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北拓的依据、基础与“三步走”举措

2021-07-24孟祥林

关键词:三步走主城区保定市

孟祥林

(华北电力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3)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以北京市为核心在京津冀腹地内构建多层次的城市体系搭建起了新的平台,保定市作为北京市南侧与首都邻近的区域中心城市,基于较好的发展基础,能够在冀中腹地内与京津形成鼎足发展格局。2014年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时,保定市因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较为完善的城市发展框架以及近邻京津的区位优势,一度成为学界热议的焦点。保定市作为“京津屏障、华北干城”而在近京津腹地内具有重要地位[1]。雄安新区基于原隶属保定市的3个县级行政单元建立起来,因保定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并且保定市原先提出“工业西进、城市向北、一城三星一淀”[2]的发展格局中就已经将安新县[3]、容城县[4]和雄县[5]纳入到一体化发展范畴当中。雄安新区的设立,使冀中腹地内既有的行政区划格局被打破,近京津的河北省腹地与京津的联系程度得到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学界开始思考“大保定”的发展格局问题[6],认为“大保定”在发展过程中既需要格局设计也需要微观思考,在发展方向上需要区分出主次,在发展步骤上区分出轻重缓急,在构建发展框架过程中既需要着眼于当前又应该富有远见。有研究认为,保定市在空间发展格局方面需要在东接、西进[7]、南展、北拓方面下功夫。东接能够让保定市充分吸收雄安新区红利,在徐水区、容城县、安新县、清苑区、莲池区之间构建起城市环,使得雄安新区“一主+五辅”格局[8]中的寨里乡成为如上城市环的中心,将雄安新区主城区即“三台镇+大王镇”通过寨里乡与保定市主城区连接在一起,并带动安州镇、老河头镇、臧村镇、大因镇、崔庄镇等乡镇中心地发展[9],提升保定市与雄安新区[10]间的对话质量;南展能够通过定安片区将保定市与石家庄市联系在一起,在京津南侧尽快形成“石家庄市+保定市”“双中心城市团”,助力以石家庄市为核心建成京津冀城市体系的“第三极”[11],带动冀中南地区发展;西进能够为保定市深入发展提升“后院”的质量,并为构建“大保定”的城市发展格局预留出更多空间,“满城区+顺平县”成为保定市主城区西进的支点,据此协同推进易县[12]、涞水县、涞源县[13]、曲阳县[14]、阜平县[15]等地的发展;北拓即以徐水区为保定主城区向北施加影响力的触角,将定兴县、高碑店市、涞水县、涿州市等地整合在一起,在保定市主城区与北京市之间构建起城市走廊,使得保定市与北京市之间联系更加通畅。“大保定”城市体系发展格局的进一步完善,需要在东接、西进、南展、北拓方面统筹安排,按照“紧迫”和“重要”两个向度对发展顺序进行测度和进行战略安排。东接既重要又紧迫,西进、南展和北拓非常重要但不紧迫,就北拓与南展相比较而言,北拓较南展更加紧迫,因此完善“大保定”城市体系的空间格局首先需要在东接和北拓方面做文章,这是南展和西进的基础。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保定市的行政区划一直在做减法,因此现在的行政区划格局不一定是最终格局。在“大保定”的发展进程中,不需要禁锢在行政区划变动的可能性层面,而应该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而构建起跨行政区划的城市体系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构建通达性较高的交通网络,形成相对完备的基础设施和结构更加完善的城市体系。行政区划管辖权需要充分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让区域中心城市发挥统领作用。保定市近邻京津大都市,北拓是让保定市主城区更加接近首都城市圈[16]的重要举措,据此能够在以北京市为核心的“3C”城市发展格局[17]中把握住更多发展机会。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北拓的依据与发展基础

