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下的激励机制构建

2021-07-21梁文侠

职业·下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构建

梁文侠

摘 要:混合所有制办学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走向深度产教融合的伟大创举;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想让混合所有制办学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兼顾各方利益诉求,平衡校企双方及参与者的利益关系,建立全面而完善的长效激励机制。

本文从我国现阶段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现状出发,对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下的激励机制要素进行分析,从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增强师资共同体意识四方面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下的激励机制的构建路径,使校企双方的合作顺利进行,合作动力增强,合作方式多样,合作成果斐然,以期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提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办学    激励机制    构建

混合所有制办学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决策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创新;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走向深度产教融合的伟大创举;是校企双方厚植发展优势,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深化校企合作、开创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一个飞跃;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益尝试;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现阶段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现状

自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以来,各类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尝试、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

实践证明,混合所有制办学使产权结构多元化、治理结构现代化、运行机制科学化、校企合作深层化,其优越性已凸显出来。

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领域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建立校内校企联合办学的二级學院“小混合”模式;另一种是以学校全资产与社会力量联合办学的“大混合”模式。

前者学校主体性质不变,管理体制不变,在管理中仍占主导地位;它仅是学校的一个特区,在人、财、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这种混合模式在公办院校中运用居多。后者多元主体办学,产权明晰,人才培养更贴近产业需求,内部治理遵循市场规则运行,这种混合模式在民办院校中运用居多。

当然,不论哪种模式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1+X”证书制度试点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激励机制要素分析

要想让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建立激励机制至关重要。

激励是在混合所有制办学过程中,为增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而采取的一大必要举措。激励包括激发和约束两层含义,即奖励和惩罚。奖励和惩罚是相对的两种激励手段,我们通常也称其为正激励和负激励。

正激励是对职工符合组织目标期望行为而进行的奖励,它促使这种积极向上的行为更多地出现,能够更好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负激励就是对职工违背组织目标期望行为所进行的惩罚,以使这种负面行为不再出现;惩罚使人头脑清醒,产生内疚感,认识自己的错误或不足,从而修正自己的行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是对立统一的,可以相互转化。

激励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只有建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机制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物质激励就是运用物质的手段使双方及参与者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精神激励就是在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属内在激励,包括向职工授权;认可职工的工作绩效;为职工提供学习和发展的平台;为职工创造进一步提升的机会;确保职工公平、公开地晋升;实行灵活多样的弹性工作制;制定适合每名职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紧密联系,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关键;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只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才能调动双方及参与者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混合所有制办学激励机制的构建路径

混合所有制办学要建立全面而完善的长效激励机制,必须兼顾各方利益诉求,平衡校企双方及参与者的利益关系。利益关系从源头上决定着混合所有制办学中产教融合程度的高低、校企合作动力的大小。

只有不断完善混合所有制办学内部治理体系,明确、规范、平衡校企双方的利益关系;增强校企双方利益共同体意识,相互满足对方需要,激发双方的办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健全考核管理体系,激发参与者的工作激情和热情,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的重点是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目的是建立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和能力,最终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1.在管理体制方面

混合所有制办学应实行理事会管理模式,成立理事会并制订《理事会章程》。

《理事会章程》是最根本、最全面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它规定校企双方产权关系和收益处置办法;对各主体的责任、权力进行准确的定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支撑、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内部结构。理事会是决策机构,拥有决策权、人事权和相应的办学自主权;理事会人员配置遵循交叉选派原则,按照各方出资比例分配理事会成员名额和投票权;理事会要想方设法从总量上扩大改革的红利,在保持分配比例的前提下使校企双方获得更多收益,维护校企双方及参与者的共同利益。

2.在运行机制方面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制度与运行程序,依靠制度和程序来推动工作。

校企双方要摆脱对教育的功利性追求和“官本位”束缚,严格遵循《理事会章程》,认真贯彻理事会决议,落实工作计划;制定《人事管理制度》《工资薪酬制度》《考核管理办法》《教学管理制度》《生产教学运行实施办法》《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等制度办法,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模式,达成教育教学与生产管理之间的平衡,既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生产实践,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实际,又要按教育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彼此能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营造良好的办学生态,真正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作为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落实到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全过程。

(二)密切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

在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下,校企双方及参与者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是不对等的。

