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途径探究

2021-07-21丁映轩王权孙干

职业·下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丁映轩 王权 孙干

摘 要:本文分析总结了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辅导员    专业课教师    协同育人

一、研究背景

“课程思政”理念所倡导的就是“大思政”背景下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融入和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避免将思政育人和专业课教学割裂开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辅导员,但三全育人方针明确指出要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专业课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高职院校必须明确坚持专业技能和道德品质两手抓的育人目标,积极构建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实现互相促进、互相渗透、多元互补。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存在的障碍

(一)育人理念有待转变

高职院校近年来持续扩招,导致高职教育专业管理师资面临较大缺口,很多高职院校不得不引进相当数量的专职辅导员,尽管通过采取这一措施使高职院校专业管理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但相当一部分专职辅导员缺乏必要的专业背景,很难为所带学生提供就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专业指导等方面的足够有效的帮助。同时,新入职辅导员大部分都是职场新人,缺少工作经验,日常琐事耗费时间较多,无法保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专业课教师对德育工作重视度不高,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放在专业技能教学上,在专业课教学中贯穿思政教育的意识不强,甚至有少部分专业课教师不注意自身的举止言行,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二)育人环境欠佳

目前,推进协同育人的重要障碍之一就是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不少高职院校对于专职辅导员的考核集中在学风建设、评奖评优、资助育人、思政教育、班级管理等几个学生管理工作方面,辅导员参与学生专业课教育的工作很少被纳入考核体系当中,实际成效也无从评估。而一些高职院校对于专业课教师的考核,重点主要在传统的教学科研方面,而且在资金和激励方面对科研的重视远远超过教学,造成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重视学术科研,教学质量无从保证,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就更无从谈起。虽然部分高职院校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但落实不力,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缺乏足够的分享和沟通交流平台,很难开展有效的协同教育。另外,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两支队伍之间历来有着明显的界限,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辅导员就是“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才是“高校教师”,这种“专业壁垒”阻碍了协同育人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途径

(一)谋求“思想协同”,推动“全员”育人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在学风建设、思政育人等方面的协同推进,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工作任务的叠加。两支育人队伍的育人目标具有同一性,培养对象具有一致性,育人方法具有互补性,育人内容具有交叉性,其共同目标都是培养具有高技能、高品德的时代新人。所以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首先必须在育人思想上谋求协同,将“课程思政”作为教书育人和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理念,将两支队伍的关系理清,明确定位、职责、使命、担当,激发大家开展育人工作的活力和热情,构建有效的互动和沟通模式以及全员育人的框架体系,促进实现“1+1>2”的育人成效。比如尝试组织开展“学生工作与专业教学”座谈交流会、探索在专业课教师考核体系中加入“班主任工作”考核指标、构建专业课教师兼任“学业导师”机制等,以优化专业教学,不断提升育人效能。

(二)打造“协同格局”,促进“全过程”育人

要形成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协同育人的融洽格局,就必须在育人工作中找出两支队伍的同心圆和连接点,不但要让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在各自工作领域中互不影响,还要使二者在教书和育人工作中实现无缝对接,实现课程思政的“全过程”育人。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科技社团指导、创新创业指导、学业导师制等形式,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常态化对接,让专业课教师有更多的非课堂渠道和学生保持沟通交流,进而使其有更多的空间和平台去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再者,要积极开展学风班风建设反馈活动以及学工教务联谊交流座谈活动等,让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有保持积极互动、交流的平台,让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能够就服务学生、关爱学生等议题保持足够深入的沟通。组织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研究、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育人素材,并探讨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植入思政教育热点,從课堂内容着力,充分利用课程内容中的人物故事、专业历史、学科文化等为思政育人提供平台,将职业道德、社会责任、专业素养等思政元素无缝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的“全过程”推进。

(三)营造“协同环境”,实现“全方位”育人

要实现“全方位”育人,就必须构建大思政背景下的全方位协同育人环境。首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要实现育人环境的全方位互补和融合。专业课教师要在专业教学领域不断加强和辅导员的联动交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强化思想引领,通过担任学业导师和班主任的方式,将自己主要承担的第一课堂阵地逐步延伸到学生思想教育和引领中。辅导员的主要工作阵地是第二课堂,要通过第二课堂的策划、实施和积极反馈,积极掌握学生在第一课堂中的学习和成长情况,为进一步优化第一课堂提供依据和协助。两者之间同向同行、共同发力,将两支队伍、两个课堂的边界逐步模糊化、交叉化、融合化,实现育人环境的大协同。

参考文献:

[1]王慧.对高职高专类院校实行学业导师制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7(27).

[2]张远远.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机制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1).

(作者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简述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优势和工作要点
工科院校专业课教师实践培训探讨
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下专业课教师的机遇与挑战探讨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专业技能课程“两课”评比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