保定市位于冀中腹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时受到来自石家庄市、北京市和天津市的辐射影响力,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后,学界非常关注京津石三角形的鼎足发展格局在京津冀城市群进一步完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在京津石三角形引发学界关注的同时,三角形的三条边即京石边、津石边和京津边的完善措施也随之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目前京石边、京津边相对于津石边更加完善,保定市是京石边上不可绕开的节点,因此讨论保定市的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构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这不但涉及到保定的发展未来,也涉及到石家庄“第三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质量。在东接、西进、南展、北拓的发展举措中,北拓的重要性仅次于东接,但北拓需要在跨度更大的地理空间内构建起城市走廊,才能提升保定市与北京市之间的对话质量。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北拓的依据

1.“北拓”提升保定市与京津的整合程度。保定市是京津南侧的第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在将京津大都市与石家庄市连接在一起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保定市位于京津石三角形腹地,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时受到来自石家庄市、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影响,来自京津的城市影响力大于来自石家庄的影响力。在城市化进程中为了把握住和创造出更多机会,保定市需要将发展的主导方向选择为“向北”,“向北”能够与北京和天津充分对接,完善津保和京保城市走廊,从而疏通保定与两个大都市之间的联系通道。“北拓”不能离开“东接”,因此在论及北拓问题时,需要尽量多地与东接联系在一起。如图1所示,在京津保三角形中,三角形的3条边已经建立起来,保定通过津保边东接,沿“徐水区-雄安新区-霸州市-胜芳镇-天津市”构建城市链,城市链上的雄安新区、霸州市和胜芳镇都将成为保定市与天津市联系在一起的节点,东接有利于保定与雄安新区整合在一起,并为保定北拓奠定基础。在图1中,保定北拓的主要通道有2个:其一是“保定市-永清县-廊坊市”城市链,这是石保廊城市链上的重要一段,也是保定市与廊坊市最为直接的连接通道,“永清县+固安县”位于京津保三角形的正中心,随着京津保三角形深入发展,三角形区域内交通网络的通达性程度进一步提高,“永清县+固安县”的区位优势逐渐凸显,成为将三角形的三边连接在一起的重要纽带,这个纽带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三角形三边上的涿州市、霸州市和廊坊市之间的联系状况,从而关系到三角形区域内的全域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程度。其二是“保定市-定兴县-高碑店市-涿州市-房山区-北京市”城市链。该条城市链是保定市北拓的主导城市链,该条城市链上的高碑店市和涿州市是将北京的房山区和保定市的定兴县连接在一起的节点,据此与北京市主城区和保定市主城区连接在一起。该条城市链上的涿州市因介于京冀的行政区划连接地带而备受关注。在保定市行政区划调整以前,很多研究文献认为,保定市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小马拉大车”问题,因此通过对行政区划分区划片的方式,在行政区划内设置多个次级中心地,提升主城区与次级中心地间的互动程度。在分区发展格局下,涿州市是与高碑店市、安国市、定州市发挥相似作用的次级中心,以涿州市为核心可以带动涞水县、涞源县以及易县的发展,“涿州市+涞水县+易县+涞源县”整合在一起的区域也成为保定在北拓过程中与北京市整合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图1中,从三角形的3个顶点到对边中点连成的城市链中,“徐水区-永清县-廊坊市”城市链(“徐廊链”)、“北京市-永清县-霸州市”城市链(“京霸链”)已经有便捷的铁路交通和公路交通相联系,目前唯一不具铁路交通的城市链为“涿州市-永清县-天津市”(“涿天链”),“涿天链”直接关系到天津市通过永清县对涿州市的影响程度。根据以上分析,保定市在北拓过程中,除了要强调涿州市的节点角色外,永清县的潜在发展优势也需要得到重视。

图1 保定市北拓示意图

2.北拓是发展石保廊城市链的前提。保定市在城市体系空间格局建构过程中,北拓与南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北拓使保定市与京津大都市更好地整合在一起,拓展保定市主城区的发展空间。保定市主城区行政区划变更后,清苑区成为保定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定市南展奠定了基础。“大保定”的空间格局中,北拓和东接是南展与西进的基础。北拓可以使保定市尽量接受来自京津的城市影响力,据此可以使保定市尽早形成分散发展的城市体系[18]。保定市主城区内的清苑区、徐水区和满城区成为保定市向腹地拓展的3个子中心,分别成为南展、北拓和西进的支撑点。因此从保定市整体发展角度看,北拓的质量直接影响西进和南展的发展状态。

