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理路及其价值意蕴

2021-07-23王锐芝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王锐芝

摘 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发展和完善具有自身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理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构成其理论理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经验为其历史逻辑注入时代精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征程之中孕育着对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道德关怀,对民生福祉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殷殷关切。以生态扶贫助力我国脱贫攻坚战伟大事业的胜利,具有深厚的伟大时代价值,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和中国智慧。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逻辑理路 自然生命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绘制出至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蓝图。2021年“两会”的召开,再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政治的新高度,提出要“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源头,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主线,倡导环境优先、绿色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逻辑思维,彰显了鲜明的科学品格,在追求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的生动实践中总结、升华。[1]

(一)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导,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论和生态民生论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造性地发展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精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与自然共同体”理论;“两山”理论;和一系列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重要论断。

生态本体论是对生态自然本原进行哲学反思形成的论断,它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生态本体论系统阐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及其演变过程,习近平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新论断,人因自然而生,主宰自然就是背叛同一体,应与之和谐共生。生态价值论是人类社会生态哲学的特有理论形态,也是人类社会生态哲学的经典理论代表,更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立足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论基础,根据我国生态实情,深刻回答了當今生态价值维系与发展的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提出了独特的生态价值论——“两山”理论。这一充满哲学色彩和智慧韵味的新论断成为习近平生态价值论中最典型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立足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环境持续污染与生态平衡完全失衡的惨状,提出要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需求这一生态民生论断。习近平将生态环境提升至民生的高度,表明美好的生态环境即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并制定一系列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政策,契合清洁美丽的世界建设需要,为构建绿色美丽世界唱出了中国声音。

(二)理论主线: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首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观,提出“人与自然共同体”的重要理论,认为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二者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共同发展才会拥有美丽世界。马克思主义联系观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联系具有普遍性,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处在联系之中,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尊重自然,尊重人与自然的统一,尊重人与自然共同体。其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运用矛盾分析法经典理论,根据我国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加入生态文明建设,并描绘出未来生态蓝图: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最后,系统阐述了生态生产力与生态关系的辩证关系,指出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新论述。改善生态环境并不是不发展经济,适应环境发展的生产力才能积极促进经济的发展,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才能拥有更好的经济效益,才能真正做到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双向发展。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逻辑

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宝贵思想不谋而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荟萃我国优秀文化中的生态精华,凝聚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美丽中国的生态智慧,站位高大,放至全球生态治理高度,缓解了全球棘手的生态难题,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奉献新时代中国智慧。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发展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沉淀,各个派别的先哲们在关于人类和自然关系的论述上在中华生态文明发展史的历史长河上闪闪发亮。儒家、道家和墨家先哲们爱护自然如爱护自己生命,所提出的经典观点对于严峻的生态形势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儒家思想家创始人孔子提出“践仁知天”的观点,即人类在进行社会实践中要尊重天地,尊重自然,达到“天人合一”。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亲情伦理之道,[2]孟子将人们之间的亲情伦理扩张至万事万物,提醒我们要爱护自然,将大自然视为亲人一样爱护。道家所提倡的“道法自然”也充满生态色彩,指出人类只有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运动发展的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墨家的“固本节用”思想也蕴含着古代的生态思想文化。这些生态智慧经过千年的发展继承和我国治国理政者的创新实践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态文化基因,为缓解当下严峻的生态难题仍具有现实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治理沿革

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治理观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西方生态治理精华的基础上,经历了从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演变阶段。毛泽东将生态文明建设重视为民生工程,在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支持推动林业建设、水利工程建设,要求其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并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3]。邓小平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性,将生态环境保护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和法治领域,通过倡导全民植树、科学把握人口问题对环境的影响等一些生态措施以此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江泽民强调生态发展是可持续的,指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黄河就是保护生态文明的摇篮。胡锦涛的生态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基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保护环境落脚点,集中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新时代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即为习近平的绿色发展观,总书记始终强调绿色发展必须发展绿色民生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逻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逻辑演进生成过程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源头指导,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扎根中国大地,关照世界现实的生态文明实践,使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民生、关注全球生态发展,将人与自然统一为生命共同体,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目标。生态扶贫既为助力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提供了特色路径,又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美丽中国提供创新方法。

