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7-21黄威黄瑞通练键勤

当代医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鼻窦炎皮质激素鼻腔

黄威,黄瑞通,练键勤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广东 惠州 516000)

慢性鼻窦炎为临床常见疾病,以急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者为高发人群,其主要症状为嗅觉减退、鼻塞、前额部疼、鼻涕增多等,病程较长,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单独使用药物治疗时无法达到理想效果[1]。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迅猛,内窥镜技术逐渐应用成熟,广泛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治疗中,已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在内窥镜技术治疗过程中,术野清晰,治疗效果显著。然而,尽管术式优点较多,但存在较高的复发率。有临床研究[2]表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添加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预防复发,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缺乏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相关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9~66岁,平均年龄(51.48±6.38)岁。研究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51.39±6.45)岁。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以《中华耳鼻咽喉》关于慢性鼻窦炎诊断为依据,出现咳嗽、嗅觉减退、前额疼痛、鼻涕增多等症状,经CT诊断确诊疾病;病情稳定;无手术禁忌证;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先天性畸形;脑出血;药物过敏;遗传代谢性疾病;精神疾病;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全身性感染;不配合本研究。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实施抗生素、减充血剂治疗,清理鼻腔分泌物,并给予基础疾病对症处理。使用Stryker鼻内窥镜及监视系统,术式为Messerklinger术式,摘除鼻腔息肉组织,摘除钩突、筛泡,结合病情实施前筛,开放全筛、全蝶筛样,可采用中鼻甲成形术或切除中鼻甲;若患者鼻中隔偏曲影响鼻窦鼻腔同期引流,实施矫正手术;若患者为鼻甲前端肥大或息肉样变,需实施下鼻甲成形术或骨折外移或切除下鼻甲。术后,使用膨胀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且在术后2~3 d取出。术后使用止血药物、抗生素治疗,持续3~5 d,出院后实施鼻腔冲洗、鼻腔类固醇激素、黏液促排剂等治疗。整个治疗过程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布地奈德鼻喷治疗,每天10μg。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3个等级,体征与症状消失,检查可见窦口正常开放,黏膜光滑,即为显效;体征与症状改善,脓性分泌物少量流出,诊断可见窦腔黏膜存在水肿与肥厚,即为有效;不符合以上情况,即为无效。②统计所有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包括鼻中隔和下鼻甲粘连、眶周淤血、上颌窦开口狭窄。③两组均随访1年,统计复发情况。④使用调查问卷,统计两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疾病种类,分析治疗效果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复发率比较 1年后,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复发率比较[n(%)]

2.4 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疾病类型、术后治疗药物、年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n(%)]

2.5 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效果与疾病类型、术后治疗药物、年龄相关(P<0.05),见表5。

表5 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由肾上腺皮质束带所分泌的甾体激素类物质,主要参与机体的脂肪、蛋白质、糖的合成和代谢过程,且具有抗休克、抗病毒、抗炎等功效,有效提高免疫功能[3-4]。目前,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类疾病的治疗中广泛使用,与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类药物比较,其效果明显更佳,药物的作用机制更具有科学性。糖皮质激素不仅可治疗哮喘疾病,在治疗其他疾病时也具有显著效果,如慢性鼻窦炎[5]。慢性鼻-鼻窦炎表示鼻腔内部、鼻窦黏膜组织发生慢性炎症反应,且鼻部症状存在时间>12周,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降低生活质量[6]。目前,临床在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时可采用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鼻内窥镜手术具有显著治疗效果。鼻内窥镜手术是指在鼻内窥镜下,对鼻腔、鼻窦、鼻咽等进行手术[7]。医生通过显示器观察术腔,面部、外鼻无切口,不影响面部的美观。有研究[8]指出,鼻内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术野清晰、术后恢复快、组织受损小等优点,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不仅能有效且彻底的清除鼻窦病变,还可有效保留鼻腔鼻窦功能,最大限度治愈患者,改善预后。尽管该术式具有较多优点,但术后配合药物治疗可改善治疗效果。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术后用药情况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效果与疾病类型、术后治疗药物、年龄相关(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治疗效果受到术后治疗药物的影响。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炎症因子作用,进而减轻嗜酸粒细胞刺激鼻黏膜组织,有效治疗疾病,并预防复发[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在使用鼻内镜技术进行治疗时,年龄、术后治疗药物、疾病类型影响治疗效果;术后采用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防术后复发,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鼻窦炎皮质激素鼻腔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鼻腔需要冲洗吗?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
升麻解毒汤治疗慢性鼻窦炎25例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