保定市南展与石家庄市北进同步进行,保定市北拓的质量与南展的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石家庄市提出构建京津冀城市体系“第三极”的发展构想,“第三极”以“一核+四星”的广域石家庄市为基本依托,逐渐将晋州市、无极县、新乐市、灵寿县等整合在一起。在原隶属保定市的定州市设立为省辖市后,保定市与石家庄市之间的城市发展格局逐渐发生变化。定州市紧靠保定市行政区划南缘,居于保定市主城区与石家庄市主城区中间,随着定州市的区域影响力逐渐提升,以定州市为中心会逐渐将附近的望都县与安国市整合在一起形成定安片区,进而将无极县、新乐市、行唐县、曲阳县、唐县等整合在一起,成为保定市与石家庄市之间城市化的隆起区。从图2可以看出,定安片区能够很好地将保定市与石家庄市整合在一起,定安片区成为保定与石家庄两市的城市影响力对接的地方。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下,保定市和石家庄市的主导发展方向都选择向北。根据城市影响力距离衰减原则,石家庄市“第三极”城市体系在向北拓展过程中,需要在保定市与石家庄市之间前瞻性地构建起承接区,定安片区成为最合适的区位。学界一直热议的石保廊城市链就是将石家庄市与保定市很好地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经济大动脉,虽然石保廊城市链不一定必须选择经过保定市主城区,例如从保定市主城区东缘即“安国市+博野县+蠡县”整合在一起的区域通过(图2中虚线箭头所示的城市链),但保定市的城市发展状态对石保廊城市的质量存在重要影响。保定市主城区或者“安国市+博野县+蠡县”的发展质量,与保定市通过北拓从而与京津协同发展的程度紧密相关,因此提升石家庄市与保定市之间交界地带的城市发展质量在很大意义上需要依托保定市北拓。

图2 保定市南展示意图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北拓的基础

1.京津保三角形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保定市近邻京津大都市,与京津基本形成鼎足发展格局,优越的区位条件使保定市能够高效地与京津进行互动。依托悠久的历史基础和比较完善的城市建设基础,能够在与京津互动过程中进一步完善鼎足发展格局。鼎足发展格局是城市体系建设过程中邻近中心地之间互动的基本方式,中心地之间能够在高效互动过程中实现借力发展。在保定市行政区划内,发展基础较好的县级中心地主要沿京广线分布,保定市主城区以北的高碑店市和涿州市已经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成为京保城市链上的两个重要节点。在雄安新区设立背景下,定兴县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成为雄安新区远景发展的控制区域。定兴县、高碑店市、涿州市等的持续发展依托京保城市链和津保城市链逐步得到完善,保定市东接为北拓同样提供了重要支撑,雄安新区和霸州市都是保定东接过程中的重要支点。在京津保三角形中,固安县的地位凸显,因处于京津保三角形的中心位置而能够将京津保三角形的3边紧密联系在一起,京保边上的涿州市、津保边上的霸州市和京津边上的廊坊市分别成为京津保三角形3边上的重要节点,分别通过“固安县-涿州市”“固安县-霸州市”“固安县-廊坊市”将三角形的3边与中心区域联系在一起,也为保定市北拓提供了有力支撑。京保边相对于京石边发展更加成熟,北京市主城区交通系统已经沿房山区与涿州市接轨,这为保定市北拓过程中通过涿州市与房山区进行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

2.保定市北拓的空间基础与产业基础。保定市行政区划调整后,主城区的面积扩展到原建成区的8倍。徐水区成为保定市北拓与东接的重要支撑点,为保定市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和与京津进行深度产业融合奠定了基础。目前保定市已经具备先进制造业、智能电网、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绿色建材等传统产业和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都市农业等潜在产业。在保定市的产业构架和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过程中,更多的新兴产业、优势产业、潜在产业会向保定市北部的徐水区以及徐水区以北的定兴县、高碑店市、涿州市布局,根据大保定的空间发展布局,未来发展中会在徐水区以北和涿州市以南的区域内形成京保新区,随着保朔铁路(保定市-朔州市)建成,保定市北部的徐水区会成为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上的交通主干线的交汇点,徐水区以及徐水区以北的区域会成为物流中心的重要集散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和在充分吸收雄安红利过程中,保定市主城区会逐渐北移,这在保定市多年前提出的“城市向北”的发展战略中就已经得到体现。在构建“大保定”格局的发展进程中,保定市有更多产业在向北聚集,保定市主城区的交通干线也在向北延伸,为产业发展进程中进行补链、延链、强链、拓链、并链、拆链以及接链等方面营造氛围和拓展空间。

