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的群落特征
2021-07-20刘闯龚理张伟雄钟锦城张荣京
刘闯 龚理 张伟雄 钟锦城 张荣京
摘 要: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对广东陆河南万红锥林群落野生维管植物进行了区系和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统计维管植物58科88属122种,其中种子植物属和种的区系成分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在群落各层植物种类组成中,乔木层有40种,占该群落总种数的32.79%;灌木层有76种,占总种数的62.30%;草本层有48种,占总种数的25.93%。群落外貌常绿,物种丰富度指数表现为:整个群落>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自然更新良好,处于稳定增长阶段。陆河南万红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低于广西容县红锥林,高于福建华安红锥群落和广西玉林人工红锥林,且与同样为次生群落的广西容县红锥林最为接近。
关键词:红锥;物种多样性;群落特征;区系组成;陆河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flora and community species diversity of vascular plants of Castanopsis hystrix forest in Luhe were stu-died based on field work. A total of 122 vascular species, blonging to 58 families and 88 genera, were recorded. At the genera level and species level, the tropical elements were dominant. There were 40 species in the arbor layer, 76 species in the shrub layer and 48 species in the herb layer, accounting for 32.79%, 62.30% and 25.93% of the total sequencely. The species richness pattern of every layers of the community displayed: whole community>shrub layer>herb layer> arbor layer, the Shannon-Wiener index and Pielou index displayed : arbor layer>shrub layer. The community updated naturally well. The communities presented a succession trend of steady growth.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of C. hystrix community in Luh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Rongxian of Guangxi, higher than that in Huaan of Fujian and the artificial C. hystrix forest in Yulin of Guangxi, and most similar to that in Rongxian, which was also a secondary com-munity.
Keywords: Castanopsis hystrix; species diversity;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floristic composition; Luhe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1.05.040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属壳斗科栲属乔木,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乡土阔叶用材树种[1],种子富含淀粉,种质资源极富开发价值[2]。红锥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并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和福建地区,在广东则主要集中在陆河、高州、信宜和始兴等地[3]。红锥生性粗放,繁殖力强,生长迅速,常生于中、低海拔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有时形成纯林,有些地区会对以红锥为主的次生林进行人工改造,保留红锥而疏伐其他树种,从而更容易形成红锥林[4]。
红锥林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与科研价值,但相关研究很少,多集中在群落分布与特征[5-7]、遗传育种等方面[8-10]。汕尾市陆河县南万红锥林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唯一的野生植物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广东面积最大和原生性最强的红锥林群落,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科研价值[11],但目前缺乏相关研究与报道。本研究在野外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陆河南万红锥林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红锥林的保护与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況
陆河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2001年,位于陆河县南万镇境内,地处1152952~ 1153510 E,232035~232139 N。保护区东西长约10 km,南北宽约6.5 km,总面积为2486 hm2。保护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约21.3 ℃,相对湿度78%,年降水量2100~2300 mm。土壤以花岗岩、砂页岩发育而成的山地红壤和山地黄壤为主[11]。
1.2 方法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10个10 m×10 m的样方用“每木记账法”,记录胸径≥2cm的乔木种类,测定其高度、胸径、冠幅和枝下高等。统计所有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种类的高度、株数和盖度等。
1.3 数据处理
统计该群落各生活型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的计算采用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12-14]。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类组成
共统计维管植物58科88属122种,其中蕨类植物11科12属14种,被子植物47科76属108种。含种类最多的科是樟科(6属10种),其次为紫金牛科(3属9种)、茜草科(6属9种)、冬青科(1属7种)和大戟科(3属5种),含单种的科有32科。
