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改革模式下的高校招生宣传队伍建设探析
2021-07-21杨锐鑫
杨锐鑫
摘要:高校招生宣传工作责任重大,意义突出,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证。招生宣传工作,关键是建立一支专业化、素质高、能吃苦的招生宣传队伍,这是提高招生工作效益的关键。本文基于高考改革的背景,梳理高校招生宣传队伍建设的价值和缺陷,探索高校招生宣传队伍建设的可行路径,以期提高高校招生的数量和质量。
关键词:高考改革 招生宣传队伍建设 问题 对策
2014年9月,國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工作目标。考试招生制度,从本质上而言,彰显公平公正、科学选才、终身教育的理念,是落实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制度创新,在具体的实施中,表现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势必对高校招生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假使不能及时应对、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招生宣传工作,必然会影响生源的质量。高校招生工作,离不开宣传,通过做好宣传策划、拓宽宣传渠道,能有效展现品牌效应和办学特色,成为高校吸纳优质生源的必要条件。高校招生宣传工作,说到底,人的因素是关键,能否建立一种精干高效、服务优质、总体稳定、专业性强的招生宣传工作队伍,将直接决定高校招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建设高校招生工作队伍,对于提高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招生宣传队伍的总体要求
(一)强烈的敬业精神
招生宣传,事关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尤其是到了招生季,要求招生工作人员要牺牲休息的时间,时刻保持与考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并在招生宣传工作中展现强烈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优质生源供给是高校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保证,事关高校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内在要求招生工作人员必须要敢于奉献、敢于担当,主动搭建与考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善用新媒介、活用新媒体,最大限度展现本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为考试和家长答疑解惑,做好、做细、做实服务工作。
(二)熟练的政策把握
招生宣传工作,对招生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极高,尤其是在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招生工作人员必须要吃准、吃透高校招考政策,熟练掌握招生人数、志愿设置、录取规则、历届录取分数线、录取人数、专业特色、本校与其他同类院校的比较优势等各种信息,并用接地气的、通俗易懂的方法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广大考生和家长。另外,在招生宣传过程中,招生工作人员还必须对本校的校园文化、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特色、就业率、升学情况、社团文化等信息“如数家珍”,以便对考生和家长关于志愿填报的疑难问题进行现场性答疑。
(三)专业的宣传技巧
高校招生工作既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工作,亦是一项专业性、技巧性工作。首先要对答如流,即是要在招生宣传工作开展之前,将历年招生宣传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概括、梳理,总结出共性问题的答案,以供招生工作人员参考。同时对本年度的招生工作形势作出准确的研判,为满足考生和家长的招考需求提供依据。其次要随机应变,招生工作尤其是现场咨询会会面对考生和家长的大量需求信息,如何更好地传递本校的办学特色与招生信息?如何给考生和家长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实现招生宣传工作的效益?需要招生工作人员具有灵活巧妙的办法,以考生和家长的报考需求为出发点,客观分析、认真解读、灵活处理、正面应对,方能最大限度地彰显招生宣传工作的效果。
二、高校招生宣传队伍建设的现状审视
(一)人员编制不合理
高校招生工作涉及到各个专业、各个层面、各个环节,需要配置专业化的人才,然而,在审视部分高校招生工作队伍建设时发现,由于高校内部对招生工作不重视,导致招生办公室的人员编制较少,部分高校仅有3-5个正式编制人员,一旦忙起来,就可能会出现“首尾不顾”的局面,尤其是招生季,为了应付招生,高校不得不从其他部分临时抽调人员来协助招生,但是,由于从事招生工作时间短,又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导致招生工作不理想,对高校招生工作质量和效益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培训机制不健全
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是一项全社会关注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针对部分高校招生宣传人员“临时抽调”或者二级学院分片包干的情况,难免会出现部分招生宣传人员专业化不够、服务意识不强、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不能透彻解释国家及本校的招生政策、仅熟悉本专业招生情况而不熟悉其他专业招生信息,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弱化招生宣传工作的效果,必须要对招生宣传人员进行必要性的培训,然而,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系统化、常规化的培训机制缺失,导致招生宣传工作的精准化、专业化受到挑战。
(三)激励机制不完善