(一)加快顶层设计,筑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完善、严明、正确、适宜的生态制度和法律法规对于推动我国生态生产力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积极作用。习近平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4]2017年5月,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了加快完善制定生态制度的重要性,要求通过必须建章立制,以此加强对生态制度的管理。通过党中央出台的这一系列有关生态管理制度的文件,为发挥生态治理效能提供依据,为践踏忽视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建立了生态红线。

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5]生态环保工作关系民生,要使这项工作深入人心,就必须将其上升至政治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工程放在突出位置,贯穿至政治建设全过程。环境難题已经成为我国各项事业建设发展过程中一个阻碍性的“结构性短板”,我国生态问题的建设正处于负重前行的攻坚期,取得的成效并不牢固,为了补齐短板,迫切需要进一步出台更好的生态文明制度政策来践行习近平关于生态政治的重要论述,并在已有的“稳中向好”的基础上,加快顶层设计,筑牢完善生态制度,将建设美丽中国推向新的高度。

(二)关注全球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

自然生态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统一的有机链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先辈数千年的追寻,也是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中亘古不变的真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认为人与自然相对立,人类将自己作为主体从自然界中分离,成为自然的主宰,对于自然的需要充满功利性和片面性,完全服从于自身的主体性追求,造成人类过度开发和肆意践踏自然的惨象。全球变暖、植被破坏、生态系统紊乱即是大自然敲响警钟的声音。

2020年一场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袭来,它向一个幽灵飘在世界上空,全球人类在它面前畏惧不堪,但是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这一呐喊却足以让这一恐惧逐渐消散。习近平早在2012年就已经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人类命运相依,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举措,也是共同应对全球生态问题的必要手段。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的不可逆,生态灾难时刻威胁这人类的生存安全,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必须联起手来,加快国际合作步伐,建立常态化的绿色生态发展国际交流机制,共同爱护唯一的生存家园。尊重保护环境不是不发展经济,而是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一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发展绿色经济的特色举措,也是中国共产为推动全球治理步伐所展现的中国智慧。

(三)创新生态发展路径,以生态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生态扶贫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思想不仅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助力我国打好脱贫攻坚战,献礼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的重要方略。

我国西北地区的商洛县商州区曾是我国贫困区,农民靠农业为生,经济来源单一,生活水平低下。随着我国伟大脱贫任务的开展,驻村干部带领农民走上生态致富的金色大道,发挥本地食用菌种植的生态优势,创新林业科技服务团工作方法,将生态与科技巧妙结合,为老百姓开启了美好生活的新征途,为消除绝对贫困创造了新条件,为我国脱贫攻坚战创造了新奇迹。

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合乎历史发展逻辑的时代必然性、合乎理论发展逻辑的继承与开拓性及合乎实践演变逻辑的具体可操作性。[6]其内容蕴含丰富,逻辑缜密创新,体现出深厚的价值意蕴,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彰显强大生命力的绿色底蕴。

(一)充分展现了对民生福祉的道德关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美好生活环境既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切实推进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进程。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当下主要矛盾,追求高质量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即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需要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生态产品来展现。为了给人民创建更加健康美丽的生活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环境就是民生”的生态民生观,提倡减少污染排放、降低生态负荷、调整和改变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并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等。习近平多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满足我们当代的民生福祉,更体现了对于子孙后代的道德关怀。习近平总书记满怀苍生,持之以恒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子孙后代留下更蓝的天、更清的水、更绿的山。

(二)开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重大部署,党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党的十九大又将“美丽”增加为现代化强国的追求目标。通过从一步步建设美丽中国的步伐来看,我国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宏观发展规划的重心点,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新高度重新设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大国担当,尤其此次疫情中勇敢承担国际责任,得到了世界人民的高度赞赏。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打造“两个共同体”的创新理论,指出人与自然万物共生共荣,不同民族命运与共,在全球性生态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7]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而且关系全人类的生存利益,为此我国积极探索全球生态治理模式,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承担历史责任,同其他民族携手共进,共同应对全球生态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奉献中国力量,为创造世界美丽环境展现中国担当!

参考文献:

[1]陈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成的逻辑理路[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35-41.

[2]孟子(第2版)[M].方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5:281.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10.

[5]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N].光明日报,2018-05-20(001).

[6]王雨辰.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特质及其当代价值[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10-18.

[7]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002).

猜你喜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略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逻辑
基于CiteSpace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下的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初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独特逻辑与鲜明思维
自觉担当,保持定力,努力将内蒙古建设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区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层路径探讨
绿色发展的“库布其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