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7-22久西才让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补片疝囊疝气

久西才让

(青海省藏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7)

0 引言

腹股沟疝发生率相对偏高,会诱发急性腹膜炎,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生命造成巨大的威胁。腹股沟疝按照腹股沟疝以及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具体可区分为直疝以及斜疝两种类别[1-2]。早期患者临床表现没有代表性,就诊过程中出现嵌顿以及肠管穿孔等临床表现。腹股沟疝主要频发于中老年患者中,治疗方法大部分都是将手术修补作为重点[3-4]。临床中所说的腹股沟疝就是我们常说的疝气,老年患者发生此类疾病的概率相对更高,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自身腹壁肌肉结构也会逐渐变薄,强度也会逐渐下降,另外,老年人很多都存在咳嗽以及慢性便秘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升腹内压力异常升高,进而出现疝气的问题,如果患者在发病后没有得到有效以及早期的治疗,那么随着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则会同时出现肠管嵌顿以及坏死的相关问题,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因此而使得自身的生命受到威胁[1]。临床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的过程中,针对患者腹壁下动脉以及腹股沟疝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将患者的腹股沟疝划分为斜疝与直疝两个大类。在患者发病的早期阶段,很多患者都会出现下腹部憋胀不适伴有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的情况,很多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肠管嵌顿、肠梗阻等相关的问题,以往在针对该疾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传统疝修补术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段,但是患者在结束手术之后容易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包括切口感染、尿潴留、 腹股沟区疼痛、血肿等。而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现今临床开始将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用于治疗疝气患者[5]。

为了能够更好的研究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医学效果。挑选本院收治的30例疝气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般组和观察组,具体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开展本次研究,挑选本院收治的30例疝气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般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患者。一般组男15例,平均(58.1±2.6)岁,病程为5-30个月,平均(19.2±0.8)个月;观察组男15例,平均(59.6±2.7)岁,病程为6-31个月,平均病程为(20.2±0.9)个月。两组患者上述基本资料比较没有发现不同(P>0.05),可以对照比较。纳入标准:参与研究的虽有患者均符合疝气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都知晓以及同意参加研究,经由伦理委员会进行批准[6]。排除标准:排曾经因甲状腺疾病接受过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确诊存在恶性肿瘤问题的患者以及由于精神异常因素无法正常配合治疗的患者[7]。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进行传统的心电图以及尿常规和凝血功能等方面的检查。年龄超出66岁的患者,实施心脏彩超相关检查。对合并高血压等内科类型疾病的患者,必须让相关内科及麻醉科会诊。等到合并症改良后,再实施手术治疗。通常术前半小时进行抗生素预防感染[8]。一般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疝气修补治疗,实施硬膜外麻醉,对疝囊高位进行结扎,对腹股沟管位置遭受损害的管壁实施补救。观察组运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患者进行全麻处置,选取侧卧位,保持头低脚高,在脐下切开弧形口,长度为3 cm,手术切口需要能够到达患者的腹直肌位置,对患者腹直肌实施牵拉处理并且后续还需要对患者的腹直肌进行分离处理,医生需要使用自己的手指,经过患者的腹膜前间隙,在患者腹直肌外边,放入5 mmTrocar 两个,选择10 mm Trocar 1 个,放在脐下皮肤切口,通过腹股沟后间隙、镜身,把耻骨后间隙进行分离的相关处理,做好患者气腹的建立工作,经腔镜对疝囊实施观察,取套扎线对患者的疝囊进行结扎的相关处理。如果患者的疝囊被阴囊包裹,在实际进行结扎的过程中则需要能够从颈部开始,然后选择补片,通常情况之下选择的补片的规格为15×12 cm,在对选择好的补片进行弯曲处理之后,在患者的耻骨肌孔位置进行套管鞘的覆盖,下面必须覆盖股管内口,上面最好超出腹横肌。最后拔除管套,撤掉气腹[9-10]。

1.3 观察指标。观察组间治疗成效以及并发症出现率等。

1.4 统计学分析。评估本文研究结果,运用统计学软件实施,同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SPSS 14.0版本,运用()代表计数资料,运用t检验;运用百分率(%)代表计量资料,运用χ2检测;如P<0.05,那么具有统计学价值[11]。

2 结果

2.1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好于一般组,组间差异有价值(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明显不同,有价值(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一般组,组间差异有价值(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术前1d 术后7d观察组 15 4.82±0.45 1.24±0.31一般组 15 4.76±0.27 3.86±0.74 χ2 - 2.72 3.65 P - <0.05 <0.05