3.保定市北拓具有较好的缓冲空间。保定市北拓需要以徐水区为触手,通过定兴县将高碑店市、涞水县和易县整合在一起,如上4个县(市)级行政单元的主城区分布集中,位于京保城市链的中点位置上,在将京保连接在一起过程中,发挥着承接作用。前文论及,“大保定”发展格局下,津保之间的区域要向京保新区方向发展,该区域内起支撑作用的就是“定兴县+高碑店市+涞水县+易县”,4个中心地集中布局,便于建立联系和进行高效互动。目前在高碑店市、涞水县和易县之间已经设有铁路,如果在沿“易县-高陌乡-高里乡-定兴县”一线完善铁路设施,铁路交通就在如上4个中心地之间形成闭环,并与京广铁路主干线连接在一起。“高碑店市+定兴县+涞水县+易县”因位于京保城市链的中点上,成为北京市城市影响力向南拓展和保定市城市影响力向北拓展的交汇区,该交汇区也成为“津保-保朔”城市链上的重要节点,向西能够很好地带动涞水县西部区域以及涞源县的发展,成为涞涞易(涞水县+涞源县+易县)城市团的龙头,为保定市北拓提供了宽松的缓冲空间,来自北京市、天津市和保定市的城市辐射力都可以在此汇聚,将三股力量整合提升,逐步沿“涞源县-易县-涞水县”城市链向西部释放,对保定西进做出贡献。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北拓“三步走”构想

保定市在北拓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徐水区-定兴县-高碑店市-涿州市”这条主通道,同时要区分出发展步骤,从徐水区到涿州市由近及远逐步展开,将定兴县、高碑店市和涿州市发展成为保定市北拓的3个节点,在发展顺序上按照3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通过徐水区辐射定兴县;第二步,将高碑店市发展成为保定北拓过程中的承接区;第三步,通过涿州市实现与房山区深度融合。

(一)起步区:通过徐水区带动定兴县

徐水区是保定市主城区向腹地拓展的子中心,在徐水区内前瞻性地思考城市布局,对于徐水区城市团建设以及通过徐水区拉动定兴县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徐水区行政单元呈东西狭长形,沿“义联庄乡-大王店镇-遂城镇-徐水县-崔庄镇”一线(”义崔链“)形成的城市链在东西方向上横穿行政单元,在徐水区城市团发展进程中起主导作用。通过义崔链将大王店镇、遂城镇和徐水区等3个节点串联在一起,推动徐水区全域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沿着义崔链方向,对徐水区分区划片,让城市链上的每个节点都在相应的片区内发挥次级中心地作用,将片区内的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根据徐水区内各乡镇中心地的分布格局,需要划分为4个区片:其一是“瀑河乡+东釜山乡+义联庄乡+大王店镇”整合在一起形成的大王店片区,在徐水区进一步向西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大王店片区将满城区北端和易县南端整合在一起,为保定市西进奠定基础;其二是“户木乡+遂城镇+正村乡”整合在一起的遂城镇片区,该片区处于徐水区行政单元中心,在将徐水区主城区和大王店镇连接在一起的过程中发挥着承接作用;其三是以徐水区主城区为核心整合“高林村镇+漕河镇+留村乡”形成的主城区片区,该片区是将莲池区与定兴县连接在一起的重要通道,是徐水区内发展最快的区域;其四是以崔庄镇为核心将“东史端乡+大因镇”整合在一起的崔庄镇片区,该片区与雄安新区的寨里乡、三台镇、小里镇、南张乡最为接近,是徐水区与雄安新区主城区最为接近的地方,该片区最终与主城区片区连接在一起。在如上4个片区中,东部发展基础优于西部,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东部带动西部,西部呼应东部”的方式,依托义崔链带动全域城市化水平提升。目前沿义崔链的交通主干道已经形成,为沿东西方向构建城市链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南北方向上,朝阳路北延以及乐凯大街北延,在大王店镇与保定市主城区之间建立起了便捷的联系通道。主城区片区与保定市主城区之间通过七一路连接在一起。因此徐水区行政单元的东端和西端分别与保定市主城区建立起了连接通道,为保定市北拓构建起了平台。为了进一步完善徐水区与保定市主城区之间的联系,保定市主城区内的恒祥北大街需要继续北延与遂城镇联系在一起,使徐水区与保定市主城区建立起三条联系主干道,保定市主城区与徐水区之间联系更加便捷。

