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日照港石臼港区小型船舶靠离泊引航作业中锚的应用

2021-07-25何茂海日照港引航站

珠江水运 2021年12期
关键词:船首港池锚链

何茂海 日照港引航站

在石臼港区,一些80年代建造的码头,如北1,东1等泊位仍在使用,这些泊位的最浅水深只有5.6米,港池东西向长度仅180米,南北向230米,港池旋回水域小,水深较浅,只适合靠泊小型船舶,引航员借助锚完成引航作业成为常态。

1.小型船舶的靠泊作业

靠泊操纵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其中的关键就是在操纵船舶过程中如何对靠泊三要素的合理把握和运用。

1.1 靠泊过程中合理运用拖锚作业来控制船舶动态

船舶靠泊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三要素(入泊角度、安全横距、安全余速)。在上述提到的港池靠泊时,船舶的旋回水域小,给引航作业增添了不少难度。因此,抵达泊位前控制好余速至关重要,如果船舶受风流等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大,或者满载采取提前停车或者倒车对航向维持不利,这时采取拖锚制动就成了非常不错的选项。

拖锚制动时需要抛短锚,通常锚链入水长度控制在2.5倍水深以内,如果锚链过长,可能会出现损坏锚机、断链或者拖不动的情况;抛锚时的航速最好控制在3节以内;要把握好抛锚时机,这个时机需要根据船舶当时的具体状态和环境进行合理估算。这需要综合考虑抛锚时的余速,排水量,锚的抓力以及水深、底质以及流速和船舶操纵性能等因素。若底质是一般泥沙时,我们可直接参考下列经验公式:

其中,St,拖锚淌航距离(m);△,当时的船舶排水量(t);VS,开始拖锚时的船舶余速(kn);Pa,拖锚锚抓力(9.8KN),该值大小可查阅表1。

表1 锚抓力数值表

例如:某轮排水量5100t,船长99.8m,锚重3.5t,当余速2.5kn,水深10m,出链一节入水时,拖锚减速,求拖锚趟航距离。

根据表1可求得抓力/锚重的系数为1.53,则拖锚淌航距离:St=0.0135×5100×2.52/(1.53 x3.5)=80.4m。

因此靠泊时落锚点应在船首靠泊点之后80m+20m=100m处为理想位置,也就是当船首平泊位后端时抛锚。

利用上述公式对拖锚趟航距离进行估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估算拖锚趟航距离时,该公式并未计入风流的影响。

②各船舶的具体锚重不尽相同,锚重是根据具体船舶的舾装数按照相关规范确定的,我们可以查询相关船舶资料来了解该船的具体锚重。通常来说中小型船舶的单锚锚重在3t左右,具体锚重可向船方问询了解。

1.2 在拖锚靠泊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

在无拖轮协助的情况下,小型船舶采用拖锚靠泊是一种比较安全和实用的方法,拖锚能起到控制船速的作用,而且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采取有利措施,例如进车用舵,调整入泊角度和船位。我们在选择抛锚点时,通常要综合考虑当时的载况(如重载或者空载),风流影响情况,泊位内是否有其它靠泊船抛锚等因素。拖锚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船首与码头之间的安全距离。

实例1(如图1所示):压载状态下某轮,99.6m,首吃水2.8m,尾吃水5.0m,东南风5级,无拖轮协助,右舷靠泊,港池/泊位水深约10m(计入潮高),E2泊位后方E3有靠泊船。

图1 靠泊示意图

步骤:

位(1):进入港池,船速控制在3.5kn左右,船位尽量位于港池中心线偏向上风,抵泊角度约20°。此时把定,停车。

位(2):船舶抵达泊位后方时,船首与泊位后端的距离约70米,船速大约2.5kn,继续保持好靠泊角度。

位(3):船首抵达泊位指泊旗(驾驶台位置)时,船速约2kn,受开风影响,船位向下风漂移,抛左锚一节入水,并操右满舵。

位(4):抵泊位前沿时,船速接近为0kn,由于受锚链力作用,船首可能会向左偏发生偏转,此时船首距码头大约1倍船宽,右满舵,并采取微速进车,使船首渐渐接近码头,找准时机带首倒缆和首缆,此过程可根据船首和码头距离松出适度长度的锚链,切忌松链太长使船首压向码头。

