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豪杰们低头的状元

2009-05-25魏纪侯

小品文选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豪杰大生张謇

魏纪侯

多少豪杰去过南通,在张謇的雕像前,深深地低下他们的头。

出名要趁早,但能在42岁中状元,还是不赖,南通海门人张謇在科场打拼26年,苦尽甘来,大器晚成。

这是1894年的事。之前,张謇随吴长庆督师赴朝鲜,策划前敌军事。归国后,张之洞相邀,不去,李鸿章相邀,也不去。他说:“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世人都说书生只会空谈,张謇决心用事实来反驳,舍身喂虎。

不敢惊天动地,但求经天纬地,状元从商,自然不同凡响。张謇一生在南通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涉及纺织、垦牧、盐业、蚕桑、染织、油料、面粉、肥皂、印书、造纸、电话、航运、码头、银行、火柴、电力、房产、旅馆业等,虽令人眼花缭乱,但基本都是围绕纱厂这个核心。

《易经》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张謇给自己的企业命名为大生,当大生纱厂纺出第一缕棉纱之时,张謇手捧棉纱,泪流满面。创业很难,身为状元,张謇放下架子,顶着旁人的讥笑,四处筹款。在上海筹款无着,张謇长叹于黄浦江边,好几次只能靠在街头卖字换取返回的路费。这期间他曾几度绝望地想到自杀,写给盛宣怀的资金告急书几乎字字有泪。

张謇常常说:“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的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是状元,办教育信手拈来,自然当行。张謇所办的师范是中国第一家,他的理念是:家可毁,师范不可毁。他坦承,自己教育救国来自德国俾斯麦的启发。

实际效果如何呢?1920年,张謇邀请美国教育家杜威到南通闸演讲。杜威考察后称:“南通者,教育之源泉,吾尤望其成为世界教育之中心也。”那可是中国积弱积贫之际,慕名而来的外地人发现,南通没有乞丐,没有醉鬼,没有流浪者。

成为众望所归之后,张謇北上,摄政王赐坐,张謇坦言自己没有做官,但未尝一日不做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如果没有张謇帮助筹措经费,几乎不可想象。1913年,张謇就任国民政府实业总长,后因国事日非,毅然弃官。

个人可以如此深刻地影响一个地方,张謇是一个楷模。到南通,看一山、一水、一人足矣:狼山,濠河,张謇。张謇“治下”的南通,被上海英文报《密勒氏评论报》称为“地球上的人间天堂”。清末,康有为被叫做康南海,李鸿章被叫做李合肥,张謇被叫做张南通。

张謇的做法就是从办实业出发,带动经济、教育、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影响了无锡荣氏兄弟、上海穆藕初、四川卢作孚、湖南范旭东。从后来的华西村、大邱庄的身上,依稀可见南通的影子。即使是军阀,对一地的正面影响恐怕还不如他。

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1500年来共出了700多个状元,状元出身的大实业家则只有张謇一位。胡适说,张謇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毛泽东说,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据说,孙中山曾对张謇的儿子说:“我是空忙,你父亲在南通取得了实际的成绩。”

论名头,他是状元,论财富,他有大生,论地盘,他有南通,论岁数,七十高龄。又是一个难以超越的、远去的背影,多少豪杰去过南通,在张謇的雕像前,深深地低下他们的头。

(摘自《英才》)

猜你喜欢

豪杰大生张謇
无人驾驶自卸冰雪车设计研究
感怀张謇 守望初心
小酸浆
称呼见人品
热血青年
我的城市我的家
沈豪杰、孙占平作品
祖传的舌头
平安电话
改变危机唯有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