(二)承接区:以定兴县为节点连接高易涞

高易涞即“高碑店市+易县+涞水县”整合在一起的区域。高碑店市、定兴县、易县和涞水县4个县级中心地集中分布在4个县(市)级行政单元交界处,彼此间的空间跨度不大,便于集中发展(如图3)。就目前交通设施而言,已经沿“高碑店市-定兴县-东落堡乡-高里乡-高陌乡-易县-桥头乡-涞水县-义安镇”形成城市环(“承接区城市环”),在4个县(市)级中心地之间的联系通道进一步完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定兴县-东落堡乡-高里乡-高陌乡-易县”段城市链的交通基础设施的质量。4个行政单元需要突破行政区划约束,在行政区划交界处提升乡镇中心地间的整合程度,最终在“承接区城市环”内形成跨县域行政单元的城市团,在徐水区北侧形成城市发展的隆起区,通过整合高碑店市、定兴县、易县和涞水县的优势发展起来。4个县(市)级中心地分布相对集中,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联系紧密,与保定市主城区距离适中,并且近邻北京市。在保定北拓的长远发展过程中,会成为保定市主城区北端的城市发展增长极,依托既有基础和较好的区位条件进入较快发展状态。

图3 保定市北拓“承接区”示意图

1.定兴县:“一核+三区”城市团构架。定兴县紧邻徐水区北侧,为了很好地与徐水区连接在一起,同时也能更好地与高碑店市、易县和涞水县整合在一起发展,需要在行政区划内划分为3个子片区,并根据总体发展布局进行强化:北部子片区以定兴县主城区为核心,通过整合“高里乡+东落堡乡”形成,为与高碑店市、易县和涞水县整合在一起发展预留空间,在定兴县的3个子片区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西南子片区以北河镇为核心通过整合“柳卓乡+固城镇+肖村乡+贤寓镇+张家庄乡+姚村乡”形成,选择北河镇作为该子片区的核心,原因在于北河镇邻近定兴县主城区,从而便于与主城区整合在一起;东南子片区以北田乡为核心将“李郁庄乡+天宫寺镇+小朱庄乡+北南蔡乡+杨村乡”整合在一起。定兴县主城区所在的定兴镇、北河镇以及北田乡分别向北、西南和东南方向延展,将3个子片区内的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定兴镇+北河镇+北田乡”最终成为定兴县城市团的核心,也成为将高碑店市、涞水县和易县与徐水区整合在一起的重要纽带。

2.高碑店市:“一线连三点”发展构架。高碑店市行政区划呈三角形,行政中心位于行政区划西北角,与定兴县中心地邻近,便于高碑店市与定兴县整合在一起。为了提升高碑店市全域城市化水平,仍然需要对行政区划进行分片发展,确立各个片区的中心。根据腹地内行政单元的分布情况及彼此间的联系,可以划分为3个子片区:北部子片区以高碑店市主城区为核心,通过整合方官镇和梁家营乡形成,是高碑店市城市团的核心区域;中部子片区以新城镇为核心,通过整合“辛桥乡+肖家营乡+辛立庄镇”形成,新城镇是高碑店市原先的政府所在地,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成为将高碑店市主城区与白沟新城连接在一起的纽带;南部子片区以白沟新城为核心,通过整合“东马营镇+泗庄镇+张六庄乡”形成,白沟镇位于高碑店市行政区划南端,与雄县和容城县形成鼎足发展格局,成为推动高碑店市全域城市水化平提升的引擎。在如上3个子片区中,以新城镇为核心的中部片区成为城市化的洼地,高碑店市主城区和白沟新城在行政区划内形成“两端挤压”的发展态势,提升与定兴县的互动效率,高碑店市中心地、新城镇和白沟新城连成一线,形成“一线连三点”发展构架。

