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后头晕、眼发糊, 赶紧查查“屈光参差”
2021-07-23王一心
王一心
孙女士是一位阅读爱好者,闲来无事就喜欢煮一壶咖啡,捧上一本心爱的纸质书一读就是几个小时。可最近一段时间,孙女士经常感到头晕看一会儿书就觉得眼睛发糊。有“恐癌”心理的孙女士担心自己是脑袋里长了瘤,于是急匆匆地到医院预约了头颅核磁共振,但检查后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随后,神经内科医生建议孙女士到眼科去检查,结果被诊断为“屈光参差”。
对于眼病,相信很多人对近视、远视、散光、白内障、青光眼等耳熟能详,但对“屈光参差”比较陌生。那么,什么是屈光参差呢?简单地说,屈光参差就是双眼的屈光度数不一致。
眼球如同一件精密的光學仪器,包含着复杂的光学原理。构成眼球光学系统的主要部件由外向内依次为: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该现象在眼球光学中被称为屈光。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眼的光学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上,是人们获得清晰视力的前提。
若在眼睛调节放松的状态下,物体所成的像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我们称之为正视;若没有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就称为屈光不正。不论近视、远视、散光,都属于不能把物像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因此都属于屈光不正的范畴。老视(亦称老花)虽然是因年龄而出现的生理性调节问题所致,也常常被认作“屈光不正”的一种特殊类型。还有的人双眼屈光状态不一致,我们就称之为“屈光参差”。
人眼的屈光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正常情况下,婴幼儿出生时大部分都是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趋于正视,至学龄前基本达到正视,这个过程称为“正视化”。事实上,一个人双眼的屈光度数很少是完全一致的,或多或少都有些差异。双眼屈光度数不超过100度,我们称为生理性屈光参差,一般不会出现眼部症状,但当双眼屈光度数超过100度时,就可能出现一些视觉问题,尤其大于250度以上时。比如,一只眼睛近视100度,另一只眼近视400度,虽然经过配镜,双眼视力都达到了1.0,但物体通过不同度数的眼片,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物象大小存在差异(专业上称为“不等像”),导致融像困难,就需要眼睛和大脑不断地调节来克服融像困难,于是就引发了相关症状,如头晕、阅读困难等。这些症状多出现在双眼屈光参差度数相差超过250度以上并使用框架眼镜矫正的人群。
如果是由于屈光参差而导致的眼睛不适,如何来避免和治疗呢?有以下方法提供参考:
1.在验光配镜进行视力矫正时,较高度数眼在充分矫正后,以不出现头晕、重影或复视为宜,有些最初的视疲劳和不适感觉,在坚持戴镜逐渐习惯以后多可适应。如果适应不了就要适当降低较高度数眼的镜片度数(以牺牲矫正视力为代价)。
2.用角膜接触镜矫正。角膜接触镜可减轻由于框架眼镜双眼度数相差较大带来的不适(物象大小接近一些)。但角膜接触镜佩戴受到一定的限制,如老年人和小孩佩戴困难;对外眼条件要求较高;可能引起干眼、结膜和角膜损伤、继发感染等。
3.手术矫正。对于屈光参差特别大,较高度数眼睛的矫正视力好的患者,可尝试屈光手术,包括角膜屈光手术和眼内屈光手术,当然这都要在专科医生完善和严格的术前检查,并与患者进行充分交流,知情同意之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