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

2021-07-25赵燕燕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师学生

赵燕燕

摘  要:本文从以学生为主体,设置教学计划、设置化学课堂情境、组织课堂合作学习、拓展知识点、增设化学实验、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学布置化学作业、增加提问环节多方面探究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6-0103-02

Building efficient classroom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ZHAO Yanyan  (Gansu Minxian Chengguan junior high school,China)

【Abstract】 taking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nstruct efficient classroom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setting up teaching plan,setting up chemistry classroom situation,organiz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class,expanding knowledge points,adding chemical experiments,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arranging chemical homework scientifically.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Teacher;Student

化学作为九年级新增设的学科,涵盖许多全新的、复杂的知识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需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

1.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新课标明确提出: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开展。由此教师必须扭转传统的教学思维,主动了解学生,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教学计划。九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难免会有不适应的情况,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情绪,及时对学生進行疏导,防止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和厌学心理。初中化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理论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应进行积极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对主动预习和主动思考的同学进行表扬,建立奖惩机制,鼓励学生们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布置学生预习实验的步骤,包括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如何取出固体药品?液体药品的保存器具是什么?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给药品进行加热?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预习的内容进行提问,对于积极回答教师问题且预习效果比较好的同学进行奖励,比如课堂加分、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等。另一方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是为了教师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而不是学生放纵的理由,对此教师应该做到积极引导,做好学生的管理。

2.设置化学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讲,化学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学生们对全新的知识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容易产生抵触和反感情绪,因此教师的积极引导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们对化学的探究欲望,主动完成化学的学习。教师应设置化学课堂的情景,结合实际生活,对学生们进行引导。比如在碳酸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问,为什么可乐、雪碧被称为碳酸饮料?开盖的一瞬间会什么样?摇晃可乐再开盖会怎么样?让同学们主动配合,踊跃思考。再比如在学习氧气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张暖贴,带领同学们研究里面的粉末,用吸铁石尝试能不能把粉末吸起来,再对同学们进一步引导,暖贴里面为什么放铁粉?铁粉又是怎么让暖贴发热的?结合实际生活,对同学进行提问,引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们进行自主思考。通过结合实例设置化学课堂情境,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进行化学研究,主动探索和学习知识。从课本到课堂,让枯燥的知识活起来,从教师到学生,促进知识的传递。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这种情景的设立,锻炼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充分感受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化学这门学科,吸引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化学知识。

3.组织课堂合作学习,营造活跃课堂氛围

为了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课改要求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合作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学生们可以通过合作学习,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培养团队的协作能力,教师也可以根据合作学习的模式,了解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而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在分组时应该以学生情况为首要依据,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性格多个方面。每个小组需要设置一名组长,他能合理地安排小组活动,科学地划分每名组员的学习和探究任务。并采取工作轮换的模式,让成员的各项学习能力都得到有效地锻炼,为化学知识的掌握奠定坚实的基础。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互相借鉴。比如,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用具进行小组探讨。学生与学生之间就像一面镜子,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缺点,将同学设定成为目标进行努力。这样学生能快速地掌握教学的重难点,提升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4.进行化学知识拓展,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化学这门学科的知识点较多,涵盖面广阔,体系庞杂。但是化学课堂上的每一个知识都不是片面孤立的,他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与其他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不仅有利于学生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还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比如教师在氧气的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列举铜燃烧、铁燃烧、镁燃烧的实例,完成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氧气是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因此熄灭酒精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盖盖子,隔绝氧气,没有了氧气酒精就不能继续燃烧。教师在扩展知识点时有几种不同的扩展方向,可以向之前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扩展,回顾之前的知识点,有助于同学加深印象,构建完整的知识脉络。或者对知识点进行平行扩展,列举同类型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或延伸至之后需要学习的知识点,给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系统规划。无论是哪一方向的扩展,对于学生的学习、复习、预习都能够提供帮助。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拓展,切勿拔苗助长。

5.增设课堂化学实验,创新教师教学方式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需要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因此化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化学实验的操作。在课堂上,单纯的知识讲解非常枯燥,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应该增设课堂化学实验,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相结合,创新教师教学方式,打造趣味课堂。比如化学课程中,金属的燃烧这一节课中,学生需要对实验过程进行学习,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操作,同学们观看实验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对于整个实验过程与结果加以描述,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打造趣味课堂。再比如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流程和药品的使用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进行实际操作,包括实验药品的取出、实验仪器的连接和清洗等。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整个操作流程,对于化学实验形成一个更加严谨的认识,对于知识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记忆。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保证整个实验的安全性,像镁燃烧这种具有操作难度大的实验,应该由教师独自完成,学生在安全范围内观看,保证学生安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师应全程进行监管与教学,保证实验的完成性和安全性。

6.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与生活的联系极为紧密,人类生活的必需品都离不开化学。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学科特质,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将教材上的知识点带入到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这一门学科的魅力。比如在碳酸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引导。水壶底层的水垢是怎么形成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可以用什么物质去除,这是什么原理?让学生们进行自主思考,选择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生活现象,推动学生进行主动探索。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重要不仅是答案,更是学生们自主思考的过程,只有养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才能进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进而提升学习的效率。

7.科學布置化学作业,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课堂作业是教师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初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自制力。因此教师的作业布置应该围绕三个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首先是预习,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进度布置预习作业,学生对于下次课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加深记忆,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其次是练习,针对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布置练习作业。作业的难易程度应该适中,太难会打消学生们的积极性。并且作业不能只追求数量,搞题海战术的“填鸭式教学”,应该追求质量,让学生充分把握类型题,学会判断不同的类型题,掌握每种类型题的解题方法,灵活思维学会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是复习,复习的目的在于记忆,对知识点的记忆应该建立在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应该首先确定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确定学生完全理解后进行巩固复习,复习的内容不应该只包括近期所学的内容,应该对以往讲过的内容进行滚动式复习,为考试打下基础。教师应该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科学的布置课堂作业,作业的布置应该遵守在精不在多的原则,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8.增加教学中提问的比重,采取互动教学模式

九年级是初中课程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化学课程学习的第一年。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进行科学地把控,避免学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缓解他们的化学学习压力。教师应该定期与学生进行谈心,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遇到学习问题时他们能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提升化学知识概念以及化学式的掌握效果,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率,优化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热点事件为切入点,通过提问的模式吸引学生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热情。例如,在学习空气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先以提问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情绪“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呀?”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进行回答。这样课堂的氛围就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之后教师正式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探究空气中的组成要素。在掌握“空气”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再次进行提问“我们已经掌握在空气中氮气的比重最大,但是为什么在最初的研究阶段没有被证实呢?”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探究,再结合小组要论的成果,从而得出“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并不活跃”。教师和学生构建和谐稳定的学习关系,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增强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坚实的保障。

综上,化学学科是一门极其富有魅力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创建高效课堂。教师应该树立以实际为出发点的原则,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对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把控,增强化学教学模式、内容与学生发展需求的匹配度,充分优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胡荣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75.

[2]石丽红.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5):197.

[3]徐文宝.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素养[J].宁夏教育科研,2020(02):38-39.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教师学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美育教师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