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性教育

2021-07-21林文庆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隐性教育探究分析道德与法治

林文庆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為习惯和思想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关键的影响作用。文章围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隐性教育内容,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展开了具体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尝试从教学环境设置、优化教学方案设计以及拓宽隐性教育途径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性教育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期能够丰富和完善传统教学形势与内容,提高课程育人价值。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隐性教育;探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7-0163-02

Probe into the recessive education in moral and rule of law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

LIN Wenqing  (Fengzhongxin primary school,Yongding District,Longyan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 Abstract 】The primary school moral and rule of law course teach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behavior habits and ideology,in the daily teaching process for students to form a sound personality has a key imp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licit education content of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urriculum,and makes a concrete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urriculum.

Based on this,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and expound the hidden education in the moral and rule of law curriculum in primary schools from the aspects of setting up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optimizing the design of the teaching scheme and broadening the ways of hidden education,so as to enrich and perfec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situation and content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curriculum.

【Key words】Morality and rule of law;Recessive education;To explore the analysis

隐性教育是现代化素质教育的一种常见形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隐性教育的应用和实施是教师教学观念更新和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体现。在当前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按照传统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互动的设计,忽略了教学资源背后更深层次教育元素的开发和利用。基于此,有必要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隐性教育进行分析,为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健全人格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1.隐性教育相关概述

隐性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传统隐性课程相关概念逐步转化而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隐性教育的本质是隐性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延伸与完善,在素质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基础知识的教学,还是思想道德教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隐性教育的内容具有随意性、开放性等特点,其教育主体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这些教育特点共同构成了隐性教育的特殊性。例如,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家长需要选择的是指导孩子进行独立的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帮助。长期以往,孩子的独立性就会逐步形成,这种教育的方式就是隐性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实践中应用隐性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育人价值。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而言,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并未深入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就需要深入发掘课程教学的资源内容,将隐性教育落实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从而透过隐性教育对学生实施全面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隐性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遵纪守法的精神是每个合格公民的必备条件。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因素的影响,正处于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的形成时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引导极其重要,通过系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互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助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1)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综合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意识。通过教学活动和课程资源的有效融合,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促使现代化小学教育能够符合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因素的影响,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程隐性教育活动的实施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我们不乱扔》这部分知识教学为例,通过教学内容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不乱扔垃圾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些课程资源都是学生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场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规范学生的言行,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逐步融入到学生的观念中去。

(2)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课程资源中的深层次知识难以全面的掌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开展隐性教育的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程度,同时可以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花儿草儿真美丽》这一课时的学习过程中,通过隐性教育的实施指导学生多多接触大自然,对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生长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积极心态。在教学过程中将隐性教育和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的融合,可以使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的同时渗透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拉近学生与课程资源之间的距离,增强学习体验。

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隐性教育的策略

(1)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隐性教育环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为了能够最大化隐性教育的价值,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课本教学资源出发,综合利用课程教学内容,拓宽隐性教育的形式和渠道,多样化设计隐性教育的实施环境。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本教学资源中包含了丰富的生活案例,这些案例的背后都是真实可用的隐性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深入教材案例的本质,深挖其中隐藏的隐性教学资源,为隐性教育活动的落实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此同时,在构建隐性教育的环境过程中,除了发掘课本教学资源的价值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置,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下,提高课程教育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也是落实隐性教育的常用方式。在讲授某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转变传统讲授的授课形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和体验隐性教育的内容,增强课堂学习体验。借助这样多样化的隐性教育环境,吸引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隐性教育的活动中去,就某一问题和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在师生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推动隐性教育的落实。

(2)优化教学设计,提高隐性教育效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隐性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立足课程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需求,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从小学生认知特点出发合理化设计教学方案,确保隐性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保障其教育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细致掌握小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不断总结和创新教学策略,为学生学习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为隐性教育活动的进行创造机会。例如,在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一部分知识时,就可以设计如下学习情境:“刚刚校长开会决定,这节课以后就不再上道德与法治课程了,从今以后都是这样。”当教师宣布完以后,学生通常会表现出两种状态:第一种是为了不用上课而开心;第二种则是因为不能上课而生气。在学生走进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尝试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上课?校长有没有权利停掉学生们的课程呢?这样做有没有侵犯到学生的权利?”通过这样真实情景的构建,在学生的积极参与过程中促进隐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在讲授课本知识内容过程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单一说教式的授课方式,要将课本理论知识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经历相融合,引导学生从生活周边出发,认真体会和感受课本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增进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完成课本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利用教育环境和教学活动全方位的开展隐性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隐性教育的效果。

(3)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拓宽隐性教育途径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课本教材中的教学案例与资源都与实际生活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隐性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引入隐性教育的课堂中去,在提升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学习反馈情况,及时的找准隐性教育的时机,利用生活案例的讲解过程渗透隐性教育,这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拓宽隐性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也要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集体的探讨,同时将课本知识联系进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进行实践探究。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传遞正确的教育信息,引导学生对生活以及知识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这也是教师拓宽隐性教育的一种形式。在教师教学的引导下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活化学习思维,在隐性教育的实践互动中逐步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体验,构建完善隐性教育制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隐性教育的内容渗透在日常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换位思考,从小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角度出发不断整合教育资源,注重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逐步构建完善的隐性教育制度。例如,在讲解与“孝顺”相关的德育知识时,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场课内辩论赛,辩论的主题就是“我们是否能够帮助家长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在明确辩论主题的基础上,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辩论的小组,有序的搜集和整理辩论材料。最后通过辩论活动的进行,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思维素质进行有效的锻炼,同时加深学生对父母情感的理解程度,更加深入的感受到孝顺所代表的内涵。除此之外,在开展隐性教育的前期,教师要做好学生教育需求的调研工作,搜集相关的教育信息数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数据,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实践和体验。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逐步构建完善的隐性教育制度,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隐性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利用隐性教育的开放性、隐含性等特征,将日常课程教学和小学生生活学习进行有机的融合。从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营造隐性教育的环境以及拓宽隐性教育途径和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等多个角度出发,将隐性教育的活动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发挥出隐性教育的育人价值,整理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宗海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性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21):227-228.

[2]徐德元.重视隐性课程 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C].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8.

[3]黄志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性教育[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07):76-77.

猜你喜欢

隐性教育探究分析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基于整合高校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思考分析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网络媒体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探究
基于年级差异化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探析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新医改环境下医药企业财务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