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中的“因鱼下饵”定律
2021-07-21胡燕
胡燕
【摘要】班主任是连接、协调家校关系的纽带,和家长的交往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许多教育理论经常强调老师要读懂孩子需要什么,可我们面对的是懵懂的孩子,他们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吗?即使知道,这样的需要可能大部分来自家庭的影响。在家校关系有些紧张的今天,班主任其实不仅要读懂孩子需要什么,更需要读懂孩子背后的家长需要什么。
【关键词】家长的需要;沟通氛围;信任;家校合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儿童公共生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变革研究”(批准号:B-b/2016/02/59)及無锡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试验项目“教学即儿童研究的课堂教学创生行动”的研究成果。
最近在卡内基的《人性的弱点》里看到这样一段话:“夏日里,我经常去缅因州钓鱼消遣。我个人非常喜欢草莓和奶油,不过我奇怪地发现,鱼类竟然对这些人间美味不感兴趣,只喜欢吃虫子。所以每次去钓鱼的时候,我不会考虑自己想要什么,而是考虑鱼想要什么。我不会用草莓和奶油当诱饵,而是把挂着虫子的鱼钩伸到它们面前摇晃。”乍一听,这个故事所讲的似乎是三岁孩子都懂的常识,可我却在最近一年才明白。许多教育理论经常强调让我们读懂孩子需要什么,可我们面对的是懵懂的孩子,他们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吗?即使知道,我想这样的需要大部分来自家庭的影响。在家校关系有些紧张的今天,班主任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我们不仅要读懂孩子需要什么,更需要读懂孩子背后的家长需要什么。
一、谁的颜面里没有自尊
那是发生在上学期的一件事。孩子们在自修,我在批改练习册,批改到一对同桌的作业时,我发现他们的错误几乎一模一样,联想到前几天英语老师的告状,我隐隐觉得这两个孩子的作业习惯有问题。我当时就把两个孩子叫到讲台前,摊开他们的练习册,让两个孩子自己审视这两份作业,作业中已经用红笔圈画出了相似之处。我轻声问他们:“看出作业中的不妥之处了吗?”两个孩子把头压得低低的。我知道这种时候如果我纠结于找到事情的真相,肯定会花费许多的精力,而且未必有效果,所以我决定点到为止,没有过多的说教,只是让他们把自己的练习册拿下去,好好反思。这件事我自我感觉处理得比较有技巧,因为我没有追根问底一定要查明谁抄袭了谁的作业,也没有批评孩子半句,应该不会造成冤枉了某个孩子的结果,同时又起到了警示的效果。没想到,我刚回到家就接到了其中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她朝我嚷嚷说,儿子因为今天的事心情非常低落,晚饭也没有吃,听他的语气大有兴师问罪之意。我脑海中不断播放白天的一些画面,自认为没什么不妥之处:没有过激的行为,没有严厉的指责。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整个晚上我都在尝试和家长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我终于了解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家长去接孩子的时候听到我们班好几个同学告诉她:“你家某某某抄作业,被老师发现了。”设身处地为她想想,在众目睽睽下,当时她肯定接受了许多家长异样目光的洗礼,无地自容;而孩子肯定也是被许多同学指指点点,满脸羞惭。从这一角度再来反观我的教育行为,真的没有不妥之处吗?我进行了一次自我反思:抄袭作业固然不对,但能不能换个地方和两个孩子悄悄地谈,而不是在教室这样一个相对公开的地方。孩子们年龄虽小,但每天生活在学校这样一个小群体中,要面对优秀同学的压力,要面对老师的要求,还要背负家里人的期望,也会受到流言蜚语的侵扰,他们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作为家长呢,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现在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揭短,家长成了一位抄袭作业的孩子的家长,她的颜面尽失。虽不是我有意为之,却也是因为我教育场合不当造成的。
事情发展到这里,违背了我的本意,我需要的是纠正孩子的作业习惯,但家长需要的是颜面,孩子需要的是自尊。此时,在家长、孩子的眼中,纠正孩子的作业习惯,也就是老师的需要,成了最次要的东西。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好,家长非但不会配合老师的教育,反而会怨恨老师。带着这样的敌对情绪,以后我的班主任工作又该怎么开展呢?思考再三后,我决定勇于承认错误,把家长、孩子真正需要的颜面和自尊都还给他们。我通过电话向家长表达了我的歉意,并承诺第二天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澄清“抄作业”这件事只是一个误会。晚上,我再次接到了家长的电话,她感谢我的理解和良苦用心,并表示抄作业的事他们家长会配合老师进行教育。到现在为止,我再也没见过这对同桌交过相似度极高的作业。
这件事让我知道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只有与家长、孩子的需求高度契合,才能真正达成。
孩子是需要精心呵护的,但是不是呵护得越多就越好呢?当然不是。