3.涞水县:“东部优先+带动西部”的发展秩序。涞水县行政区划呈“西北-东南”方向狭长状,乡镇中心地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东密西疏的问题。因此在推动保定市北拓过程中,首先需要强化涞水县东部区域以主城区为核心整合腹地内的乡镇中心地形成的子片区与易县、高碑店市和定兴县间的互动水平。根据行政单元内各乡镇中心地的布局状况,以涞水县主城区为核心通过整合“义安镇+胡家庄乡+明义乡+永阳镇+东文山乡+王村乡”形成的区域为涞水县的核心子片区(“涞水镇子片区”)。该区与高碑店市、易县、涞源县和定兴县等主城区间的空间距离较短,能够进行很好的互动,需要与行政区划内的其他区域区别开来进行重点发展;“楼村乡+宋各庄乡+石亭镇”整合在一起的区域为中部子片区,该子片区最终与涞水镇子片区整合在一起发展;涞水县西部区域的“三坡镇+赵各庄镇+龙门乡+其中口乡+九州镇”等,以三坡镇为核心构建西部子片区,将三坡镇设立为涞水县的子中心,通过纳入北京经济圈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为切入点,构建起协同发展格局。

4.易县:丁字构架基础上优先发展东部。在定兴县、高碑店市、易县和涞水县等4个县级行政单元中,易县行政区划面积最大,但是县级中心地分布在行政区划东端,且腹地内的乡镇中心地分布不均,需要通过“丁”字形主导框架将行政区划内的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该框架由“-”和“|”“两条城市链”构成,前者即“甘河净乡-坡仓乡-良岗镇-富岗乡-安格庄乡-大龙华乡-西陵镇-梁格庄镇-易县主城区”一线,后者即“流井乡-白马乡-易县主城区-高村镇-裴山镇-尉都乡”一线,前者将易县主城区与唐县、顺平县和满城区等结合在一起,成为保定市西进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在南北方向上扩展了易县主城区的影响力。“|”字形城市链向东拓展将桥头乡和高陌乡整合在一起,分别通过明义乡、高里乡与涞水县、定兴县连接在一起。“|”字形城市链的南端通过尉都乡与徐水区的瀑河乡、大王店镇连接在一起,与“大王店镇-遂城镇-徐水区主城区”建立联系,在保定市北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融合区:以涿州市为核心构建保定北拓的纽带

