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课程案例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021-07-21杨秋怡
杨秋怡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一、引言
作为应用型语言和功能型语言的承载体,商务英语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体现了专业性强、实用性强、针对性强和目的性强的“四强”特征。商务英语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商务沟通能力、商务业务解决能力、商务技能运用能力等综合专业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综合专业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懂得知识和技能的增值、运用和迁移,引导学生能力的发展:包括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美国大学核心教育理念的批判性思维能够有效促进商务英语学生综合专业素质的培养。目前,我国外语界的学者提出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存在“批判性缺席”的现象[1][2]。文秋芳和周燕的研究表明外语专业学生毕业时的思维能力明显低于其他专业学生[3]。郭富强指出:由于外语教学的固有规律,加上我们思想上的疏忽,以往外语教学只注重模仿、复现、机械记忆,导致了学生思辨能力薄弱的现象[4]。刘晓民提出大学英语教育一直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5]。李颜指出目前大学英语课堂的训练仍然以听、说、读、写、翻译等基本的语言技能训练为主[6]。因此在商务英语课程利用案例分析来培养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批判性思维
(一)批判性思维定义
“Critical Thinking”即“批判性思维”于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提出。自此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赋予了“批判性思维”丰富的内涵。美国批判性思维开创者之一的Ennis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准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个人判断,从而为决定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进行合理决策的思维活动[7]。被誉为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的Dewey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面对各种信念或者假设,理解其支持的基础和理由以及进一步对其推导出的结论所进行的积极周密的探究、深思和钻研的一种思考[8]。Paran在语言教学领域提出批判性思维是高层次的理解、领会并且灵活运用知识和技巧并组织信息的认知过程[9]。Halpern指出批判性思维是分析、整合、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这些能力的一种倾向[10]。综合而言,批判性思维是学习知识、筛选信息、分析条件、综合情况、做出判断和推理从而解决问题的高层次认知思维模式和能力。
(二)批判性思维的构成
批判性思维由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这两方面构成[11]。批判性精神是指有意识地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态度、意向和倾向,包括以下6方面:独立自主、充满自信、乐于思考、不迷信权威、头脑开放、尊重他人。批判性思维技能是以形式逻辑为主的一系列技能。综合国外专家的意见,以下8种技能被纳入批判性思维技能: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判断证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判断推理的质量和逻辑一致性,察觉出哪些已明说或未明说的偏见、立场、意图、假设和观点,从多角度考察合理性,在更大的背景中检验适用性,评定事物的价值和意义,预测可能的后果[12]。
国内学者文秋芳和孙旻关于批判性思维核心技能与分项技能分类的一份列表能够更清晰地呈现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内涵[13]。
?
三、案例教学在商务英语课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一)案例教学定义
案例教学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始于哈佛商学院并在MBA教育中不断地进行推广和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案例教学是一种利用案例作为知识传输的媒介,以案例的具体情况和任务作为知识的切入点和讨论的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场景,老师布置相应的任务和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讨论和研究课程知识当中有争议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及其深层次的意义,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解决问题。
(二)案例的真实性培养批判性思维
商务英语课程是以英语作为载体学习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课程。商务英语课程不仅培养学生在商务情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案例是人们在生活工作过程中经历的包含了问题的集合体和错综复杂的意义事件的事实陈述,一个典型的案例记录了商业活动参与者面临的众多商业问题。国内学者郑金洲提出案例不是从抽象的、概括性的理论当中演绎出来的事实[14],而是真实地还原了实际情景。案例一般是以真实情景作为背景材料,因此能够使讨论者置身于现实情景当中并引起兴趣。案例具有融入性因子。案例使讨论者以当事人的角色融入到案例中;将人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纵横交错的情况和条件融入到案例中;将各种解决方案的动力推动因素融入到案例中;将决策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融入到案例中,最终产出最优决策。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以立体、可触和有趣的方式展现于讨论者。由于案例具有真实性,真实地再现了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每个问题又包含各自的子问题。每个案例像一颗多枝分叉、盘根错节的大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合理性,能够不断地将问题引向纵深。案例是一个问题镶嵌、层层推进、寻根探知的现实载体。杜威认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并刺激求知欲和批判性思维。对问题的投入越多,所需要的思考就会越深,越全面,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案例真实的特质能够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并且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激发学生对事物持有开放态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培养批判性思维
案例是现实生活问题集合的再现,是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的手段,具有可操作性、实施性和可迁移性的特点。案例的实施过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案例的实践性不仅仅局限在该案例的讨论、分析和解决,更是将案例发生的层叠事件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进行批判性思维的锻炼和培养。
在商务英语课程当中,英语是案例呈现的媒介。学生首先需要利用英语这一语体工具阅读案例,识别案例内容,透彻理解整个案例,并准确阐释案例中的各项信息和含义。紧接着学生要根据教师给予的案例任务问题进行探讨。给予的案例任务须具有以下特点:1.解决方案具有复杂性。方案的获取不是简单的单一案例信息索取,即依靠某一案例信息就可以直接轻松获取解决方案,而是几个信息条件的叠加、比较和论证。2.解决方案具有多样性。即没有一个固定的解决方案。只要证据准确可靠,分析合乎逻辑,论证合理充分,有理有据,可以有多个解决方案。3.解决方案的探讨性。由于案例的错综复杂,解决方案的讨论过程能够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撞击,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各角度进行探讨,具有探讨的深入性。4.解决方案的综合性。解决方案的获取是需要综合、灵活运用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