3 讨论

腹股沟疝属于临床多见性疾病类型,患病率相对偏高,患者早期临表现匮乏代表性,随着病情的演变,会发生疝嵌顿,引发肠管坏死,急性腹膜炎等类似情况,如果病情非常危重,还会发生中毒性休克,在很大程度上,给患者身体健康等方面引发巨大的不利影响。对腹股沟疝的相关治疗,临床上通常都是进行手术修补[12-13]。常规的疝修补术对疝囊实施高位结扎,同时对腹股沟管的管壁实施补救,不过患者自身,术后疼痛感非常显著,对创口愈合具有明显的影响,同时疾病极易频发[14-15]。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演变,腹腔镜技术自身取得了迅速的运用以及发展,腹膜外腹腔镜的方式对患者的疝气进行修补,在腹股沟疝诊治过程中受到肯定。相关的研究结果提出,腹膜外腹腔镜的方式对患者的疝气进行修补,通过脐下缘切口入路抵达腹膜前区域,到达腹壁后,运用大网片进行修补,效果非常突出。另外腹腔镜手术总体创伤范围相对较小,无需进入患者的腹腔进行相关的手术,不但能够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的疼痛感,有效控制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实际出血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总体并发症率偏低[16-17]。疝气在临床疾病中属常见病,患者在发病之后都有着十分典型的临床症状,病情发展至严重的程度患者会出现疝嵌顿的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急性腹膜炎以及肠穿孔、肠坏死的发生概率,严重的患者还会进一步出现中毒性休克的情况。传统疝修补术是针对此类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常用手段,通过采用高位结扎的方式对患者的疝囊进行处理,同时借助疝补片采用无张力修补的方式修补患者的腹股沟管的管壁,但是在接受治疗之后,很多患者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疼痛的感觉,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尿潴留和血肿等。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是现阶段比较流行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优点在于:①在腹腔镜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解剖生理影响的发生概率,避免患者出现应激反应。手术治疗后,不会大范围的对患者的脏器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治疗方法不会对老年患者的正常进食产生直接的影响。手术后患者患者不需要接受张力缝合,不同意出现并发症的问题,腹壁组织薄弱位置,在实际修复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补片;②避免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局部组织张力过大的情况,手术过程中患者不会大量出血,不会大幅度损伤患者的身体。对比传统疝气修补术,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更有助于患者手术后的恢复[18]。

通过上文的试验结果可知,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明显不同,有价值(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好于一般组,组间差异有价值(P<0.05);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一般组,组间差异有价值(P<0.05)。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的治疗方式总体创伤性更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同时并发症发生率偏低,可在临床推荐。

腹股沟疝主要是腹腔内组织,以及器官出现腹壁缺损,在腹股沟区域向体表突起的疝囊结构。具有代表性的腹股沟疝必须具备疝囊,疝内容物以及疝被盖等结构。腹股沟疝出现的致病因素就是先天性鞘状突没有闭合;腹腔内压力的演变;腹壁较薄,譬如老年群体;遗传要素以及其他方面等。具有代表性的腹股沟疝,可按照患者实际的病史以及体格检查明确诊断。一旦腹股沟疝诊断存在难题,以及并不确定的情况下,利用 B 超以及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协助诊断。腹股沟疝必须同动脉瘤,软组织肿瘤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进行区分。如腹股沟区出现疼痛不舒适临床表现,必须排除耻骨骨膜炎以及髂耻滑囊炎等疾病。成人腹股沟疝产生后,并没有主动愈合的概率,手术是当前治愈的唯一措施。没有临床表现的腹股沟疝患者,可进行随时临床观察,如果属于股疝,发生嵌顿以及绞窄的概率偏大,必须尽快实施手术治疗。患者一旦出现了腹股沟疝的临床症状,必须选择适合的时机实施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属于嵌顿性以及绞窄性疝,必须实施急诊手术。常规的腹股沟疝修补术运用单一的缝合方式以及修补方式,因为属于有张力的修补,手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等出现率相对偏高。腹腔镜技术的急速完善以及演变,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在一定程度给诊疗工作带来了全新的选取概率。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自身具备的特征就是,首先满足病因学说:腹股沟疝疾病的发生以及发展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腹横筋膜较薄,腹膜前,把补片置于病灶位置,换言之就是重新构建了腹横筋膜;其次就是满足人体的解剖学实际需要:补片对患者整体MPO进行覆盖,可对患者腹股沟的较薄区域进行整体的修补;满足合力学原理:在患者疝缺损的后方位置进行补片的置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腹腔内压力的撞击;在腹横筋膜的后方实施操作,可以有效避免将患者的腹横筋膜切开;操作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图像进行方法处理,放大倍数在30倍以上,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视野非常清楚;治疗复发疝以及双侧疝过程中,在针对复发疝患者的时候能够直接避免接触前径路的位置,在治疗双侧疝的过程中不需要递增手术的创口;结束手术之后可尽早恢复工作;手术切口细微,疼痛感较轻。术后疼痛超出3个月也可叫做慢性疼痛。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慢性疼痛出现率不同,通常维持在0.4%~4%范围。TEP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致病因素,主要就是术中分离以及钉合神经,引发神经损伤。所以在治疗中,尽量减电凝以及补片固定等,能够最大程度的防止神经损伤的出现。术后慢性疼痛如果出现,可先行服用镇痛剂,如果效果不佳,局部注射强的松和麻醉剂,最终选取补片以及神经根切除等手术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补片疝囊疝气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PLGA/PP复合补片的体外降解及防粘连性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污染和感染区域中应用生物补片的研究进展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