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画图策略的运用
2021-07-21王旭斌
王旭斌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治平学区马合小学 甘肃 静宁 743400)
前言
画图在学生的意识印象中,具有更为直观、形象化的特点,小学四年级作为小学阶段的承接年级,学生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现象,利用画图策略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数学学习问题,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1.画图为辅助,将模糊的知识点展示清晰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初期阶段,个体理解偏差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对于文字题目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对此教师可以采取画图策略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文字题目,转变为更加清晰具体的画图题目,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从而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目的。
比如在求解“红旗镇原来有一个宽20m的长方形停车场,后面因为经济发展,政府决定扩建公路,这样下来停车场的宽度减少了5m,这样下来停车场的面积减少了150m2,请问现在的停车场是多少平方米?”这道题的已知条件相对比较多,如果简单的查看题干框架也较为复杂,很多学生在面对这样相对抽象的题目的时候,会感觉到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题目的已经条件画出来,并且引导学生将未知的条件打上问号,逐步的进行解决,在课堂的教学引导中,学生们画出一幅图。长方形的那个用这种解法正比例面积除以宽等于长,宽为5m对应面为150m2而减少后宽为20-5=15m。
150÷5x(20-5)=450(m2) 150×[(20-5)÷5]=450(m2)
解:设现在面积为xm2
x:150=15:5
5x=150x15
x=450
通过画图作为辅助,学生能够能见快速的、准确的理解到题干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顺逻辑思维,顺利解决该问题。
2.以画图为桥梁,将抽象的问题转变具体
心理学研究曾经表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大多数时候是这样的一个过程,第一步动作感知、第二步前运算、第三步具体运算、第四步具体运算、最后一步则是形式运算。这是一个不能够调换顺序的过程。而画图策划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则可以有效的运用到这个点。教师可以借助画图作为桥梁,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逻辑认知,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教授《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这一章节的内容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的一道教学题,假设我需要一个深度为五厘米的长方形无盖的笔盒,现在有一张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的纸板,需要怎么做呢?笔盒的体积又是多少呢?这样的问题同时抛出两个思考的点,一个是怎么做,一个是怎么计算?这样抽象的题目通过想象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画出笔盒的模型示意图,然后在进行理论计算,通过图画作为引导,学生们很快就能计算得出笔盒的体积是30×10×5=1500cm3。为了进一步加深印象,教师还可以接着提问:现在提倡环保不浪费,那么请问如果充分的利用这些纸板,笔盒的体积又是多少呢?很快又有学生算出:35×10×5=1750cm3。通过这样实际的、贴近生活的案例,步步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3.让画图为思考搭建平台,化繁琐为简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画图的策略,通过画图为学生的思考搭建简易的平台,不仅能够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简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深入理解能力。在学习时间和距离相关的问题时,很多学生会出现无法有效转化题干信息的情况,如果题目的未知信息变多,那么这一类型的题目,很明显的就会增加学生犯错的几率,针对这样类型的题目,教师可以通过表格和图画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知识点整合,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取题干信息,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
譬如教师可以举例一些跟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话题,如:李晓明同学回家的行程是这样的。(如图所示)请问李晓明同学从学生走到家中一共花费了多长时间(分钟),他从家里到学校的距离又是多少米呢?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的出行记录表,然后设置问题给自己的同桌,让学生之间沟通合作,共同学习、互相分享学习思路,借助主观的图片形式,让学生对于时间和路程这类问题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基于生活、也能让生活问题化繁为简,从而明白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步达到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
4.总结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项基础性的教学科目,在这个长久的教学环节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加的充满耐心和斗志,不断的和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有效的斗争。以画图为例,让其成为一种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育事业将走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