涿州市是保定市北侧边缘的县(市)级中心地,其发展质量和发展格局会影响保定市北拓过程中“定兴县+高碑店市+易县+涞水县”向北与涿州市的衔接程度,进而影响到“涿州市-徐水区”城市走廊的建设。在涿州市行政单元中,主城区位于行政单元的中心,松林店镇是涿州市与高碑店市连接在一起的节点,沿“松林店镇-林家屯乡-高官庄镇-豆庄乡-刁窝乡-义和庄乡-码头镇-东仙坡镇-百尺竿镇-东城坊镇-孙庄乡”城市环(“涿州环”),在行政单元内形成“中心带动边缘”的发展格局。在涿州市的城市体系框架中要形成“十”字形的发展构架:东西向的“-”城市链通过“孙庄乡-东城坊镇-主城区-刁窝乡-宫村镇-固安县主城区”将涞水县、涿州市和固安县连接在一起,“涿州环”上的“东仙坡镇+码头镇”、刁窝乡、松林店镇、东城坊镇分别成为涿州市主城区与房山区、固安县、高碑店市、涞水县连接在一起的节点。涿州市主城区布局在行政单元的中心区域,如上论及的4个节点就应该是涿州市城市团发展过程中的4个副中心,在涿州市城市团发展格局中,东仙坡镇、码头镇、刁窝乡、松林店镇、东城坊镇与涿州市主城区呼应,形成“一主+五次”的城市团发展格局。涿州市在构建城市团过程中,需要同时注意在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城市链的建设。涿州市发展基础好,腹地内乡镇中心地密度高,可以更好地承接首都非核心职能,向东通过固安县与廊坊市整合在一起。保定市在北拓过程中需要前瞻性地将涿州市纳入保定市发展大格局中,依托涿州市位于北京市与保定市交界线上的区位优势,将北京市南缘与涿州市北缘的乡镇中心地整合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交通网络配置以及区域产业布局等都需要作出前瞻性安排,使得涿州市在南北方向上表现出强大的张力。保定市的行政区划一直在发生变化,因此保定市在北拓过程中需要为行政区划变更预留出空间。在强化涿州市在南北方向上的连接纽带过程中要进行战略安排,也要进行战术考虑。在保定市北拓过程中,徐水区以北和涿州市以南的保定区域内的交通网络、产业布局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应政策安排需要按照“大保定”的发展框架进行设计,即使将来行政区划再度发生变化,不同县域行政单元间的经济联系已经建立起来,在循环累进效应影响下城市体系会得到进一步完善,行政区划的变化不会影响城市体系的发展方向。如果保定市的行政区划继续做减法,北拓奠定的基础能够更好地支撑东接、西进和南展。因此从“大保定”的长远发展角度看,“北拓”是战略举措,也是微观布局的前瞻性安排。

三、研究结论

“北拓”是大保定发展格局的战略举措,通过“徐水区-定兴县-高碑店市-涿州市”城市链与北京市房山区联系在一起,成为保定市北拓的城市走廊。“北拓”需要与东接、西进、南展等共进,但需要分出主次,从总体上看,北拓和东接是西进和南展的基础,因此需要将北拓和东接放在发展步骤的前面。保定市北拓过程中需要按照起步区、承接区和融合区的“三步走”发展步骤逐步推进。徐水区是北拓的触角,也是北拓的起步区,需要通过大王店镇、遂城镇和徐水区主城区3个节点与主城区建立联系,其中“遂城镇-保定市主城区”城市链需要进一步完善。承接区由“定兴县+高碑店市+涞水县+易县”构成,定兴县是将起步区和承接区连接在一起的节点。定兴县、高碑店市、涞水县和易县等4个县级中心地分布集中,在发展中需要通过“义安镇-高碑店市-定兴县-东落堡乡-高里乡-高陌乡-易县主城区-桥头乡-永阳镇-涞水县主城区”城市环连接在一起,该城市环围成的区域也将会成为承接区内城市发展最快的地方,承接区将徐水区与涿州市连接在一起,也是将廊坊市“南五县”的影响力向西拓展从而推动保定西进的重要通道。融合区的核心是涿州市,涿州市因位于保定市与北京市行政区划交界处,而在保定市北拓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涿州市与房山区在乡镇中心地层面的整合状态决定了保定市行政区划北缘与北京市的衔接程度。以涿州市为核心构建涿州环并在涿州环上发展起东仙坡镇、码头镇、刁窝乡、松林店镇和东城坊镇等多个节点,分别在连接房山区、固安县、高碑店市和涞水县过程中发挥承接作用。北拓是在既定行政区划格局下搭建“大保定”的发展构架,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有行政区划继续发生变化的前瞻思考,在行政区划变化前搭建起区域经济发展框架,能更加有利于保定市北拓的战略安排。

注:文中涉及地名和行政轮廓线的图片是作者参照实际地图制作的示意图,并非标准地图,为了使相应文字内容表达更为直观而制作,特此说明。

猜你喜欢

三步走主城区保定市
游圆明园有感
If I were a mayor
Advantages of reading
Reading and Life
成都城市空间形态动态特征分析
重庆主城区首次购房按揭财政补助政策延长5年
中国创新“三步走”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