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观结构化考核模式在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2021-07-21李慧敏封海霞刘畅张莉芮冶昊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中位考点

李慧敏 封海霞 刘畅 张莉 芮冶昊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1.神经内科;2.护理部;3.肿瘤科,江苏 南京 210009)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高等护理教育的重大突破,为我国培养高级护理人才奠定了基础[1]。这种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对护理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潜在知识做充分评估和评价,还可以评价护理实践的有效性等[2]。但由于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起步较晚,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目前的培养要求。如何探索更适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模式成为我国护理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主题。针对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本研究通过客观结构化考核模式,目的在于提高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落实、护理评价及护理操作能力;从而培养拥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同时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常见护理问题,并能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东南大学护理硕士专业学位2019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11名。其中包括全日制学员3名及非全日制学员8名。

1.2方法

1.2.1成立考核小组 由5名护理专业的教师组成考核小组,其中副高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中级职称(主管护师)3名。考核小组成员均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在职护士长,为案例的编写及考核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2.2编写案例 考核小组成员结合临床实际编写案例并提出以护理程序为主线的考核内容,分为考官版和学生版。编写案例以某专科疾病的诊治过程、专科护理过程为主,要求考生通过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操作、健康指导5大方面内容进行分考点模拟临床实际考核。同时编写标准化答案。考核设置的问题举例如下:专科护理评估有哪些?请列出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有哪些?现该患者由急诊送入病房,遵医嘱给予患者使用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请完成该操作。该患者如何进行健康指导?

1.2.3考核措施

1.2.3.1第1轮考核 利用编写的案例进行结构化考核。分别设置实境模拟考核场景。通过给出标准化病人呈现的主诉及症状体征,考生会得到相应的考题。在每一个考点需要完成对应的考核,按模拟考点顺序从考点1到考点5依次进行考核。每个考点独立分开,排除考点之间存在的干扰,模拟考核考点设计和相应考点分值设计(总分100分)。考核过程由考核小组的5位成员分别负责5个考点,最后汇总得分。考点设计和相应考点分值图,见图1。

图1 模拟考核考点设计和相应考点分值图

1.2.3.2学员针对性提问和总结汇报 经过第1轮考核,由考生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获取相关专业知识,通过PPT的形式汇报所提出问题的参考答案。

1.2.3.3教师针对性点评讲解 以“高级健康评估”课程授课模式为例,将该课程改革成案例教学的形式,引导和锻炼学生应用护理程序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共设置了5个案例,每个案例共设计3次课。1个案例选出主席1人,记录员1人。教师的角色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按护理程序模式,发掘案例中的关键词,提出主要问题,并主动思考及查阅资料和解决问题。

1.2.3.4第2轮考核 通过新教学模式授课“高级健康评估”课程,学生进行第2轮的考核,仍采用第1轮考核的案列和考核模式,对学员所掌握的知识及技能再做一次综合性评价。

1.3评价与反馈 两轮考核完成后,学生填写反馈表,反馈表内容包括该考核模式对临床实际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处理突发情况的应急能力及对标准化病人表现的满意程度等进行打分。

2 结果

2.1第1轮考核成绩 第1轮考核总体较低,总分平均(45.9±8.8)分,其中护理评估中位得分10分,护理诊断中位得分5分,护理措施中位得分8分,护理操作中位得分11分,健康指导中位得分12分。

2.2第2轮考核成绩 第2轮考核总分平均值为(84.5±3.2)分,其中护理评估中位得分14分,护理诊断中位得分11分,护理措施中位得分24分,护理操作中位得分16分,健康指导中位得分19分。两轮考核成绩情况,见表1。

表1 两轮考核成绩情况 分

2.3两轮考核得分比较 经t检验分析,第2轮考核总得分平均值显著高于第1轮考核(t=-13.693,P<0.05)。经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第2轮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操作及健康指导各项得分中位值也均高于第1轮(P<0.05)。见表2。

2.4考生的反馈情况 通过对考生关于该考核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考生对考核模式提升临床实际能力方面、临床思维能力方面、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处理突发情况的应急能力方面以及对标准化病人满意度方面,均有较高的评价。见表3。

表2 两轮考核各项目得分比较(P25,P75) 分

表3 考生对客观结构化考核模式的反馈评价统计表(n=11) 例(%)

3 讨论

3.1实施客观结构化考核模式符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提升需求 从第1轮考核成绩来看,2019级研究生1年级阶段的11名研究生在基础知识方面虽有优势,但由于缺少临床实践,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目前护理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适应临床需求及发展变化等,因此采取与其能力需求相适应的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的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硕士生处于同一课程设置体系,未能明显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特色[3-4]。客观结构化考核模式的实施,对传统的单一培训与考核的模式进行改进,在临床实境中予以实施。个性化的真实病例,有利于考核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评估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沟通能力、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力、动态健康评估和结合实际对护理需求分析的能力,符合考评的要求和重点[5-8]。

3.2实施客观结构化考核模式有助于促进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经过第1轮的考核,考官对考生列出一定范围的学习目标,由考生主动思考,并提出具体的针对案例急需解答的问题。学生经过查阅资料及文献获取相关专业知识,并通过PPT的形式汇报相应问题的答案。有学者[9-11]认为,有兴趣、有热情的情境才能让人们真正地思考,在这种自发的思考并提出关键问题并主动解决的模式下,学生才能够做到积极思考和努力创造。这与本文采取的培养模式具有一致的目的性。也有学者[12-13]应用交互性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在护理研究生课堂上应用交互演讲法、多向互动教学等开放性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有效性;当课堂主角是学生,老师仅仅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提升其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勤于思考等能力,同时也能突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优势及特色,为他们将来进入临床需具备的综合能力奠定好的基础。

3.3客观结构化考核模式有利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完善,促进教学相长,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 应用客观结构化考核的两轮考核成绩比较,显示该培养模式的实施,学生无论临床思维能力还是实际操作能力均有所提升。据目前调查研究[14-15]分析可知,护理专业硕士导师亲自带教较少。同时在临床中虽然临床护士可以指导研究生临床实践知识,但缺乏高水平的护理研究和医学知识,造成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汲取更深层次的临床理论及实践知识受到限制,不利于护理专业硕士生护理实践的开展[16]。而本研究中的培养模式弥补了这一缺点。来自于临床一线的教师和研究生导师直接参与培训和考核,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能力,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这亦促进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达成,为客观结构化考核模式的落实提供有利的条件及切实的教学环境。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反馈、评价及提出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及针对性解决,促进教学的改进,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4 小结

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非常有必要的[17]。各高校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上大多采取系统理论学习、护理教育实践、护理管理实践、临床轮转护理实践、专业方向护理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但临床能力考核方式上并无统一标准[18]。客观结构化考核模式作为考评方式已应用于培养和考核医学硕士研究生、临床护士、护理专业本科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中。我们应不断完善及改进我国护理硕士培养的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使传统考核与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相结合,以完善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考核体系。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中位考点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直线运动热点与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