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素养教育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渗透

2021-07-22李裕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8期
关键词:财经素养课程教学小学数学

李裕英

【摘要】在学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是時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数学课堂是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阵地。北师版的小学数学课程在每一个学段都不乏培养学生财经素养的素材。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中结合课程的特点,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源,充分发挥其在财经素养方面的教育价值,制定财经素养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具体案例、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因势利导对学生渗透财经素养教育,做到既不影响原有教学任务,又能达到财经素养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财经素养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财经素养的初步定义是:对财经概念和风险的知识和理解力,以及应用这些知识和理解力的技能、动机和信心。使个体在各种财经情境下能作出有效决策,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经济利益,并能够参与经济生活。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朱曦指出:理财教育、财商教育、财经素养教育是在历史改革历程中诞生的不断发展、延伸的相关概念。这三个概念存在着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财经素养高于财商的范畴。

一、渗透财经素养教育的意义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充斥着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要适应节奏如此快速的社会,必须具备敏锐的财经素养。同时,人们对金钱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意图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事例层出不穷,各种经济犯罪的案例时有发生,导致受骗的人数越来越多,诈骗手段越来越高明,每个公民都需要基本的财经意识来保护自身的权益。财经素养教育作为落实国家战略、教育目标、教育任务的一个重要领域和途径,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势必会引起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在学校系统进行有效引导与推进落实。

因此,财经素养是未来每个公民必备的生活技能。从小提升学生的财经素养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是时代以及国家的要求。通过“大数据”的调查统计,Visa中国区普惠金融及教育负责人王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王春春一致认为:财经素养教育应该从幼儿开始,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二、财经素养教育的标准

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指出财经素养教育的“三九五体系”目标是:

财经素养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具体目标是:

1.认知发展历程:具体运算阶段,对于比较具体的问题或情况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推理。

2.财经任务:由感性认识过渡到基础的理性分析,如分析价格变化等;需要学会与财经信息处理和决策相关的较复杂技能,如,比较、测算、计划等。

3.在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形成和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计划性等;培养基本的经济管理思维,如,成本意识、风险意识等;形成健康积极的金钱价值观,培养财经相关人格特质,如,自我效能、责任感等。

三、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渗透财经素养教育的途径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教育部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也反映出国家要求学校在承担财经素养教育方面的责任担当。现在,我国学校教育还没有统一规定开设专门的财经素养教育课程,财经素养的内容只是不同程度地渗透在多个不同学科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中,数学课堂是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阵地,而北师版的小学数学课程在每一个学段都不乏培养学生财经素养的素材。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购物消费等情境,充分挖掘数学课程在财经素养方面的教育价值,制定财经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既不影响原有教学任务,又能够自然地渗透财经素养教育。

(一)通过“人民币的认识”了解我国钱币的发展历史

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买文具》一课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人民币的知识,这是学生财经素养的启蒙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理解人民币与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了解人民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可以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我国钱币的起源、功能、发展历史,进而拓展到简单认识世界各国的钱币,知道各国钱币的设计、价值是存在差异的。如,中国的100元不等于美国的100元,但它们之间是可以兑换的,让学生对各国钱币的换算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人民币的兑换作好铺垫。

(二)通过“购买物品”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创设“购物”的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小熊购物》、第四单元第二课时《需要多少钱》、第八单元《文具店》《存零用钱》《寄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买文具》、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买菜》、第三单元第一课时《买文具》、第四课时《包装》,等等。

以上教学内容,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财经素养的渗透。通过这些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知道金钱与物品是能等值交换的;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家庭经济进行预算,利用固定的金额作为生活支出,分清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必需品,哪些物品是可有可无的,哪些物品是奢侈品,树立学生合理消费的意识,控制自己的冲动性购买或支出,形成正确的消费心理:不从众、不攀比、不浪费,做一个成熟、理性的消费者。在财经相关决策过程中,培养学生延迟满足、自我控制、自我效能、认真负责等人格特质,自信、理智地对购物行为进行决策和选择,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三)通过《货比三家》学会购物的小技巧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货比三家》、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精打细算》的教学内容都是让学生解决问题:哪家商店的物品更便宜?在这两个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的购物习惯,并布置课后实践活动:调查同一种商品不同商家的价格,你会怎么购买?通过货比三家,就会知道同一种商品不同商家的价格不同,理性购物可以节约用钱,让学生掌握购物的小技巧;作为商家,可以通过一些合理合法的促销手段,促进消费、提高营业额,但必须遵守市场规则,不可投机取巧、售卖假货,培养学生做一个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的公民。

猜你喜欢

财经素养课程教学小学数学
新形势下财经素养教育的德育渗透及实现
寄宿制高中生财经素养调查与自我修炼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