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口岸,新格局
——琶洲客运口岸建设与海事监管挑战
2021-07-25马格淇通讯员汪美慧
文|本刊记者 马格淇 通讯员 汪美慧
建设中的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将填补广州中心城区水上跨境口岸的空白,打造大湾区水上综合交通旅游的新枢纽,广州的水上交通将迎来全新格局。随着辖区水域客运口岸的建设,广州内港海事处(以下简称“内港处”)亦将迎来更为多元和新颖的监管挑战。
2020年5月26日,集跨境、城际、海岛功能于一体的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正式开工建设。“在不久的将来,广州市民从家门口的琶洲就可以坐船直达港澳机场及市区了,还能提前办理值机和托运!”时任内港处副处长张雨中如是说。
“便利快捷”的客运口岸
近日,记者搭乘内港处“海巡09123”船,登上已经完工的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同广州内港处副处长胡庆伟、西河海巡执法大队队长胡嘉一道,与这座即将投入使用的口岸,来了一次面对面的亲密接触。
对于琶洲客运口岸的“第一印象”,用四个字总结就是“便利快捷”。
琶洲港澳口岸效果图。
内港处海事人员查看琶洲港澳口岸建设情况。
胡庆伟介绍称,“当初选址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作为广州中心城区首个水上跨境口岸,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就是便利。你看这座临时联检大楼,楼下就是有轨电车的车站,主路离琶洲大桥仅600米。步行10分钟,就能抵达广州地铁8号线的琶洲站。而且两公里内,琶洲商圈发展得很成熟,有会展中心、金融城CBD、高端酒店和购物中心,旅客们可以享受到文化商旅一条龙的优质服务。琶洲口岸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凡前往香港国际机场的旅客,未来可以在这里办理值机手续并托运行李,两个小时就到达香港机场,出行大为便捷。”
既然口岸的开通能给市民带来便利,那么为什么到2020年才开始施工,到2021年才开通试运营呢?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胡庆伟。
“以前广州市区居民是可以在市区坐船去香港和澳门的。但由于航运业产业转移等因素,内港港区原有的很多码头有的已经改建,有的已经外移,仅存的几个客运码头,也转型以发展珠江日夜游、水巴轮渡等短线客运为主。”胡庆伟告诉记者,“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洲头咀客运航线停航以来,广州市区便没有了直通港澳的水上客运通道。住在市区的市民要乘船前往港澳,得绕远路到番禺莲花山码头,距离远不说,地铁、公交等接驳的公共交通设施也不完善。所以市民一直有在市区重建港澳口岸的呼吁。”胡庆伟表示,这种呼吁随着粤港澳三地的协同发展愈发紧密,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而愈加高涨。
在此背景之下,广东省政府充分吸收来自各方的建议,于2020年将琶洲客运口岸码头项目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建设任务,作为一项重点项目主推。
与此同时,广州市政府在交通规划建设上给口岸建设提供了最大的倾斜,旨在倾力打造珠三角的区域交通枢纽。在去年年底公布的《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中,琶洲客运口岸码头项目被列为和广深澳高铁并列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两个标志性直通交通建设项目之一,并加入《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和广州市“攻城拔寨”项目名录,由海珠区重点负责项目建设,这也是海珠区首次承建对外开放口岸项目。
项目建成后,将由广东省航运集团旗下驻港珠江船务公司携手广州越秀集团下属越秀交通基建公司,组建合资企业负责码头的投资、建设、运营及管理。
据了解,随着近些年广州城市的发展不断向东扩充,琶洲地区逐渐进入广州的“城市心脏”,口岸选址琶洲除了考虑地理位置方便广州市民出行的因素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可以给参展商带来更多的便利。
随着广州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会展业配套服务需求也在不断扩大,除了“广交会”,每年还有几十场大大小小的展会在琶洲举办。云集于此的各国参展商,很大一部分是从香港入境。在琶洲建设客运口岸,可以通过接驳香港国际机场,进一步缩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心区的距离,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间立体交通的无缝衔接,进一步助推广州会展经济的发展,提升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和广州国际形象,加快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随着琶洲客运口岸的开通,各国参展商们能从香港机场直达会展中心,节省大量的成本。
综合来看,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项目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又一重磅交通枢纽。它的建成将填补广州中心城区水上跨境口岸的空白,进一步提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城市群的互联互通水平,是一项具有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深远战略意义,有利于提升广州国际航运的中心地位和广州的国际形象的工程。
口岸建设中的海事力量
内港处是广州海事局9个海事处中唯一一个位于广州市区的海事处。全力支持琶洲港澳客运码头建成发展,推动口岸海事查验功能区建设,强化口岸海事业务技术设施配置的光荣任务,自然当仁不让地落到了他们肩上。
早在口岸论证筹备阶段,内港处就已经着手介入。市政府、区政府组织召开的每一次专家会、协调会,内港处都在广州海事局的要求下派员出席,并提出了“船舶吨位不应超过码头靠泊能力”等10余项建议。