如何通过有效的机制激励高校招生宣传工作人员,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提高招生宣传工作实效的关键内容。然而,在审视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激励机制时发现,招生宣传考核有待完善,突出表现为缺乏考核细则、缺乏激励措施,譬如:对于大学生参与招生宣传工作,未能将实践教学学分管理与招生工作挂钩,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招生宣传工作中“出工不出力”,对于二级学院的教师,未能将绩效工资与招生工作挂钩,导致部分教师将宣传工作重点放在本专业上。因此,构建科学完善的招生宣传工作激励机制,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高考改革模式下高校招生宣传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组建多元化招生工作队伍
针对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对于人员编制不足、工作负荷较大的问题,高校必须要高度重视,通过扩充校内编制、遴选优秀大学生、优化网络宣传渠道等方式,组建多元化招生工作队伍。具体而言,一是要组建校级层面宣传工作队伍,负责统筹全校的招生宣传工作,实现对本校重点生源的校级领导分片负责制,实行分管领导常态化对接,不断拓宽生源渠道。二是要组建二级学院层面宣传工作队伍,遴选二级学院6-8人专业教师,负责不同区域的招生宣传工作,聚焦重点生源地,采取吸纳更多的专业教师、教授来开展招生咨询、志愿填报、专业介绍等工作,为考生及家长提供专业化服务。三是要组建讲师团,选拔本校学术能力强、表达能力优、个人形象好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建招生宣传讲师团,把关于本校的招生政策、专业设置、就业情况、校园文化等制作成优质课程,遴选重点生源地区、学校进行宣讲,以强化宣传效果。四是组建媒体宣传队伍,遴选本校信息工程学院骨干教师和服务意愿强的优秀在校大学生,利用微信、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B站等媒介,开展在线访谈、现场访谈、直播互动等活动,定期发布招生宣传工作信息,并注重校园生活宣传,营造浓厚的线上宣传氛围,为增强招生宣传工作效果提供有利支撑。
(二)实施模块化招生工作培训
针对高校招生宣传队伍存在“临时抽调”,专业化不够、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必须要实施细致而系统的模块化招生工作培训,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开展常态化的业务能力培训,招生宣传人员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能力(对招生政策、招生信息、录取情况、本校教育办学基本情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机制、特色专业等掌握情况)、数据分析能力(对本校不同专业历年招生分数线、位次、招生人数等招生数据的分析能力)、媒介融合能力(对各类新媒介,包括微信、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B站等媒介的融合运用能力)、宣传创新能力(围绕本校人才培养特色、专业发展优势、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就业形势等开展宣传内容整合,创新招生宣传工作思维和方法)等,针对招生宣传工作的业务能力提升需求,采取講座、开培训班、邀请专家交流等方式,各个击破,逐项提高,使招生宣传人员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提高招生宣传人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招生宣传人员的服务意识。具体包括爱校爱生、微笑服务、耐心回答、细致服务、实事求是、以生为本等方面,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采取名家讲坛、校企合作等方式,强化校内培训,注重校外培训,不断提高招生宣传人员的服务意识,归结到一点,就是要真心、诚恳、耐心为考生及家长提供答疑解惑的服务,以便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凸显招生宣传效益。
(三)构建规范化招生考核机制
规范化招生考核机制,是增强招生宣传工作效果的重点内容。一是要规范考核细则,以招生工作实效为依据,按照分片包干的工作要求,对来校报到以县、市为单位,将本年度来校报到的人数与过去五年来校报到的平均数作为对比,超过平均数即为完成招生工作量,按照每超过5%为单位,对负责人、招生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奖励,并纳入年度工作绩效考核。二是对宣传团队和个人实施分别考核。宣传团队考核即对校级、院系招生宣传工作团队、讲师团、媒体宣传队伍等,以宣传效果、实施过程数据和生源质量等为基本考核依据,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实行团队推荐的方式,对在招生宣传工作中业绩突出、服务周到、敢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个人,进行评选予以表彰和适当奖励。
四、结语
在高考改革模式下,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必须要变 “等进来”为 “走出去”,主动服务、主动出击,积极做好招生宣传服务工作,通过组建多元化招生工作队伍、实施模块化招生工作培训、构建规范化招生考核机制等方式,着力提高招生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提高高校招生工作效率和效益厚实根基。
参考文献:
[1]李妍,刘智聪.高考改革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创新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9):86-87.
[2]鲍桂莲,刘春玲.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实效性及策略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11-13.
[3].高志.高校招生宣传队伍建设机制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09):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