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窍醒脑通语针刺疗法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80例*
2021-07-23肖丹陶剑青张银华陈晨李继慧
肖丹,陶剑青,张银华,陈晨,李继慧
1.上海市浦东新区肺科医院,上海 201209;2.上海市浦东新区传染病医院,上海 201200
脑卒中(post-stroke aphasia,PSA)[1]主要是由急性脑循环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交流、吞咽以及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和损害。失语症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患者发病后出现复述、命名及听理解等残缺或丧失[2]。目前,我国脑梗死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脑梗后遗症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有研究指出,中风患者出现失语症的概率约16%[4]。脑卒中后失语降低了患者日常交流能力,多数失语患者因语言障碍出现焦虑、烦躁、愤怒等负性情绪,不仅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并且增加患者再次脑卒中风险,增加患者重复入院概率,故积极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具有切实的临床意义。
临床常给予药物和语言康复训练来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但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依从性差,增加患者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针灸疗法[5]可醒脑开窍、通语利音,改善缺血区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重建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兴奋脑电活动,激活脑语言功能,配合常规治疗往往能取得显著效果。笔者采用开窍醒脑通语针刺疗法联合言语训练合常规药物治疗脑卒中后失语患者4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上海浦东新区肺科医院住院部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61.3±4.4)岁;脑出血19例,脑梗死21例;病程(42.8±10.7)d。对照组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62.1±4.7)岁;脑出血18例,脑梗死22例;病程(45.7±11.8)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6]中脑卒中诊断标准和《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7]中失语症诊断标准,并经MRI辅助诊断;患者性别不限;年龄55~85岁;病情稳定,预计生存期大于6个月;患者或其委托代理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病例排除标准精神异常者;发病前已经有语言障碍者;非脑卒中所致失语症,如帕金森氏病、脑肿瘤;年龄在85岁以上或55岁以下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临床资料不完整或未遵循本研究要求治疗者;中途退出者;合并其他实质性脏器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胞磷胆碱0.5 g加入50 ng·L-1葡萄糖250 mL中,日1次;清开灵注射液40 mL加入500 mL 9 ng·L-1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日1次。语言康复训练:(1)听理解训练:①单词的辨认;②执行指令;③回答是与否问题。(2)阅读理解训练:①视知觉障碍的训练;②单词、句子理解训练;③短文理解。(3)口语表达训练:①用自动语训练;②用正反义词、关联词训练;③单词的表达训练:复述练习、词组完成练习、选择回答、视物(或图)呼名、找词练习;④句子表达训练:语法训练、语义联系训练、实用化训练。(4)书写训练:①抄写;②听写训练;③自发书写练习。(5)朗读练习:①朗读单词;②朗读句子、短文;③朗读篇章。各阶段均以循序渐进为主。每次30 min,日1次,7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开窍醒脑通语针刺疗法治疗。选取哑门、廉泉、风池(双)、通里(双)、金津、玉液、言语Ⅰ区、言语Ⅱ区、言语Ⅲ区。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首选廉泉穴,仰头取穴,斜刺0.5~0.8寸,针刺得气后规律提、插、捻、转1 min,完成后换侧卧位,定位风池,斜刺1.0~1.5寸,针刺得气后规律提、插、捻、转1 min。哑门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捻转进针,患者有胀感即退针。以上3穴均要求针感传到咽喉部,出针后嘱患者行吞咽及发音练习。选取金津、玉液穴,自舌系带凹陷处向舌根快速刺入,得气且喉部有感为宜,立即起针或根据患者耐受程度放血治疗(10滴为宜)。通里穴直刺0.3~0.5寸,可透向神门;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 min。言语Ⅰ区: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在头皮上的投影,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向后0.5 cm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刺法:上点进针沿皮向下点斜刺1寸,行快速捻针手法。言语Ⅱ区:顶叶角回部上点进针,沿皮向下刺3 cm,并快速捻针。言语Ⅲ区:定位晕听区中点向后4 cm水平线前端,沿皮向后刺4 cm,并快速捻针。