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班本化”教学策略
2021-07-20蔡花螺
蔡花螺
摘 要:统编教材是根据学生的普遍情况来设计活动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状况为基础,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学习活动能否 “班本化”,是德育课教学是否有效的根本,也是能否用好教材的关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班本化;活动设计
教材的执行主编高德胜教授指出:“教材归根结底是‘学材;实现教材向‘学材的转型,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教材的‘班本化,即将教材中的话题与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从自身实际状况出发进行探索。”也就是说,《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进行“班本化”设计,能有针对性地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实施。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状况为基础,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存在的根基来设计教学。下面浅谈在平时教学中对教材设计实施“班本化”教学的一些策略。
一、创新教学活动
教材中的学习活动是方向性的引导、参考的蓝本,但是我们不能照本宣科。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我们可以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改造或创新教材。
二年级的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接受别人的建议,合作能力差。针对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教材中《有人帮,不一样》这一课进行教育。教材中只有两幅图画——两个小朋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添画的故事,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合作的内涵。对于学生们来说,“合作”不是件容易的事,绝不可能只通过教材中的两幅图画加上老师的讲解就可以让他们明白其中的内涵。所以,要创新教学设计。游戏前,告诉孩子游戏规则:一人蒙上眼睛从起点走到终点,顺利通过者获胜。第一次游戏,每一组的孩子都磕磕碰碰,最终没有一个能顺利完成任务的。适时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顺利完成任务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建议“合作”。在第二次游戏中,蒙上眼睛的孩子们大多能在同伴的话语指导帮助下,顺利走到终点,获得胜利。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学生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也感悟到生活中,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可以成为他们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
二、以教材引发思考、探究
教材中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以作为一个参照、一个范例,用来引发对本班实际问题的思考、讨论与探索,以这种方式实现教材的“班本化”。教学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课后,我陷入了思考。为什么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我们班的学生中还存在那么多不太和谐的现象呢?有仍不能按时到校;有忘记值日生工作跑回家的;有仍忘带队徽等。原因是大部分家长忽略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在生活中不要事事依赖家长和老师,自己事情能自己做好习惯,我决定开展一次“我是班级小主人”的活动。
我先通过动画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来知道动画中的两个小主人公谁做的对?谁做的错?为什么?让孩子们根据生活习惯做出评判并阐述理由。接着我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交流哪些行为称得上是“好习惯”,交流汇报后我适时板书。再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孩子们说一说这些好习惯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然后让孩子们评一评、夸一夸,我还及时在班级荣誉墙上为这些养成好习惯的孩子们贴上“大拇指”。最后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一个课后评价表——《好习惯早养成》,并由家长来监督、评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班级面貌也更积极向上了!
三、重新设计活动学习
班上的學生几乎来自农村,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书本以及影视作品上。虽然班上有几名学生学习了南音、古筝,但是他们对于民间艺术的认识是非常浅显的。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往往更多地放在民间艺术的外在形式上,对民间艺术和历史文化等的密切联系则是很难考虑到的。
因此,在上《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堂课前,我对教材中的活动进行了重新设计。布置学生收集材料的方法尽可能简单,如实地观察、查阅互联网、书籍。调查的对象和内容就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主,课堂上,我也给学生们足够的交流时间与空间。对于难点,有的我会做示范,有的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直观引导,使学生的学习交流在范例引导下有目标、有侧重、有实效。最后,我还补充了教材没有的内容:利用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了一组数据——网红李子柒视频上千万的点击量,她运用网络媒体形式,把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用传统的工具和手法制作成一个又一个精美的视频,穿过国界向世人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了咱们老祖宗的生活哲学。
对《道德与法治》这一教材的班本化教学是一次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的教学实践。教师通过班本化的理念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的形成,使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品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打下基础。
(责任编辑:淳 洁)
参考文献:
[1]成尚荣. 班本课程的存在价值、准确定位与合理开发[J]. 中小学管理,2014(11):4-7.
[2]高德胜. 论《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的“班本化”[J]. 现代教学,2017(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