明确需要解决的案例问题后,学生首先需要对案例的信息集合迅速地归类。此时学生粗略地把信息归为三类:重要信息、次要信息、无用信息。通过信息归类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抓住案例的中心思想和关键信息,并能够对案例进行信息的浓缩和整体的描绘。在完成利用英语对案例进行信息筛选和信息构建的步骤后,学生接下来须在信息筛选的基础上对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进一步比较和区分,从而截取解决案例问题最有价值的关键信息。
在搭建好信息支架之后,学生开始组织理据的过程:即根据需要解决的案例问题通过4种对话形式(即自我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个体与资料对话)进行识别、搜寻和筛选支撑论断的理据,。自我对话是指学生抽取自身认知中有关案例问题解决的相关理据信息,并以此作为基础展开推理。生生对话是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个人认知的理据信息进行分享和传播,以公开的形式对个人理据信息进行探讨、论证、排疑和确认。师生对话是指在学生出现分歧陷入僵局、出现疑惑无法解决、出现偏离案例讨论的情况时,教师以平等的探讨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引导讨论。Lang将引导讨论的技巧划分为11种类型:启动讨论、获得信息、澄清观点、确认观点、转移注意力到相关的论点、强化辩论、解决争议、改变讨论方向、提出假设的建议、激发抽象思考、结论[15]。教师可以根据每组的具体情况灵活组合运用引导讨论技巧以协助小组成员寻找案例解决方案。个体与资料对话指的是学生为了解决案例问题,在个人认知、同伴探讨以及教师介入都无法满足充足理据的获取时,对缺失理据资料的查询、搜集、筛选和总结。经过处理信息、讨论作出尝试性的假设、收集资料、作出更准确的预测、收集更多的信息等一系列的循环后形成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案,预测各种方案可能的结果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对此进行解释,以便自身和小组成员检验已做的分析、推理是否合理、符合逻辑和适用。案例讨论小组综合各组员的意见和方案后获取该组的最优选解决方案。每个小组的优选解决方案不尽相同,有些小组可能会出现多个优选解决方案。
各小组的优选方案还须通过英语这一媒介以报告、演示、角色扮演等形式向全班进行展示。每组的优选解决方案将放在集体域中进行验证和论证。这种形式的案例解决方式输出是学生批判性思维成果的一个语言表征体现。学生在准备输出的过程中会经历信息筛选、逻辑排列、区分因果、综合比较、分类层次、对比差异、关联顺序、组织结构等一系列的思维技能活动以呈现易于被理解和展示效果更好的优选方案。在每组进行优选方案展示时,其余各组须记录展示小组的优选方案,着重对记录有疑惑或者希望深入了解的信息向该组成员提出,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评价展示小组成果。此过程培养学生检查、质疑和评价他人理据和论证合理性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能力。在所有小组展示完毕后,每个小组根据之前的探讨对自己组的优选解决方案进一步进行检验、反思、补充、完善和修订。检验自身的观点和论证,反省个人的知识局限、成见、情感、价值观、态度等,及时纠正和改进。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总结,探索解决案例问题过程中所蕴含的原则、思路、方法和规律等,以便学生分析和解决案例的能力得到提升,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其在专业领域中获得的批判性思维的态度和技巧。
(四)案例教学的开放性培养批判性思维
案例教学的开放性体现在解决方案的开放性和学习方式的开放性这两方面。解决方案的开放性指的是解决方案是多元化和不确定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案例的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创新思维、另辟蹊径、求同存异。只要证据准确可靠,判断推理的质量和逻辑一致,论证条理清晰,得出的解决方案在现实中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性,都是符合要求的。解决方案的多元化倡导思维横向和纵向的双向、深入的发展和延伸。思维的每个节点经过信息的接受、汇聚和融合后衍生出更多的触点,不断地呈现发散性的状态。这种开放性更注重学生在寻求案例解决方案过程中思维方式、信息处理、逻辑判断、辩证分析、总结归纳、决策筛选、沟通交流等综合性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结果。
Lang提出的案例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的整个过程,刺激学习者的主动性,每位学习者都有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权利和责任[15]。学习方式的开放性有别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和以“教”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案例教学倡导的是教学相长和探索式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相长是一种宽松、民主、公平、友好的学习氛围。李秉德提出在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更愿意思考和回答教师的问题[16]。在案例教学的商务英语课程中,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复印机,不是简单地把知识输入学生的头脑,而是促进知识和能力融合的桥梁。通过向学生呈现合适的案例,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案例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辅助学生解疑答惑,促使学生形成解决方案,帮助学生验证解决方案并总结方法规律,培养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精神和思维技巧。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挑战教师的权威,对教师提出的观点进行反驳、质疑、探讨和论证。同时教师的批判性思维也会得到锻炼。教师是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共同推进案例解决方案的获得。由于案例解决方案的多样性,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创新性想法。这些创新性想法是教师不曾预设或者预见过的。这时需要教师立刻调动认知中的相关信息和知识,迅速对这些创新性想法进行评估、论证、预设和引导以对这些想法做出评价。教学双方都保持开放的头脑,相互学习。探索式的合作方式是案例教学的另一大特点。大量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态度,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17][18][19]。学习者的合作学习非常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在商务英语课程中,合作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小组内部的合作,一个是小组外部的合作。小组内部的合作是指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寻求案例的解决方案,每位组员轮流充当组长。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明确的学习方向,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案例的研讨。为了获取解决方案,小组内部分工合作、收集信息、集思广益、意见交流、头脑风暴、商讨辩论、质疑分析、学会倾听,对不同的意见进行思考和论证,尊重他人不同的意见。组长还要统筹安排、管理组员、解决冲突、调节意见、掌管全局。小组外部的合作是指在每个小组获取了各自的优选案例解决方案后向全班进行展示。在展示阶段,各组的优选方案为全班共享。此时每组优选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将受到其余各组的检验、质疑和论证,并向更优化的解决方案推进。各小组相互合作得到更优质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利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批判性思维也随之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