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7-23曹利平
曹利平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经典Miles术、姑息性造瘘术等,此外保肛根治术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其中Miles术、姑息性造瘘术后遗留的人工肛门可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活动产生严重影响,而保肛根治术尽管对肛门做了保留,但面临较大的复发风险,术后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2-3]。此外,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导致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从而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研究表明,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显著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有利于术后机体的康复[4-5]。为进一步探讨心理干预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本院近年收治的行根治术治疗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5月本院择期行根治术治疗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1)经肠镜、CT、病理检查等确诊为结直肠癌;(2)行根治性手术治疗;(3)KPS评分>70分,预计生存期>6个月;(4)年龄≤70岁;(5)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6)精神正常,意识清楚,认知及理解能力正常;(7)初次手术;(8)无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障碍;(2)合并免疫功能异常;(3)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及护理;(4)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5)合并其他原发恶性肿瘤;(6)合并食管穿孔或出血、急性肠梗阻、肠穿孔;(7)转移性结直肠癌。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7~70岁,平均(57.5±5.8)岁;病程1~8个月,平均(3.5±0.6)个月;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9例,高中及中专13例,大专及以上5例;Dukes分期:A期12例,B期14例,C期9例。对照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43~68岁,平均(56.3±6.2)岁;病程1~9个月,平均(3.1±0.8)个月;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10例,高中及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8例;Dukes分期:A期12例,B期16例,C期7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均对研究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术后饮食干预、并发症防治、生活指导、功能锻炼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具体如下。(1)心理评估及干预:在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前应先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采取焦虑、抑郁量表了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对于存在情绪异常的患者加强针对性心理指导。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还应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等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易于被患者接受和理解。(2)优化护患关系:护士应主动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主动给予患者鼓励与安慰,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并对患者表现出的不良心理情绪给予及时疏导,尽可能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使患者感受到安慰与尊重,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建立良好的医患及护患关系。(3)认知干预:采取说教、示教等多种方法向患者介绍结直肠癌的病因、治疗、预后等相关知识,重点讲解积极配合治疗的意义及重要性,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正确认知,避免由于过度悲观影响治疗的依从性。(4)加强人文关怀:护士可通过协助患者洗脸、梳头、擦浴等方式给患者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帮助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作息与饮食习惯,告知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海鲜、牛羊肉。保持病房内安静舒适,及时更换被褥,保持床单元干净整洁。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的愿望及心理需求,顺从患者意志,提高患者的满足感。(5)家庭支持:家属在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护士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家属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促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孤独、悲观。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和HAMD)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精神障碍发生情况,其中HAMD评分>17分表示存在抑郁,HAMA评分>14分表示存在焦虑,评分越高提示抑郁、焦虑越严重。(2)采取Jalowies应对方式量表评价两组干预前后对于疾病的应对情况,该量表包括面对、逃避、乐观、姑息、宿命、情感宣泄、寻求支持、依靠自我8个条目,单个条目评分0~3分,其中0分表示无,1分表示不常有,2分表示有时,3分表示经常,其中逃避、姑息、宿命与依靠自我评分越高提示应对越消极,面对、乐观、情感宣泄、寻求支持评分越高提示应对越乐观。(3)采取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价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该量表共包括坚韧(13个条目,0~52分)、自强(8个条目,0~32分)、乐观(4个条目,0~16分)三个维度,25个条目,单个条目评分0~4分,由“从不”到“几乎总是”,得分越高提示心理弹性越好。(4)采取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躯体、情绪、认知、角色、社会功能5个功能领域,疲倦、疼痛、恶心呕吐3个症状领域及1个整体生活质量量表,总计30个条目,单个条目评分1~4分,由“完全没有”到“非常”,每个领域及总分均转换为标准划得分,分值范围0~100分,其中功能领域量表与整体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症状领域量表评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 [分,(±s)]
*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H A M A H A M D观察组 干预前 2 9.2 4±5.5 8 1 7.6 7±3.2 4(n=3 5) 干预后 1 9.0 4±4.3 8* 1 1.2 8±2.0 5*t值 8.5 0 7 6.7 7 4 P值 0.0 0 0 0.0 0 0对照组 干预前 2 8.9 5±4.1 9 1 7.9 3±2.6 5(n=3 5) 干预后 2 5.5 6±3.5 2 1 4.2 9±1.8 9 t值 3.6 6 5 2.9 8 1 P值 0.0 0 0 0.0 0 4
2.2 两组干预前后CD-RISC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CD-RISC量表坚韧、自强、乐观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CD-RISC量表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CD-RISC量表评分比较 [分,(±s)]
