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展

2021-07-21胡永安

公关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胡永安

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过程中提出新觀点、新思想、新论断,这些均可以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关乎我党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与市场路线,以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提供基石,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展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 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 坚持

目前,确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现阶段和今后的指导思想科学理论,在当下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对治国理政等工作的开展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治国理政的角度根据我党实事求是、方法论、科学世界观等方法,在前几代领导人作出的贡献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观点、新思想,确定未来一阶段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引发的各类问题,必须围绕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新观点与新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给出实践工作进行的指导思想。在科学理论层面对治国理政进行分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根据我国发展需求不断地完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内容、制度自信,对共识凝聚、思想统一、完成发展攻坚战的深化引领等工作有巨大的作用,也是中华民族完成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的抓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出发,邓小平同志结合实践获得的信息,借鉴社会主义模式分析我国国情并建立出与俄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社会主义制度,该社会主义模式具备明显的中国特色。

在邓小平同志的主导下,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向前推进,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给出系统的经验并完成毛泽东思想体系等工作,按照新的发展要求与实际情况,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在1982年十二大会议中,邓小平同志指出需要在未来发展中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需要探寻与之相关的道路,总结以往历史经验,其也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相关理念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式确立,这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较为系统的阐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以及理论支撑,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其在实践中拥有较高的指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提出,我党在历史中的一次觉醒是改革开放,正是这一伟大觉醒使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均得到极大的完善,是一次伟大的创造。通过中国革命发展也可以证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领导层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邓小平同志不愧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者与开创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与发展

(一)肯定前几代领导人的卓越贡献

1.毛泽东主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准备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主席看到中国人民对民族解放与独立的迫切愿望,并带领中国人民以及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奋战,经过无数牺牲后带领人民获得独立、自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在其后的一段时间进行探索,以毛泽东为核心,按照社会主义的特殊性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社会建设中提出了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的区分与处理方式,这些内容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准备,也是其可以诞生的理论支撑。中国建国后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前的这段时期,我国开国领袖带领我党以及全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任务,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以及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有利条件,给予了丰富的经验,使人民事业可以在有利条件的支撑下高速开展。

2.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议题下,确立未来工作的思想路线,确定我党未来需要坚持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便是在此会议中提出,这是改变人民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也可以将此次会议视为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一大转折点,对于我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集体智慧下根据国家发展需求从时代层面出发做出很多重要举措,以此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使改革开放可以按照规划路径推进。

3.江泽民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纪元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仍然围绕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发展,在2000年2月25日于广东进行考察时,针对新形势新任务,结合过往经验提出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也是第一次对三个代表思想作出全面且系统的总结,在相关思想下需要把握时代发展节奏,维护中国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我党在发展中需要始终代表新新进生产力,党的政策、理论等需要遵循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以此作为保障人民生活的保障;我党还需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需要在各项工作、政策中体现面向世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作为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

4.胡锦涛在历史新起点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六大以后,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我国实际状况并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的理论内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把握机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其包含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发现的剩余价值与唯物史观理论,相关理论可以作为我党方法论、科学世界观的思想指导,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结合国情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给出的人类史发展规律,作为国家建设的指导工具。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展

(一)经济领域促使发展方式现代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提出生产力与人类生活间的关系,并批判以鲍威尔、费尔巴哈为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指出人类历史活动的第一个产物是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新的生产关系出现并积累,在其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生产关系与现有生产力无法调和,替换原有社会形态,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历史发展前提是基于发达生产力与雄厚物质基础,在没有生产物质与生产力的前提下,可能出现极端贫穷的情况,在此环境中人们会为了争夺必需品引发争斗。对比资本主义发展,共产主义可以带来更加安稳、合理的社会生活,通过生产力创造更多物质财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中国在十月革命的启发下开始探寻社会主义,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受到俄国启发,但是我国社会主义意义与俄国存在区别。在建国初期國民经济匮乏,但是在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业化发展下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形式,积累一定的物质基础,在此阶段我国受到社会主义公司的限制,邓小平借鉴列宁新经济政策并结合中国国情完成社会主义改革,指出中国目前处于发展初期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接着提出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应该走属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针对经济效率低下、生产力滞后的现状,应该对经济进行调整并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初期发展总路线,推行商品经济并逐渐改革经济体制,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进行宏观调控,使看得见的时候与看不见的时候可以相互结合,由此正式形成具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新时代后,需要针对生产生活多样化经济发展,发现国内主要矛盾集中在生产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方面,应该对不同阶段的矛盾,提出合理的管控方式,找出制约我国发展的症结,同时针对社会生产失衡状态给出合理的建议。