二、外面的世界并不总是阳光普照
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是一个勇敢、积极、阳光、快乐的孩子,但生活中,从来不缺乏“过分语言”和“冷眼旁观”,如果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以强大到对抗外界压力,那孩子将脆弱得不堪一击。
这学期最后一天,送完孩子放学,我就被一位家长拉到角落里问孩子期末考试的情况,我委婉地告诉她,孩子的语文成绩未达到“优秀”这一等第。她听见这个消息后,脸色渐渐变得苍白,没过一会儿身子晃了晃险些倒下去,还好她用手扶住了墙壁。我见状赶紧扶着她进了保安室。家长坐定后整个人趴在桌子上,我搬了张椅子坐在她旁边陪着她。我想给她先生打电话,她阻止了我,她说她先生这段时间实在不容易,不能让先生再操心了。缓了缓,她气色恢复了些后就对我提出了一个要求:“胡老师,能不能拜托你在成绩单上给我儿子一个优秀?”这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些不好的联想,我听了心里非常不舒服,很想拒绝,但又担心她的身体状况。我没急着给出“行”或“不行”的答案,而是多给了她一些时间,追问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她叹了口气对我娓娓道来,由于疫情,孩子父亲的外贸公司已经半年没订单了,公司员工都是从他创业开始就跟着他的,他不忍心裁员,无奈之下,他们向银行抵押了他们的房子用来支付工资。而她自己刚刚动过手术,因为儿子面临期末考试,所以没有办住院手续,当天就回了家。这一切他们都瞒着儿子。我百感交集,可怜天下父母心,同时庆幸自己给了家长解释的时间。其实每个孩子背后的家庭都是一本厚厚的书,每位家长都有他们的无奈之处,看得出这位妈妈是真的心力交瘁。但同时我也看出了这位妈妈的问题所在:他家和学校只隔了一条马路,她坚持每天接送,甚至有时很早起床给孩子做好中午的午饭带到学校来吃。估计她今天向我提出这样一个请求不是为了她的虚荣心,也不是为了什么功利性的目的,单纯地就是想保护孩子,不想让孩子受到打击。我说出了我的猜想,并从妈妈的角度认可了她这一想法,我还举了几个我保护女儿的例子。我的现身说法引起了她的共鸣,她像遇到了知音一样,抬起了头,眼含泪水地看着我说:“胡老师,您竟然这么懂我。”她又说起了最近参加的一次亲子书信比赛,信的内容有关她儿子手臂上的胎记。我当时很愕然,那竟然是真实的,我从未把这篇征文与现实联系起来,原来这就是她儿子整个夏天都穿着防晒服的原因!
当然,这时候我也更加意识到了这位妈妈身上的问题。她营造了一个温暖的港湾,孩子在这个港湾中只感受到幸福和肯定,难过、伤心、害怕这些不良情绪在这个港湾中是不正常的,也是不被允许有的。那么这个孩子是不是真如这位妈妈希望的那样很快乐呢?答案显然不是的,孩子敏感又自卑,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告状、打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他说我……”。既然已经了解了这位家长的心理,也赢得了这位家长的信任,我坦诚地指出了家长的问题所在:“某某妈妈,现在孩子手臂上有胎记,你可以让他穿长袖;孩子成绩没达到优,你可以要求我改等。但,以你和他爸爸的身高来看,孩子以后未必会很高,你怎么办?交朋友的过程中,他和朋友产生矛盾了,你怎么办?他以后工作遇到困难了,你怎么办?即使自己当老板,也难免会像他爸爸一样碰到棘手的问题,你怎么办?孩子们是通过经历一次次挫折来提高抗压能力的,并不是把他保护在港湾里,就能培养出这样的能力来。”我也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告诉了这位妈妈,这位妈妈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之后我们又交谈了近一个小时,她再也没有提过改等第的事,只是在和我探讨当孩子知道自己的等第是“良”时该怎么引導。
学校内部和外部世界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学校里坐在我们跟前的孩子与我们在他们生活的小区里、家庭中看到的是同样的孩子,他们在学校里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从本质上说与他们在小区里、家庭中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是一样的。父母和孩子的教育关系对老师与学生的教育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作为班主任不能忽视这一点,多倾听家长的心声,解除他们的困惑,更有利于形成家校合力。
班主任是连接、协调家校关系的纽带,和家长的交往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我想,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必须先了解家长的需要,重视家长的需要,而不是经常把我们老师想要怎样挂在嘴边,这样更有利于建造和谐的沟通氛围,更有利于赢得家长的信任。最后我仍旧引用卡内基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普天之下唯一能够影响他人的方式,就是找出他们想要什么,并且教他们如何获得。”我们想要影响学生、家长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1]戴尔·卡内基.人性的弱点[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马克斯·范梅南.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