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效果

2021-07-22韦桂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类风湿抗原关节炎

韦桂海

(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1)

0 引言

类风湿关节炎又称为关节风湿病,是一种以关节周围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集中在小关节部位,例如手、腕、踝还有足部等小关节,大多呈对称性分布,然后症状反复发作[1-2]。一般临床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乏力,消瘦,发热,甚至有轻度的贫血,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变形、畸形,甚至残疾,可危及生命。本疾病在临床较常见,若发生上述情况,应及时到专科就诊,否则延误病情,发生很严重的后果[3]。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尽早发现,早期诊断、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作意义。临床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除了进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外,还会检查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免疫学检测,这对诊断疾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故本研究主要探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医院诊治的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3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免疫学检测。其中观察组60例,男、女分别39例、21例;年龄在31~66岁,平均48.52岁;病程在5个月至11年,平均5.53年。对照组33例,男、女分别13例、20例;年龄在30~62岁,平均46.13岁;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18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0例,骨关节炎4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取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在-20℃下保存待检。其中:①RF检测时,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盒选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产品,仪器选用日本生产的Cannon FX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②抗CCP检测时,采用ELISA方法,试剂盒选用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产品,仪器选用深圳雷杜公司RT-6100酶标仪;③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试剂盒选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仪器选用日本生产的Cannon FX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三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①RF>20 IU/mL为阳性;②抗CCP抗体Cutoff值>1.0为阳性;③免疫球蛋白检测:IgG>16.0 g/L、IgM>3.0 g/L、Ig>3.5 g/L为阳性。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特异性=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在Excel中储存,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RF、抗CCP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阳性率比较。本研究结果显示,60例观察组患者,RF、抗CCP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阳性率分别为61.67%、68.33%、70.00%、78.33%、56.67%,33例对照组患者RF、抗CCP、免疫球蛋白IgG、IgM、IgA阳性率分别为9.09%、12.12%、6.06%、12.12%、6.0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RF、抗CCP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阳性率情况[n(%)]

2.2 三种检测在观察组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RF、抗CCP抗体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中灵敏度分别为61.67%、68.33%、70.00%、78.33%、56.67%,特异度分别为90.91%、87.88%、93.94%、87.88%、93.94%,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6.67%、70.00%、95.00%、86.67%、90.00%。具体见表2。

表2 三种检测在观察组中的评价结果情况[n(%)]

2.3 联合检测与单一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联合检测与单一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情况[n(%)]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见于中青年女性。它的特点是手或者脚多关节关节炎的表现 。严重的可以导致关节的畸形,甚至关节功能的丧失。目前认为其发病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的因素等等有关。临床研究报道,具体的发病机制是由于病情急性期滑膜表现为渗出性和细胞浸润性的特点,随着病情逐渐进展,滑膜就会逐渐变得肥厚,病变进入慢性期形成许多绒毛样凸起,凸向关节腔内或者侵入到软骨和软骨下的骨质,这样就会造成局部的一些炎症反应,从而造成关节破坏,畸形,引起功能障碍和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类风湿关节炎除关节部位受累外,还会累及身体其他脏器,比如肺脏,导致胸腔积液或者肺间质病,累及到眼部造成角膜炎、结膜炎或葡萄膜炎。类风湿关节炎还会累及肾脏,类风湿关节炎晚期导致淀粉样变,偶尔还会出现皮肤血管炎,甚至出现皮肤破溃。这是因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炎性疾病,其体内免疫机制的紊乱会诱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常,产生类风湿因子、抗CCP等多种的自身抗体,进而增加感染,EB病毒或其他病毒的感染。因此,要多关注类风湿关节炎,并及时就医。尽管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目前不能完全的根治,但早期有效的治疗能够很好的控制病情,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通过专科的相关诊断,采取适当的治疗,以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有效避免不可逆的关节损伤,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如今,对于本疾病的诊断项目,早期主要以类风湿因子(RF)检测为主,此检测的敏感性在60%~80%左右,但特异性不高。对于其他非类风湿关节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采用RF检测也见阳性,可知RF是一个敏感但特异性不高的检测指标 。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发现了一些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较为特异的抗体。抗环瓜氨酸肽(CCP)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是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的一种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具有提示作用。可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 ]。抗环瓜氨酸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关节肿痛症状前就已经形成,随着时间延长,其水平可以逐渐升高。目前研究发现,抗环瓜氨酸抗体水平越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肿痛程度越重,病情越复杂。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故抗环瓜氨酸抗体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以及病情轻重程度的初步判断。与RF检测相比,抗CCP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并且ELISA也成为了抗CCP抗体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对于肿瘤的问题或者是其他的风湿免疫病交叉时,抗环瓜氨酸肽增高的程度和数值上是较低的,因此,抗环瓜氨酸肽增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问题。所以抗环瓜氨酸肽增高时,若患者尚未出现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症状,也需要警惕肺部的相应关节的受累。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可以结合抗原,包括药物性抗原以及外界感染的抗原,细菌中的抗原,清除这些抗原成分以及致病成分,对机体有防御保护的作用。其中IgG是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在抗感染中起到主力军作用,它能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调理作用)。血清IgG升高提示机体的免疫反应出现异常。IgM是抗原刺激诱导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Ig,可结合补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它的杀菌、溶菌、促吞噬和凝集作用很高,在机体的早期防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其含量相对比较低,一旦机体受到感染时,人体的IgM免疫球蛋白就会升高。由于IgM出现的比IgG早,消失也比IgG早,为了判断病情的进展及恢复情况,都是两个抗体同时做检测。如果核酸阳性,IgM阳性,而IgG阴性,就是在感染的早期;IgM阴性,IgG阳性说明在感染的中晚期或者复发的状态;而两个抗体阳性就是已经在恢复期;IgM阴性,IgG阳性,是已经感染过并且机体已经产生了保护性抗体。IgA是比较多见的免疫球蛋白。它能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着,减缓病毒繁殖,是黏膜重要屏障,对某些病毒、细菌和—般抗原具有抗体活性,是防止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IgA与抗原一起形成免疫复合物,造成疾病病理损害,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黄英[9]的研究中结果显示,实验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RP以及ES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免疫指标检测能够有效地对风湿性关节炎进行诊断。在李继诚[10]的研究中报道,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中,观察组RF,抗CCP指标水平及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IgG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补体3,补体4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这些指标可显著提高疾病的诊断敏感性,有助于协助诊断,帮助临床医师了解病情,进一步指导治疗。目前,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是新近备受关注的RA特异性抗体,具有相当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该抗体不仅是RA的早期诊断指标,而且是鉴别侵蚀性和非侵蚀性RA的灵敏指标。联合应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RF将会显著提高RA的诊断敏感性。本研究结果中,上述指标的检出阳性率较高。本研究在对患者进行上述3中抗体和联合检测中发现,观察组RF、抗CCP抗体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抗体检测的特异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采用上述三种检测指标检测可减少因阴性而漏诊的患者。在表3中可知,三者联合检测敏感性均较单一检测高。因此,建议临床将三种抗体联合检测。

综上所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RF、抗CCP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联合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度,联合检测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类风湿抗原关节炎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血脂与中医证候分型相关性研究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植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关于血型问题的释疑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