口岸项目立项之后,内港处第一时间成立了琶洲港澳客运口岸海事业务技术设施配置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负责协调口岸建设中海事办公区域规划等工作,各海巡执法大队则根据分管的业务,对口岸海事查验、船舶污染防治、智慧海事监管等工作进行前期布置与跟踪。
据了解,在保障口岸项目的建设的过程中,内港处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加强对项目建设过程的控制管理和组织协调,在码头施工等项目建设重要节点,做到智慧海事与现场监管相结合,派出海事执法人员到施工水域进行水上现场海事安全监管和通航疏导,确保维护施工水域水上安全;另一方面对拟投入运营的船舶进行船舶安全检查,督促船方组织开展船员履职培训,同时要求口岸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安全营运及防污染管理制度、船舶溢油污染应急预案,配置防污染应急处置设备及器材,做好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
今年1月,广州琶洲港澳客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华一行走访内港处,对内港处专业的技术支持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赠送锦旗。
“在做好本职监管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将集中办公会开到了口岸建设工程的现场,在督促口岸严格做好水上施工监管工作的同时,详细了解在建设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我们海事解决的问题。”谈及如何保障口岸项目建设,内港处西河海巡执法大队队长胡嘉说道,“大家一起面对面沟通协商解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有效沟通,使我们共同解决了关于通航安全、码头防污染、船员管理、船舶通关等方面的问题。”
谈及如何做好口岸管理的话题,胡嘉表示这不是海事一个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加强同政府及海关、边检、港务、环卫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今年4月,广州内港处和海珠海关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海珠海关关长陈燕认为“这是两家单位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次有价值的主题实践”。
两家单位以党建共建促进业务协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建”的共建格局,活动围绕“如何提升口岸监管水平”这一主题开展研讨,确定在口岸智能通关、口岸查验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着力构建一个“便捷、高效、安全、绿色”的一流通关口岸,共同做好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的监管服务工作,推动口岸稳步发展。
“服务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跟兄弟单位一起,继续大力支持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的建设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添砖加瓦。”胡嘉表示。
口岸预计今年7月建成
“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项目总投资3.58亿元。我们眼前看到的这栋三层主体建筑,具备旅客集散和海关、边检、海事联检办公的功能,它是在去年年底完工的,现在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包括340平方的海事查验办公区域。将来在主楼旁边,还会建一栋附楼,届时我们海事还会增加700平方的办公面积。”谈及琶洲港澳口岸建设,胡庆伟如数家珍。
2020 年12月30日上午,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项目举行码头主体工程完工仪式,标志着琶洲口岸项目朝着圆满建成、顺利开航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记者放眼看去,主楼的建筑外观主要采用玻璃和白色铝板,顶面种植绿植,整个设计充满现代感和未来感。首层为架空结构,方便有轨电车通行,二楼是出境通道,三楼则是入境通道。通过一道连廊,将主楼与码头水上固定浮趸相连接。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整个项目用地面积1140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055.44平方米,足足有一整个足球场地这么大,长280米的码头岸线设计有5个500吨级泊位,通航能力为160万人次/年。
据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琶洲客运码头作为献礼工程,预计将在今年七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口岸一期将投入2艘碳纤维高速客船,以海天联运的方式,开通琶洲至香港国际机场航线,搭乘快船,约120分钟可直达香港国际机场。
“这两艘碳纤维高速客船分别是已经下水的‘海珠湖’号和正在建造的‘海珠湾’号。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海珠湖’号的前期安全检查。”胡嘉告诉记者。
“海珠湖”号在琶洲客运码头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将成为广州中心城区直达香港的第一艘跨境碳纤维高速客船。而“海珠湾”号则是亚洲第一艘在国内完成整船建造的碳纤维高速客船,这两艘高速客船可一次搭载260名旅客,采用喷水式推进,航速不低于37节,具有质量轻、速度快、节省燃油且安静舒适的特点。
在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旅客可以享受到“广州检票、香港登机”的一站式“海天联运”出行服务。这种创新的出行方式,让旅客在琶洲客运码头办理出境手续及行李托运以后,就可以直接“空手”搭船,并从水路直接接驳飞机航班,这将大大地缩短旅客的出行时间。此外,高准点率、沿途的江海风光,能够给旅客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