位(5):首倒缆和首缆在绞缆过程中,适度松链加以配合,将船首贴靠码头;在吹开风的作用下,船尾可能向下风漂移,此时尽快操外舷满舵,适当进车,控制好船尾拢速,找准时机尽早让尾缆和尾倒缆上桩挽牢。缆绳全部带妥后,松锚链使之处于松弛状态。

2.小型船舶的离泊作业

2.1 抛开锚为自力离泊创造条件

在风流影响不大时,小型船离泊可采取绞锚让船首先离开泊位,所以在靠泊时就应该考虑到如何为离泊创造最佳离泊条件。通常采取抛外档开锚,根据水深,链长控制在3节左右入水,离泊时先将首倒缆和锚链绞紧,使船首形成一个外扬的趋势,此时船尾往往会拢向码头,我们可以采取操内舷满舵,微速短时进车来抑制船尾的拢速后使船尾缓缓离开码头,船首可适当松倒缆来配合绞锚离泊,反复操作即可实现顺利离泊。

2.2 合理利用外档倒锚来实现安全离泊

在控制好余速,调整好横距和入泊角度后,我们可以拖1节短锚进行入泊,当船首距码头约20米左右时,打撇缆,使首倒缆及首缆尽快上桩并收绞,然后利用车、舵配合使船尾缓缓拢向码头并尽快带尾倒缆和尾缆,松锚链,收绞前后缆绳。靠妥码头后,大概有2节锚链入水,方向大概在4点钟,以上操作也就很好地为利用外档倒锚实现离泊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离泊时如果拢风较强,我们就可考虑利用外档倒锚加车舵缆配合来实现离泊。

实例2(如图2所示):压载状态的某轮,船长99.6米,左靠泊,泊位水深6米,右锚2节入水,离泊,东南风4级,无拖轮协助。

图2 离泊示意图

位(1):待离船舶,风来在正横前,拢风较强。

位(2):收紧首缆,首倒缆并绞紧锚链,解尾缆,左满舵进车甩尾,松头缆约25米并配合绞锚链,这时大概有1节左右的锚链入水。锚链的方位由最初的4点钟变为3点钟,船头仍就由首缆首倒缆和锚链控制。

位(3):左满舵进车继续甩尾,在本船与码头几乎垂直时,停车正舵,解掉所有缆绳,尽快绞锚,倒车来完成离泊作业。

3.靠离泊前用锚注意事项

(1)中小型船舶通常可采用拖锚制动来控速,大型船舶则少用。

(2)引航员登船后应及时与船长进行信息交换,充分了解船舶有关资料,跟船长讲解靠离泊方案。

(3)抛锚前了解抛锚水域的情况,确保该水域特别是靠泊档子内清爽。

(4)用拖锚制动来控速时,出链长度最好控制在2.5倍水深以内,如果松链过长可能出现损坏锚机,断链或者拖不动的情况。

(5)停车和用锚时机上,满载船和空载船不同。由于满载船惯性大,所以要早停车早趟航早拖锚制动,空船则相反。

(6)抛锚前控制好余速,对重载船抛锚时余速,一般控制在2kn以内,而对空载船抛锚时余速控制在3kn以内。

(7)为尽可能减少拖锚趟航距离,当用一个锚达不到在预计的距离内降速或者把船停住的目的时,应毫不犹豫抛下另一锚。

(8)根据当时的靠泊条件,在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顶风顶流靠泊;顶风顶流靠泊时,抛锚时机可根据情况稍作推迟。

4.结束语

熟练掌握并合理运用好锚在小型船舶靠离泊过程的操纵技巧,是引航员的一项必备技能,同时也能给引航作业提供非常好的安全保障。引航员要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总结经验的好习惯,以便在以后的引航事业中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猜你喜欢

船首港池锚链
考虑锚链腐蚀因素的锚链舱设计
锚链和锚链轮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及啮合过程力学分析
基于Boussinesq波浪模型的港池波浪数值模拟与泊稳分析
基于CFD的不同船首倾角船体阻力特性仿真研究
基于数值水槽的半封闭港池水体交换能力研究
船用锚链发展及标准化现状
提升环抱式港池水交换能力研究进展
新一代40 万吨矿砂船首制船顺利出坞
船首形状对船-冰碰撞性能的影响研究
港池泊稳的能量平衡方程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