只有不断换位思考,为对方考虑,满足彼此的愿望,成为利益共同体,才能实现双赢。

学校要消除企业“既得利益无法保障,失去话语权和生产控制权”的担心,积极配合企业到当地税务部门依法争取产教融合经济实体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要增强对校企协同育人的价值认同,将学校视为不可或缺的发展支撑和保障,为学校提供技术、设备、技术人员的支持和保障,发挥经济和市场优势,搭建教学实践平台,消除学校“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心。

在保障双方既得收益的基础上,再通过生产经营、课程开发、专业建设、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等创造经济效益,提供人才红利。

(三)制订科学的考核管理办法,健全薪酬制度

随着混合所有制办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理事会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人事制度与以教学为主的人事制度相融合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

学校选派的教师和企业选派的生产人员遵守同一管理制度,考核按同一标准一律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突出教学和生产业绩,实行严格的“奖优、罚懒”。

1. 在薪酬体系方面

学校选派的教师和企业选派的生产人员的基本工资既可按同一标准水平确定,又可按原单位的工资标准确定基数,但绩效工资及其他各种福利,则应完全根据生产经营及教学情况,纳入统一考核范围内按同一标准发放,根据教学和生产岗位性质、工作复杂程度、技术难度等因素,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原则上学校教师和企业生产人员的收入要高于原单位原岗位收入。

2. 在职称职务晋升、外出学习培训机会等方面

不论是对于学校选派的教师,还是企业选派的生产人员,都要一视同仁,共荣共生,让他们有自豪感、骄傲感和价值存在感。

(四)增强师资共同体意识

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教师是办学过程中教育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力量,所以增强师资共同体意识是构建混合所有制办学激励机制的关键。

1.师资身份的认同是激励的前提和基础

在混合所有制办学过程中,参与者主要是学校选派的教师和企业选派的生产人员,他们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践行者,扮演着“育人”的相同角色,属同一教学团队成员。

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中,他们虽工作岗位有可能不同但性质相同,同属于传道授业的范畴,为学生传播真理、传承技艺;教学生做人做事,所以应互认其身份,尊称他们为教师。

他们构成了产教融合的师资共同体,有共同的认知、共同的培养对象、共同的培养目标。经过努力,他们会沿着“双师型”教师方向共同发展。

2.教师价值的认同是激励的落脚点

混合所有制办学按照企业模式运行,每名教师都应独当一面,不論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或是一体化教学,各有各的职责要求和工作标准,只要工作量一样,完成的质量相当,彼此就应该享受相同的薪酬待遇,且高于实施混合所有制办学之前的水平。

无论是学校选派的教师,还是企业选派的生产人员,在个人职称职务晋级、先进评选等方面均享有同等权利,并优先于其他教师,体现出“双师型”教师的优越感和自豪感。

3.建立“特岗”机制,激发有作为的教师创新

在混合所有制办学过程中,可设立“技术发明试验岗”“技术改革先锋岗”“文明生产示范岗”“教学创新试验田”等岗位,理事会每年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一方面用于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另一方面对接产业创新链进行横向技术研究,转化研究成果,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服务;同时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为教师个体成长进行规划和设计,让“双师型”教师的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等活力竞相迸发。

4.科学认定办学成果,建立荣誉制度

荣誉是对“双师型”教师的价值肯定和导向引领,是不可或缺的。理事会每年需提供专门预算资金,开展办学成果认定工作,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主要标志。

通过科学的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理事会导评等方式,对在“特岗”及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优秀、成绩突出、成果显著的“双师型”教师予以表彰,授予他们特殊的荣誉,既要对他们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又要在同行中推广他们的绝活、绝技等成果,帮助他们将其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创造真实的价值。

四、小结

综上所述,只要校企双方及参与者共融共商,校企双方就会拥有职业教育重要主体的平等身份、友好合作的心态,就会抱有高昂的合作热情和激情,也一定会使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合作阻力减小,合作动力增强,也一定会实现合作方式多样,合作成果斐然的预期目标,让各方优势得到彰显,最终得以形成共享共荣的长效激励机制。

混合所有制办学激励机制的构建,必将激发校企双方办学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助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必将鼓舞校企双方及参与者勤奋努力、诚实守信、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终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与生产的结合、教学与劳动的结合,对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丹.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激励机制问题及对策[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

[2]郭婉绯.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3]常征,李松.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3).

[4]宋婷.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保障机制研究——基于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三国比较[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5]黄琳,隋国辉,王榕.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高校产教融合困境的破解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2).

(作者单位: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构建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激励机制在推拿手法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