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小学推广“井陉拉花”的探索与实践

2021-07-23赵春英

关键词:探索实践民间艺术

赵春英

摘   要:“井陉拉花”是流传于井陉县境内的一种优秀民间艺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非遗之美,让优秀的民间艺术与学校艺体教育有机融合,并使之得到有效地推广与普及、创新与发展。多年来,当地教师通过编写教材、培训师资、培养新秀、“操舞”融合、活动搭台等多项举措,切实将“井陉拉花”引进校园、带进课堂、融入课间操,如此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和艺术表现能力,又让“井陉拉花”这一民间艺术奇葩真正根植于校园,并绚烂绽放。

关键词:井陉拉花;民间艺术;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4-0062-03

“井陉拉花”是流传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境内的一种优秀的民间艺术,类属北方秧歌。千百年来,它以规范、朴实、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井陉素有“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井陉拉花遍地扭”的说法。2006年“井陉拉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贾作光曾把“拉花”誉为“民间舞蹈园中开放的一朵最艳丽的奇葩”。

自古以来,井陉拉花的传承方式一直是口耳相传、言传身授。现如今怎样传承非遗之美,让优秀的民间艺术与学校艺体教育有机融合,使之得到有效地传承、普及、创新与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进行了有益地探索与实践。

一、挖掘资源,编写教材

要在中小学生中推广、普及井陉拉花,把拉花作为一门课程在学校范围内推广使用,需要有适合学生特点且规范统一的教材才行。因此拓展音乐校本教研新路,开发拉花校本课程,编写相关教材势在必行。2008年,在当地教育局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笔者结合多年的拉花教学实践经验,遵循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挖掘整理出了与井陉拉花这一本土民间艺术相关的素材,编写了《井陉拉花简明教程》,并作为音乐校本课程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推广使用,这有助于形成“拉花艺术进校园、艺术之花遍地开”的浓厚文化氛围。

《井陉拉花简明教程》的内容包括“拉花的渊源、拉花的流派、主流拉花动作以及拉花的歌词曲谱”四个版块。既系统介绍了井陉拉花的历史渊源,挖掘整理了拉花各个流派的风格特点,又针对主流拉花的动作特点进行了归类、整理,教材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可授性和可观性较强。

二、培训师资,课堂渗透

“传承人”是井陉拉花得以传承、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传承人队伍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井陘拉花的传承、发展。按照井陉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推广普及井陉拉花的要求,笔者首先对全县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了拉花校本课程的集中培训——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系统地解读,并指导教师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因情定教、因材施教,做好拉花校本课程在课堂教学及课外艺术实践中的分层教学,同时还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新性地开展教学。

音乐课堂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使学生获得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主阵地,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将拉花的基础知识、拉花音乐的赏析及拉花基本动作等巧妙结合,让理论与实践并行,如此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例如在学习拉花经典歌曲《腊梅花》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通过充分聆听、探究、体验,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和情绪,进而感悟并理解歌曲塑造的音乐形象,待学生能够唱准、唱好歌曲后,再顺势带领学生学习简单的适合《腊梅花》音乐表现的拉花动作。这样乐、舞、歌融合,浑然一体,可使学生在古朴典雅、深沉美妙、清爽动听的音乐情境中,既感受到拉花音乐刚而不野、柔儿不糜、华而不浮、悲而不泣的独特风格与韵味,又能抒发其舞蹈内在沉稳、豪迈的情怀,同时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也能得以提升。

三、培养新秀,以点带面

在拉花辅导员的培训和实际推广过程中,我们发现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拉花骨干辅导员。他们热爱拉花艺术,业务素质和执教能力较强,对拉花的传承、发展和“推陈出新”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已成为井陉拉花推广与普及工作中的中坚力量。这些辅导员又在各学校培养出一大批有拉花艺术特长的学生,学生们通过学校的拉花兴趣小组和拉花表演社团等平台,逐渐成长起来,并在学生中发挥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影响并带动其他学生们学起来、唱起来、扭起来,如此可使井陉拉花艺术在传承、发展的道路上,人才辈出,后继有人。