*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坚韧 乐观 自强 总分观察组(n=35) 干预前 25.62±6.36 7.43±1.58 17.53±4.52 51.23±9.48干预后 37.45±5.82* 10.25±1.67* 25.34±5.94* 72.48±16.45*t值 8.118 7.257 6.190 6.621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对照组(n=35) 干预前 26.12±5.09 7.50±1.68 15.58±4.92 49.57±8.96干预后 30.45±5.82 8.67±1.55 20.27±5.04 58.63±11.28 t值 3.313 3.028 3.939 3.721 P值 0.001 0.003 0.000 0.000
2.3 两组干预前后Jalowies应对方式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逃避、姑息、宿命、依靠自我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面对、乐观、情感宣泄、寻求支持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Jalowies应对方式量表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Jalowies应对方式量表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时间 逃避 姑息 宿命 依靠自我观察组(n=35) 干预前 2.43±0.76 2.37±0.71 2.65±0.48 2.52±0.45干预后 0.61±0.18* 0.57±0.19* 0.78±0.31* 0.87±0.33*t值 13.786 14.489 19.361 17.493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对照组(n=35) 干预前 2.41±0.62 2.35±0.74 2.61±0.54 2.56±0.48干预后 1.65±0.32 1.58±0.28 1.72±0.25 1.83±0.39 t值 6.444 5.757 8.848 6.983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续)
2.4 两组干预前后QLQ-C30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对照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疼痛、恶心呕吐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QLQ-C30量表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QLQ-C30量表评分比较 [分,(±s)]
表4 两组干预前后QLQ-C30量表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时间 躯体功能 情绪功能 认知功能 角色功能 社会功能观察组(n=35) 干预前 57.54±10.34 65.45±12.45 71.24±12.34 61.45±12.35 63.34±12.85干预后 75.12±15.45* 80.32±10.20* 78.56±9.38* 74.12±9.58* 73.45±14.21*t值 5.594 5.466 2.794 4.796 3.122 P值 0.000 0.000 0.007 0.000 0.003对照组(n=35) 干预前 58.12±9.58 64.25±13.59 70.48±10.85 62.38±11.06 62.57±11.58干预后 64.58±10.01 72.43±11.49 71.63±11.23 64.53±14.46 65.34±10.34 t值 2.758 2.719 0.436 0.699 1.056 P值 0.007 0.008 0.664 0.487 0.295
表4 (续)
3 讨论
由于癌症的特殊性及结直肠癌术后人工肛门、疼痛、复发等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术后存在明显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研究显示,剧烈的情绪波动引起的应激刺激可造成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发生紊乱,进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诱发肿瘤或使肿瘤恶化[6]。不良心理情绪不仅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还可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导致后续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临床研究表明,加强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情绪管理,帮助其缓解精神压力,有助于提高NK细胞活性,增强IL-4、IL-10的表达,促进淋巴细胞增殖,进一步促进精神压力的缓解,同时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7]。此外,精神状态的稳定还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防止治疗中断。研究显示,心理状态相对稳定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希望水平,患者能更好地树立正确认知,纠正错误认知,更善于管理情绪[8]。由此可见,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而言,于根治术后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在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时主要从心理评估及干预、优化护患关系、认知干预、加强人文关怀、家庭支持5个方面展开。在进行心理干预前加强心理评估可有效掌握患者的具体心理状况,从而有针对地进行心理指导,提高心理干预效果。谢玉娜等[9]通过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分级心理护理后,即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对患者分组,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实施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干预后患者SCL-90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希望量表(HHI)、QLQ-C30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优化护患关系通过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彼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增强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10]。认知干预可提高患者对于疾病及治疗的认知程度,减少对于疾病的恐惧,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与依从性[11]。加强人文关怀可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护理人员通过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给予患者各项生活指导等,可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与满足感,促进心理状态的改善[12]。家庭支持对于癌症患者而言十分重要,有效的家庭支持可提高患者应对癌症的信心,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孙春燕等[13]研究显示,家庭关怀好的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相对于家庭关怀差的患者,术后3、6个月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降低,且均以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提示,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这对于促进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价值。此外,本研究中,两组干预后CD-RISC量表评分与Jalowies应对方式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这两项量表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CD-RISC量表评分与Jalowies应对方式量表均可反映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对于疾病的应对态度。大量研究表明,多数癌症患者在发病后及治疗过程中缺乏战胜癌症的信心,心理弹性低下,面对癌症时处于明显的消极应对状态[14]。本研究两组干预前CD-RISC量表评分与Jalowies应对方式量表评分均较差,其原因主要是患者对于结直肠癌根治术疗效存在不确定性,担心术后出现复发,对于自身病情缺乏合理的认知,对于治疗费用的担忧,术后遗留的人工肛门也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5]。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加强心理干预时,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指导、加强认知干预及家庭支持等,可有效应对上述压力源,从而保持积极的应对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的缓解,改善心理弹性及应对疾病的态度,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