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

2021-07-20吴明娥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互联网+互联网

吴明娥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基于西南政法大学本科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具体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指出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0.025

0 引言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理念后,创新创业就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则显得至关重要,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创新创业热潮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必然将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处推进。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就成为高等院校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展开调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完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与能力。

1 问卷设计与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对西南政法大学本科学生展开调研,实际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4份。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受访学生包括法学专业51人(本科二年级,男生32人,女生19人),审计学专业46人(本科三年级,男生20人,女生26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87人(本科二年级47人,三年级40人;男生41人,女生46人)。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学生均表示上过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西南政法大学将《创新创业基础》作为必修课程纳入到了本科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同时针对各专业特色开设了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其他课程。例如,经济学类专业还开设了《互联网金融》《项目投资与评估》《电子商务》等与创新创业有关的课程。

在调查学生“对创新创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程度如何”时,25.0%的学生选择“一般了解”,65.8%的学生选择“不太了解”,还有9.2%的学生选择“完全不了解”。可见,由于创新创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较为广泛,学生对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多。当进一步问及学生“目前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是否有助于提高你的创新创业能力”时,72.8%的学生选择了“一般”,还有19.0%的学生选择了“没帮助”,只有8.2%的学生认为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对提高他们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很大。这说明,目前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的实际效果有待提高。为了进一步探明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情况,我们对其教学形式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类教学形式中“理论学习”占92.4%,“案例学习”占68.6%,“小组演练”占53.9%,“仿真实验”占47.3%。可见,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是目前创新创业课程主要的教学形式。当问及学生“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时,26.1%的学生选择了“积极参与”,48.4%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参与”,还有20.1%和5.4%的学生分别选择了“参与很少”和“无参与”。这说明,学生在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并不高,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意愿则是关键问题。

我们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自主参与情况展开了调查。当问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否重要”时,82.6%的学生表示“很重要”,13.0%的学生表示“一般”,而4.4%的学生选择了“不太重要”。可见,大多数学生已意识到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针对“毕业之后有没有自主创业的想法”的问题,78.3%的受访学生选择了“没有”。可见,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创业的意愿并不强烈,这可能与创业资源匮乏、创业经验不足、创业风险较大等因素有关。进一步调查显示,35.9%的学生表示参加过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竞赛活动,而64.1%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而在参加过的学生当中,61.4%的学生表示,参加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竞赛活动对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很大”,26.6%的学生表示“一般”,12.0%的学生表示“没帮助”。这说明,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竞赛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而言,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的学生比重较低,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意识。同时,当问及学生“是否了解政府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的相关优惠政策”时,17.4%的受访学生选择了“一般了解”,31.5%的学生选择“不太了解”,还有51.1%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可见,虽然政府通过提供各类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但相关政策落实效率不高,在校大学生针对相关政策并不十分了解。

另外,我们也对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或工具开展创新创业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当问及“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应用到互联网资源或工具”时,84.2%的学生选择了“是”。可见,“互联网+”已逐渐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进一步地,45.7%的学生表示有利用互联网资源或工具开展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自主性学习,而剩下的54.3%的学生则没有利用互联网开展自主性学习。这说明,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自主学习意识还不够强。

2 对策建议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具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大多数学生还未形成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意识,也缺乏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因此,高校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利用互联网的各种资源展开创新创业能力的自主培养。同时,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以提升实战经验。

其次,在创新创业的教学体系上,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待提高,仅仅采用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创新创业这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因此,高校和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将“互联网+”技术全面应用到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中,并对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进行系统科学的设计与安排,积极探索适合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新模式。

再次,政府优惠政策是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但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和落实效率还有待提高。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强相关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在高校的宣传和解读,激发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动力。同时,地方政府也应继续加强高校与各类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加大资金支持,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各类社会投资的对接平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創新创业空间,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3 结语

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过程。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高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大学生,应利用互联网资源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自主性学习与培养,提升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和实战经验;作为高校,应不断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探索适合“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新模式;作为社会,应为大学生提供完善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动力,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出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毕继东.“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模拟实训课程改革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3).

[2]于文超.互联网背景下“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

[3]王静.“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和发展探索[J].商讯,2020,(3).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