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辅助放射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
2021-07-23梁彩银
梁彩银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其具体病因还为未完全明确,在治疗上常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主[1]。放疗及化疗等均为乳腺癌患者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对患者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辅助放疗也会进一步增加患者心脏发生放射性损伤的风险,心脏作为人体重要器官,一旦损伤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35%的乳腺癌患者在辅助放疗后会发生心电图异常表现[3]。本文正是基于此,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400例需要辅助放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进一步探讨影响乳腺癌辅助放疗后发生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现将研究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在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400例需要辅助放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4]乳腺癌相关诊断标准;(2)放疗前无心脏病病史;(3)精神正常。排除标准:(1)放疗前心电图异常;(2)合并其他肿瘤疾病;(3)临床资料不完整;(4)放疗期间死亡。40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65岁,平均(48.92±7.41)岁;浸润性导管癌358例,浸润性小叶癌42例;左乳癌187例,右乳癌213例;合并糖尿病32例,高血压29例,高血脂22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其术后均安排予以含EPI方案辅助化疗后接受放射治疗,EPI累积量为(400±150)mg/m2,其中EPI累积量在400 mg以上的患者100例,在400 mg及以下的患者300例;放疗期间160例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放疗方式:电子线放疗285例,调强放疗115例。计划靶区接受处方剂量为50 Gy,常规分隔,5次/周,每次处方剂量控制在2.0 Gy[5]。所有患者放疗结束后安排进行心电图检查,选择医院现有的飞利浦心电图机TC20对患者放疗前后描记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分别由医院两名资深心电图医师对报告结果进行单独分析,对于分析结果不一致处,再一起讨论出一致结果。然后根据医师分析结果对可能影响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放疗方式、肿瘤部位、EPI累积量、基础疾病及内分泌治疗史等,并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患者心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00例患者放疗后心电图异常表现
400例患者放疗后,发生心电图异常的患者103例,占比25.75%。103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发生ST-T改变、室性期前收缩、QRS波低电压、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左前分支阻滞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0、22、15、13、10、7、6例,分别占比29.13%、21.36%、14.56%、12.62%、9.71%、6.80%、5.83%。
2.2 影响乳腺癌患者放疗后心电图异常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放疗后心电图异常与肿瘤部位、内分泌治疗史无关(P>0.05),与年龄、放疗方式、EPI累积量及基础疾病有关(P<0.05),见表1。
表1 影响乳腺癌患者放疗后心电图异常的单因素分析 例(%)
2.3 影响乳腺癌放疗后心电图异常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年龄、放疗方式、EPI累积量及基础疾病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乳腺癌患者放疗后心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50岁、电子线放疗、EPI累积量>400 mg及有基础疾病(P<0.05),见表2。
表2 影响乳腺癌患者放疗后心电图异常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群体主要以女性为主,男性较为少见。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患者术后通常需要采取其他辅助治疗方式,例如放射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但是也有学者表示,虽然术后辅助放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但是其也会进一步增加患者发生相关性心脏事件的概率[6]。据统计,30%左右乳腺癌辅助放疗患者在放疗后会发生短期心电图异常现象[7]。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辅助放疗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25.75%,略低于其他研究,这可能是和研究样本数量不同有关。
周立基[8]报道,乳腺癌辅助放疗患者的早期放射性心脏损伤主要表现为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其心电图异常通常以ST-T改变、心动过速及传导异常等为主要表现。本次研究通过对影响乳腺癌辅助放疗后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后,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放疗后心电图异常与肿瘤部位、内分泌治疗史无关(P>0.05),与年龄、放疗方式、EPI累积量及基础疾病有关(P<0.05);同时以年龄、放疗方式、EPI累积量及基础疾病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放疗后心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50岁、电子线放疗、EPI累积量>400 mg及有基础疾病(P<0.05)。王丽颖等[9]指出,乳腺癌患者年龄越高,辅助放疗对其心脏的损伤也会随之发生一定增加,发生心电图异常的概率也会更高,这主要是由于患者年龄越大,其脏器功能也会随之不断衰减,致使其心脏抗毒性下降。而EPI作为临床近年来应用日益广泛的新型蒽环类药物之一,其在心脏毒性方面,相较于阿霉素要明显更小,但是在抗肿瘤作用方面,两者疗效却相当[10]。本次研究显示EPI累积量在400 mg以上的患者,其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要明显高于EPI累积量400 mg及以下患者,提示EPI与放疗会对患者心脏损伤起到一定协同作用。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强调放疗可以在不增加正常组织损伤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肿瘤的照射剂量,已有研究指出强调放疗可以进一步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放疗并发症的发生[11]。而冯保华[12]也指出,相较于电子线放疗,强调放疗的胸壁剂量分布要更加均匀,更有利于减少全心脏受照剂量,因此更有利于降低患者放疗后心电图异常发生概率。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要高于未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基础疾病本身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心脏微血管发生病变,加重心血管损害,因此患者放疗后更容易发生相关性心脏损伤,致使其心电图发生异常[13]。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在辅助放疗后具有较高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其中影响其放疗后心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50岁、电子线放疗、EPI累积量>400 mg及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