它既有东方建筑的神韵,又吸收了西方建筑的灵气,展现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魅力。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霜雨雪,它依然屹立不倒。

曾经有一个在黑夜中醒着的人,他在这里弃官从商,毅然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他耗费毕生心血,开工厂办实业,使一个封闭落后的城镇发展壮大;他兴教办学,一生开办了370多所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技术人才。他就是张謇。他是清末的状元,是一个国难当头仍保持清醒的有识之士,是一个以实业救国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卓有实绩的教育家。

站在张謇故居的阳台上,四周绿色的植物如花环般缠绕。绿荫浓浓,让来到这里的人们感到阵阵清凉。扶着栏杆远眺,只见宽阔的濠河缓缓东流,河面上无数船只来来往往,沿岸生活着千千万万的百姓。当年张謇站在此处,望着白茫茫的护城河,是否担忧过,哪一天帝国主义的战舰会驶进这条平静的河流,战火会吞噬这美丽的村庄,破坏人民安逸的生活?我想,目睹列强入侵、经历过纷飞战火的他,一定时时忧心忡忡吧。否则,他怎么会放弃功名利禄,为实现“救贫”“塞漏”的抱负而从商,提出“父教育”“母实业”呢?面对满目疮痍的旧中国,他胸中时时跳跃着一颗爱国心;为了大家而舍小家,他以身作则,义无反顾。

1895年,甲午战争惨败,他集资50万两白银,在通州创办了南通第一家近代工厂。他“实业救国”的道路由此展开,也为民族工业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主席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是啊,我们怎能忘记他付出的心血?怎能忘记他创造的伟业?怎能忘记那个叫张謇的志士?

起风了,路旁的几棵小树被吹得东倒西歪,树枝摇晃着,叶子发出“沙沙”的声响;而眼前这座二层木结构小楼却纹丝不动。我想,它既已屹立了百余年,那就一定能够再屹立千年而不倒吧!

张溥故居忆张溥

苗 雨

沿着太仓市致和塘边的绿化带行走,一不留心就会撞见一处名胜古迹。什么“太师府”“太师第门楼”“李时珍上岸处”,等等,让我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两个词有了不一般的感受。不知不觉间,我已穿过人民路,走过卖秧桥,来到了城西。

只见一座庄严肃穆的院落,静静地被路边的梧桐树掩映着。一方水磨青砖上镌刻着四个淡雅清秀的大字——“张溥故居”。哦,张溥,晚明杰出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古文观止》中《五人墓碑记》的作者。他的事迹,不觉在我眼前清晰起来。

他本是一介书生,成长于晚明王朝风雨飘摇的时代。他满怀一腔热血,欲只手撑起摇摇欲坠的江山。唉,只可惜……一阵冷风吹来,寒意袭面。

走进故居的大门,穿过天井,就到了已被设为复社纪念堂的大厅“孝友堂”。大厅正中,塑有张溥青铜像,塑像正襟危坐,仪态庄严。尽管时间把塑像侵蚀得斑斑驳驳,但仍可窥见张溥的风采。清瘦的身材,炯炯的目光,眉宇间依旧透着当年挥笔写就《五人墓碑记》时的浩然正气。

转至后堂,便到了第三进后楼。大厅中间有一幅立体的“虎丘大会”演示图。被缩微后的张溥站在千人石上振臂高呼,虎丘塔下人头攒动,群情激昂。来自大江南北的文人志士汇聚在一起,纵论天下兴亡之大事,真可谓气势如虹,声震朝野!张溥,他在阉党专横、权势熏天的日子里,为了苍生社稷而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用“以文会友”的大旗集聚起天下士人,其志可嘉,其行可赞!

也许是有人畏惧他的热血,痛恨他的声名,他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据说,他被以谋反的罪名,赐毒酒身亡。后人这样评论:“张溥之死,结束了晚明众多文人救国的白日梦。”当他的死讯传来,多少人惊惶无主,痛哭失声!“读罢惊魂似梦里,千行清泪不成悲。”我想,張溥虽然走了,但他身上那种为国家而不畏权贵的凛然正气是不会死的。它就像那滔滔的娄江水,汇入奔腾不息的长江,源远流长,绵延后世。

走出故居大门,已是夕阳西下。恍惚中,我似乎听见一声沉重的叹息。我想,那是历史的回声吧!

闻古塔风铃,思千古廉吏

邓敬琪

始建于宋代的古典园林方塔园,已被世人遗忘在繁华街市的一隅。今天,我独步蹊径,到方塔园去探寻一番幽情。

踏进院子,沿着小路一直向深处走去,周围树木葱茏,一阵琴声悠悠,似在诉说一则未了的故事。我循着声音走去,不知不觉间走到了廉吏馆。馆前有个池塘,名叫“廉池”。池塘里碧波荡漾,池上荷叶田田,荷花点缀其间。我脑海中忽然浮现出周敦颐《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呀,“廉”所对应的正是“莲”。莲的花语是清白、坚贞不屈,莲是君子的代表,这不正和廉吏的形象相得益彰吗?

绕过池子,步入廉吏馆,里面光线昏暗,琴声绕梁。刚踏进去,我就被两边柱子上的对联所吸引。上联是:正气一身劲松标格壮中华;下联是:清风两袖循吏英明垂史册。联语气势非凡,让我感受到了文字背后的力量。

谈到廉吏,人们大多会有一个普遍印象:他们都是贫穷的。但是,我却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有钱的廉吏:钱昕,明代常熟人,家境富裕,1445年考中进士,20多岁就当上了御史。钱昕为官期间从不接受贿赂,还多次把朝廷的赏赐拿来建官舍。后来他到荆州做官,因为清廉,百姓赞美他“安我父母,育我妻子,女织男耕乐生理。不愿太守一品贵,只愿太守千百岁”。这首民谣生动地反映了钱昕廉政、勤政的作风,更表现了老百姓对他的爱戴。

钱昕家境富裕,人们都说:“富不爱钱钱昕,穷不爱钱鱼侃。”那鱼侃又是谁呢?鱼侃原本在吴县做官,晚年回到常熟,可他身上一共只有8两银子——为官多年却如此清贫,他的廉洁自律可见一斑。晚年的他疾病缠身,雨天房内漏水,但他毫不在意,撑着雨伞仍怡然自得。他去世后,江苏巡按路振飞称他为“第一清官”。

踏出廉吏馆,冯良玉素餐充腹,刘珏怒掷贿金大骂贪官,言如泗受赠白银捐书院的故事,仍在我头脑中回放。我忍不住回头,只见廉吏馆棕色的窗户上刻有四个字——“廉、廉、廉、廉”。看似普通的四个字,却存在细微差别。再仔细一瞧,原来是用不同字体写出来的。字体代表着不同的时代,我想,这可能是从宋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到清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一种传承吧。

我走到了方塔前,一阵清风吹来,塔上的铃铛发出了悦耳的声音,仿佛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清正廉明”这一古训。

猜你喜欢

张謇故居
卫立煌故居
探访“铁甲元勋”许光达故居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感怀张謇 守望初心
称呼见人品
张謇:从状元到企业家、教育家
“故居”与“旧居”是一回事吗
罗炳辉将军故居
改变危机唯有勤奋
让豪杰们低头的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