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3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语言功能评定:依据高素荣《中风失语检查法》[8]对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问答、复述)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说明其各项语言功能越高,失语程度越轻,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价。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水平:患者常规禁饮食,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4℃冰箱静置4 h,3 000 r·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BDNF和TrkB水平。
1.6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失语症状基本缓解,语言功能评分>115分,无明显语言障碍;显效:治疗后患者失语症明显减轻,语言功能评分提高30分,各项语言功能显著恢复;有效:治疗后患者失语症减轻,语言功能评分提高10~29分,各项语言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仍存在明显语言障碍,语言功能评分提高0~9分。
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n×100%
1.7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脑卒中后失语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后失语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脑卒中后失语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2.2 两组脑卒中后失语患者治疗前后BDNF和Trk B水平比较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脑卒中后失语患者治疗前后BDNF和TrkB水平比较 (±s,μg·L-1)
表2 两组脑卒中后失语患者治疗前后BDNF和TrkB水平比较 (±s,μg·L-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2.3 两组脑卒中后失语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脑卒中后失语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脑卒中失语是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相关的脑组织受损,主司发声肌肉运动的上运动神经元功能丧失而发病[9]。《黄帝内经》称为“舌本强”,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厥阴司天,风淫所胜……舌本强。”[10]中医学认为,中风后舌强,病标在心,心之经脉开窍于舌,心失神明所主,故言语不利。其病本在脑,外邪入侵,脑络阻滞,脑失主宰,神失所用,阻于舌根,精神、感觉、语言失利[11];若风、痰、瘀、火蒙蔽清窍,导致脑络阻滞,神失所用,阻于舌根,舌强语謇,转运不灵不能语[12]。故以“开窍醒脑,通语利舌”为治疗原则。
本研究采用的开窍醒脑通语针刺疗法主要遵循开窍醒脑、宣窍通络的针刺治则,选取哑门、廉泉、风池(双)、通里(双)、金津、玉液、言语Ⅰ区、言语Ⅱ区、言语Ⅲ区等。其中,哑门通舌,脉属于脑,有通经、开窍、清志、利音之功。廉泉是任脉经穴,位于舌本下,有调节局部经气,通窍利音,生津止渴,降痰浊之效,且廉泉是任脉与阴维脉的交汇会穴,可治疗舌喑不欲。两穴相伍,通调督任,平衡阴阳,通窍利音。通里可调心经之气,利舌和营;风池可通经活络、开窍治风。以上四穴合用可以宣窍通络,祛风除痰热,疏通气血。金津、玉液有化瘀通窍解语之效,少量放血,可以开心窍,引肾水,畅通心肾,使喉舌灵动。失语是大脑皮质损害所致,据此本研究进行相应头针选穴,以疏通气血,调整阴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患者问答、词和句的复述等能力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提示开窍醒脑通语针刺疗法有利于脑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
BDNF是人体内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TrkB是BDNF高亲和力功能性受体,两者与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生长、分化及神经损伤修复有密切关系,与患者学习、记忆、言语等神经功能相关[13-14]。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BDNF和TrkB水平均上升,提示有效的临床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相关保护因子有积极作用,此外,治疗组治疗后BDNF和TrkB水平更高,说明开窍醒脑通语针刺疗法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调节BDNF和TrkB水平。针刺可通过刺激感觉神经的外周感受器,将针刺信息传进中枢神经,兴奋大脑,促进正常的反射弧恢复和重建[15],调节BDNF和TrkB水平,从而促进学习、语言以及记忆等神经细胞及突触的再生与恢复,促进脑卒中患者失语的治疗效果。头针可改善病灶部位血液循环,改善缺血区血流障碍,降低脑卒中后局灶的氧化应激损害,兴奋脑细胞[16],提高BDNF和TrkB水平,促进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神经系统恢复与重建。
综上,本研究采用开窍醒脑通语针刺法联合言语训练合常规给药可以显著地改善脑卒中失语患者语言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