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培养农村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措施探究

2021-07-20张振鹏

天津教育·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小学教学实践

张振鹏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教学,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思想认知观念,使其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远大志向与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与进行的重要使命之一。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从自身出发,为学生树立榜样;将价值观引导与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为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9-0171-02

【Abstract】Infiltrating the cultivation and teaching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eaching practice can enable students to form correct and positive ideological and cognitive concepts, so that they can establish lofty ambitions and goals to contribute to socialist construction, which is the development and conduc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One of its important missions. In the Chinese classroom of rural elementary school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implement the infiltr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teachers should start from themselves when teaching, and set a positive example for students; conduct value guidance and knowledge learning and practic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provides guarantee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 values.

【Keywords】Rural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Teaching practice

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家长外出务工,留守现象较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得到来自家长有效的引导与关怀,在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上容易出现偏差与问题,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大的阻碍。因此,为了有效避免此类情况的产生,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观念与行为进行引导,其中语文作为主要教学科目,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保障其健康发展。

一、深入研究教学需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集中反映,其渗透进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认知进行引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观念的培养,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与目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传输与培养,教师应当从教学的目的与需求出发,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的观念,对教学活动做出调整与完善,为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发展提供思想上的支持。在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学生思想认知的健康发展,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行培养与提升,通过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对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教育意义即保障学生形成牢固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与理解,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推动学生的发展提供思想上的指导。

二、规范教师自身言行,为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榜样

在与学生的接触与交流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思想与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形成引导,对学生的发展造成影响。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以及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农村地区的学生大部分处于留守状态,在家庭教育缺失的前提下,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发挥自身的教育与培养作用,通过规范自身的言行与思想,为学生树立积极正向的学习榜样,使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认知与行为习惯,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与培养,教师首先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身的观念与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发扬奉献精神,不断用爱国思想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武装自己。从而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具有说服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引导与培养,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与培养,推动学生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三、依据教材进行教学,增进学生对价值观的了解

语文课程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词汇语言以及文化等方面知识的同时获得思想的熏陶与引导,推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与认知,为促进学生思想观念的发展提供保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加有效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教师可以借助教材的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进行阐述与解释,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理解,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在农村地区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课文对核心价值观进行讲解,比如教学《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师可以通过对写作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对作者的家国情怀与强国期盼进行体悟,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从而通过将价值观的引导与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发展。

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推动实现学生价值观的内化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地理解与掌握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对知识进行讲解时,适当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实现知识的巩固与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不仅需要教师口头上的介绍与讲解,更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掌握与内化。因此在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与内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在讲解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更加多样化的实践与训练机会,使其在实践活动中能力得到锻炼以及思想认知得到升华,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促进学生观念的发展提供支持。

五、結语

在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为了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促进学生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通过深入研究教学的需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意义,制定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内容;通过规范自身的言行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引导其形成积极的思想认知;借助教材的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增进理解与认知;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内化,从而通过一系列的教育与引导措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注:本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2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志娟.走进文本 润物无声——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

[2]池卡珍.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名师在线,2018(13).

[3]靳亚梦,田夏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思——以教材中榜样人物为例[J].教育探索,2016(09).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小学教学实践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