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该怎样面对不服管教的学生

2021-07-25庄艳

心理与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恐惧事情情绪

庄艳

Q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今年教六年级。正值复习期间,上课时有个男孩子不注意听讲,我走到他面前,督促他认真听讲并且订正,然而当我转身后,他用黑水笔在我的背后端端正正写了“SB”两个字母,下课后其他孩子告诉了我,我才知道。当时我真想把他拎出来,在全班同学面前狠狠地批一顿,但是我又想,现在的孩子一言不合就要割腕,要跳楼的大有人在,到那个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收场。我不想惹这个麻烦,于是我想,只要他不再胡闹,这次就算了……

但我思来想去,觉得这件事还得告诉家长,于是请来了他的爸爸妈妈。家长的态度很好,一再地与我道歉,还表示回家好好教育。

可仅仅隔了一天,有个学生在教室没找到我,问“老师呢?”这个孩子在下面说:“老师死了”。知道这件事后,我真的是忍了又忍才没让自己发火,感觉这孩子简直就是变本加厉。

我现在纠结的是,虽然我现在暂时忍住了,但好像憋着一口气,如果他今后再出现类似情况,我该怎么办?

芳芳

A芳芳,您好!

您的问题真实典型。好像现在老师在学生那里没少“受气”,学生的心理又很脆弱,一旦涉及学生的安全,老师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导致了部分老师跟你一样,害怕“闯祸”,害怕“吃不了兜着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教训”就不“教训”了,但又担心学生“得寸进尺”。

这时,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看清愤怒与恐惧的情绪和其原因

在这件事情里面,请先觉察你和学生彼此都存在什么样的情绪状态,哪些是负面的、需要被处理的。处理好了情绪才能处理事情。

我看到了你的愤怒和学生的愤怒,你用压抑来对待愤怒,却感觉自己心口堵得慌;学生用恶毒的言语与不尊敬的行为来表达愤怒,都是不太好的表达愤怒的方式。对你造成伤害的是压抑愤怒,对学生造成伤害的是什么呢?是老师的反复要求,还是他自身的坏情绪正好撒在你身上?是这个学生跟你的关系到了燃爆点,还是这个学生跟其他老师的关系也这样?为何一句要求好好听课,并订正作业导致学生有这么大的反应呢?这是老师需要去探索的关于学生的原因。

我还看到了你的恐惧,你恐惧学生承受不了老师的“批评”,去做一些危险行为,你害怕老师有责任,这些恐惧是从哪里来的?是最近身边有类似的事件发生,还是仅仅因为媒体有过这样的报道,或者是这位学生有过这样的历史行为,心理承受能力差?你如何评估这个孩子呢?

孩子割腕、跳楼是突发行为,但也不是一次事件就导致的,一定是很多事情累积在一起,或者一件事情的刺激强度对他来说难以承受才做出来的行为。如果老师的“批评教育”有理有据,平心静气,不侮辱,不攻击,是否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恐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醒老师教育学生时,要注意工作方法,注意言語表达的适切性,但是过于恐惧反而会影响教师履行“育人”的职责。正如你说的,这一件事情上不教育好,有的孩子可能会为所欲为,变本加厉,对于不当行为的教育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教育教学环境内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教育指导。

你应该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自己的愤怒和恐惧,并在合理的范围内开展工作。

了解孩子在家庭、班级等其他关系中的应对方式

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前提下,了解一些该学生在发生班级矛盾、家庭冲突时,对家长、主要监护人、同学等是不是也用类似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愤怒、委屈等情绪,他有没有例外,比如有一件事情他也处在委屈或者冲突中了,但是他并没有报复别人或者恶言相向。有了这些信息的调查,老师会更了解这个学生,也能了解多少程度上是学生针对自己,多少程度上是学生本身应对方式的问题,那么就能对症下药了。

如果是针对老师本人的,改善师生关系是重点。改变对学生“一向”的态度,是让学生刮目相看的时机,比如“一向”对他说话大声的老师变得小声了;“一向”批评他的老师表扬了他;“一向”看他一无是处的老师眼睛里闪现了一点欣慰和鼓励的目光。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被欣赏、被肯定、被鼓励、被重视。

如果是学生本人的应对方式有问题,那么要从这件事情上延伸出去,跟父母合作,跟学生一起,让全班学生都学习一种应对负面情绪的合理方式,哪些言语与行为既能表达自己的情绪,又不伤害其他人,一举两得。

找父母的正作用与反作用

至于找父母到学校来能否起到积极作用,要看这个家庭的养育方式和孩子是否处在逆反期。如果家庭养育方式平时就比较严格又注重管教,父母到学校来,自然会配合老师了解事情,回家进行教育;如果家庭养育方式本来就比较松散、自由放松或者是宠溺的,那就不一定有作用。试想,如果父母回去把孩子打一顿,孩子本身的委屈还没有消散,又被父母“修理”了一通,会不会更加怨恨老师“告家长”?所以“找家长”这一招不是万能药,要分情况的。

积极与学校或者区县心理工作者配合

六年级在某些地区是小学的毕业班,在某些地区是中学阶段的第一年,从长远影响来看,无论对于老师或者学生,关系的修复都是对生命的影响。

如果您感到自己开展工作还是有所顾虑或者底气不足,可以请学校的心理老师或者区县的心理工作者一同协助工作。

老师在一线工作是最好的磨炼,更是蜕变与提升。找对了方向,用对了方法,问题很快就会转化,祝福您的教师生涯开出灿烂的花!

猜你喜欢

恐惧事情情绪
与内心的恐惧交朋友
想象中的恐惧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把事情写具体
情绪认同
表达恐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