为了能让井陉拉花在全县中小学得到有效的推广和普及,我们采用了“以点带面、全程跟进”的模式。即在全县选取了几所师资优秀、拉花校本课程推广实施效果较好的学校作为拉花基地,然后扶持这些重点学校“以点带面”——其他学校定期参与到基地学校的活动中来,与基地骨干教师进行集体研讨,然后通过扎实有效的活动,提升拉花辅导员的整体素质。随后通过一次次的观摩、学习,辐射全县其他学校。

让拉花校本课程走进基地学校,然后以基地学校为导向,示范并引领全县中小学校逐渐将拉花这一优秀民间艺术推广、普及开来,由此可影响并带动全县的中小学师生都来识拉花、爱拉花、学拉花、扭拉花,进而可真正开创井陉拉花遍地扭的良好局面。

四、另辟蹊径,“操舞”融合

为提高井陉拉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普及和传承广度,根据学科综合的原则,我们把拉花艺术融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即将拉花舞蹈引入课间操,让全县学生都通过课间操了解拉花、感受拉花的风格特点和艺术魅力,进而陶冶艺术情操,如此可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操舞”融合,艺体助阵。让全县的艺体教师都熟悉并掌握拉花的基本常识和简单的拉花动作,同时在遵循传统井陉拉花基本动作韵律、音乐特性的基础上,以创新先进文化为导向,将主流拉花动作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即将拉花动作编排成简单的拉花操——以拉花音乐为背景,创编成“操舞”,如此可使其动作变化更丰富,舞蹈语汇更具情感容量和艺术张力。

在动态上融合时代气息,力求在不失古拉花风格的基础上凸显现代风貌。有创新但不失古韵,既现代又简洁,既健身又能感受拉花舞蹈特有的律动美,如此可让学生们乐起来、学起来、扭起来、跳起来!

现如今,井陉县皆山中学和北正小学等多所学校,已经乐舞结合、“操舞”相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拉花课间操。在课间操时间,学生们伴随着高亢、优美的拉花音乐,手持扇伞,挥舞手绢,尽情舞,尽兴扭,成为了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课间操为载体,学生们全员积极参与,如此一来既能使学生熟练掌握拉花的基本动作,感受拉花舞蹈的风格特点,又能激发他们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还能让学校的课间操亮点纷呈,更具特色。

五、活动多彩,成效显著

为了更好地推广井陉拉花,将民间艺术中蕴含的文化以及井陉拉花特有的精神传承给年轻的一代,让拉花这一艺术奇葩在校园里尽情绽放。自2009年开始,井陉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组建了15所拉花基地,举办了六届中小学拉花艺术展演暨校园舞蹈大赛,还承办了井陉县民间花会大赛中教育局拉花专场展示活动,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和艺术表现能力,还展现了井陉拉花粗犷含蓄、刚柔相济的艺术魅力,以及井陉拉花质朴、坚韧的精神品质。

井陉拉花艺术在学校每个学段进行传承、普及、创新和发展。2011年,由井陉县幼儿园、中小学400余名学生组成的大型拉花表演团队,参加了石家庄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和河北省第十六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大型团体操表演;2013年井陉一小拉花表演队走上了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舞台;2014年皆山中学拉花表演队代表河北省参加了全国民族民间舞蹈大赛,获文化部最高奖“山花奖”。

多年来,通过专业引领、平台助力、多措并举、通力合作,我们将井陉拉花这一民间艺术引进校园、带进课堂、融入课间操,使拉花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得到了有效地保护、传承、普及和发展。我们坚信,根植于千年古县上的这朵民间艺术奇葩,在新时代定会更加熠熠生辉,绽放出别样的风姿和魅力。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民间艺术
中国音乐家通过音乐保存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篇
传承·民间艺术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培养
“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践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油田服务单位混合用工条件下工会工作探索和实践
传承与创新:民间艺术的活力之源
民间艺术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