(二)政治领域提高民主方式的科学性

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将新型专政与新型民主相结合,从而形成国家政权,其担负着社会主义探索与新中国过渡时期的使命与任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成为领导人带领革命成功的法宝,通过作风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巩固无产阶级政党政权。进入21世纪,提出科学发展观并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强调各项工作需要以人民利益为主,其可以体现出党的根本立场,在新时代人民民主专政进一步得到完善与巩固,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基础上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握对人本位性、主体性,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关注共产党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围绕怎样建设党、建设怎样的党,提出新论断新认识并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工作,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使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可以保持密切联系,站在统一战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通过相关工作进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并打造政治新格局。

(三)精神领域提高文化价值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文化可以满足人的内在需求,为实现人类全面自由的发展,仅依托社会财富单方面的增长难以实现,还应该丰富精神文化,由此可以实现人自身全面发展的价值。分析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其经济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但是原本个人可以拥有闲暇时间,可以享有艺术、科学、文化等人类文明成果的需求却没有得到满足,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影响下导致个人精神空虚,劳动者并没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形态以及生产力出现更替,打破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社会主义建立初期需要着手解决发展生产力与文化建设的问题,使用国家政权倡导教育,同时从实际出发构建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纲。

新时代需要考虑生产力对人们消费形成的影响,在人们更加追求享受型消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享受型消费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享受型消费与发展型消费依赖精神文化,在精神文化发展下可以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精神文明创造成果斐然,这是中华民族可以源远流长且保有良好持续力的关键。在新时代应该借助文化深层次力量,在十八大以来先进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以全社会范围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展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与内核。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大众化,在新时期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受到国际的关注,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此过程中国家软实力显著提升。十九大更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体系、制度、道路一同写入党章,将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下各类思想互相传播,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还应该考虑社会活力的来源需要,关注思想文化发展,将其作为强国的手段。

(四)社会治理领域凸显人民的主体性

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由于单方面发展经济,使发展极不平衡,在此过程中因为社会收入差距逐渐变大,导致人们关系紧张,出现人情淡漠的情况。为了解决相关问题,中国共产党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将和谐社会构建作为发展任务,提高民族的创造力与凝聚力。我国已经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科学技术助推生产力加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丰富。为了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进一步缩小收入上的差距。关注此项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推进健康战略,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健康作为民生重点工作,保障民生根本性、全面性不受破坏,构建安全体系。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中间力量,发现人们对社会构建的重要性,结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围绕社会主义本质诉求推进建设工作。

(五)生态领域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模式

新时代应该围绕美丽环境、生态中国推进建设工作,结合我国自然环境状况进行规划,体现持续科学思维的基础上,考量生态环境格局建设需求并围绕自然报复论,合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而全球环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要素,我国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绿色发展,还应该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打造生态系统,对制度进行合理的规范,在制度保障下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生态环境维护效果。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对前几代领导人作出的卓越贡献给予肯定,根据实际国情在以往理论基础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分析中国历史,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合我国发展的结论,确定社会主义性质,在此基础上发现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两者处于辩证统一的关系,根据建设要求结合实际国情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文献:

[1]冯玉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蕴与丰富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3):6-7.

[2]关锋.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践行与发展——以重大难题求解为中心的阐释[J].探索,2020,.000(003):5-20.

[3]沙丹阳.浅析科学社会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联系——基于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文本[J].兵团党校学报,.2020,.000(001):103-107.

[4]康晓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階段认识的演进[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20,024(001):71-78.

[5]马涛,王大伟.历史,演化与分流——”中西传统经济思想的比较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关联”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7(001):105-117.

[6]林之豪,张兆安.坚持和完善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显著优势[J].上海经济研究,2020,376(01):34-38.

[7]段光鹏,王莉.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20,000(001):38-45.

[8]任洁.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若干思考[J].齐鲁学刊,2020,000(002):60-67.

[9]肖光文,黄娜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历史考察[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5(002):14-21.

[10]吴雪,王琴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特征[J].攀登(汉文版),2020,039(001):21-27.

猜你喜欢

科学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区别探讨
政策与商法研究坚持依法治理建设法治社会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平凡的伟大的执着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两学一做”重在知行合一,贵在坚持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