2.2 分布区类型
参考吴征镒[15]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及邢福武[16]、吴德邻等[17]关于种的分布区类型划分,对红錐林群落的属、种分布区类型进行分析。该地种子植物所含的76属可以划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和3个变型,其中热带、亚热带成分有69属,占该种子植物非世界属总数的92%。粗叶木属(Lasianthus)、五月茶属(Antidesma)和九节属(Psychotria)是灌木的主要组成属;温带分布属有1属,占非世界属总数的1.33%;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的有4属,该分布类型的锥属是上层乔木的主要组成部分。属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性分布为主,温带分布较少(表1)。
该地种子植物108种,可以划分为6个分布区类型和5个变型,其中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最多,占56.47%,群落上层乔木优势种红锥、灌木优势种斜基粗叶木(Lasianthus wallichii)和九节(Psychotria rubra)均为热带亚洲广布类型。中国特有分布34种,有观光木(Michelia odora)、香港瓜馥木(Fissistigma uonicum)、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和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等;温带分布仅1种;东亚分布7种。中国特有成分及热带亚洲成分是该红锥林种类的主要组成部分(表2)。
2.3 群落外貌和垂直结构
该群落以常绿乔木和灌木为主,没有明显的季相变化。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其中乔木层可分为两个亚层。乔木层有40种,个体数348株,以胸径5 cm以下、高度5 m以下的个体数最多,主要为黄毛五月茶(Antidesma fordii)、黄毛山黄皮(Aidia canthioides)、亮叶猴耳环(Pithecellobium lucidum)、猴耳环(P. clypearia)和乌材(Diospyros eriantha)等;胸径5~15 cm,高度5~15 m个体数较少,群落出现断层;上层乔木主要为红锥,平均胸径36 cm,平均高度20 m;胸径1 m以上的个体没有。乔木层郁闭度约80%。
灌木层有76种,个体数1216株,主要为斜基粗叶木、九节和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等,并有较多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笔罗子(Meliosma rigida)、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和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等树种的幼树。草本层有48种,个体数472株,主要为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和深绿卷柏(Selaginella doederleinii)等,种类较少,盖度较低。层间植物较少,常见的有石柑子(Pothos chinensis)。
2.4 径级与高度级分布
红锥径级分布见图1,高度级分布见图2。红锥幼苗数量丰富,但幼树(胸径≤15 cm,高度≤15 m)较少,胸径在25~35 cm之间的植株数量较多,最大胸径为63 cm,最大高度为30 m。
2.5 重要值
乔木层重要值以红锥最高为116.45,红锥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表3)。灌木和草本层重要值最大的分别为斜基粗叶木和狗脊,分别为30.86和60.45(表4、表5)。
2.6 物种多样性特征
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是表征群落特性的重要指标,在反映植物群落的结构类型、演替阶段和稳定程度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18-19]。
2.6.1 陆河南万红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由表6可以看出,样地群落各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表现为:整个群落>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还包含乔木的幼苗,物种最为丰富。由于山势、地形和光照的影响,群落内灌木物种变化较大,而乔木层红锥树木因树体高大所受影响较小。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Simpson指数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灌木层优势种明显。
2.6.2 与广西、福建红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 将陆河南万红锥林群落与广西容县天然红锥林[7]、广西玉林红锥人工林[19]和福建华安红锥林群落[3]进行对比(表7)。结果表明,陆河南万红锥林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低于容县红锥林,高于华安红锥林群落和玉林人工红锥林群落,且与容县红锥林最为接近;陆河南万红锥林群落的Simpson指数高于容县红锥林,Pielou指数高于容县和玉林红锥林,说明陆河南万红锥林中红锥的分布更均匀,单优状态更明显。玉林红锥林群落人为干扰因素明显,华安地域偏北,温度与湿度条件不如广东、广西,这些都可能是群落物种多样性偏低的因素。容县与陆河南万红锥林均为次生林演替而来,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为接近。
3 讨论
陆河红锥林群落在属、种的水平上,都是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这与该地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具有优越的水、热条件有关。但在种的成分中,中国特有成分也占据较大比例,因此,该地在物种的起源与分布方面有较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该红锥林为次生群落类型,分层明显,层间植物较少,层间距离较大,群落曾受人为影响,有目的地保留红锥单一树种,除红锥外缺乏10 m以上的乔木,比如白桂木、笔罗子、杜英和华润楠等仍以幼树形式存在,而在灌木层中,红锥的幼树重要值比其他乔木种类的幼树重要值高很多。再加上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Pielou指数也显示乔木层最大,灌木层最低。因此,红锥单优林的状态还将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与同纬度的广西和福建的红锥林相比,陆河红锥林群落内红锥优势度更大,分布也更为均匀,物种多样性接近同为次生林的广西容县红锥林群落,但由于群落的次生性强,缺乏大胸径个体。群落内红锥自然更新良好,根据其演替规律,若在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群落将朝着更加稳定的方向演替。
参考文献
[1]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2] 张凤良, 张方秋, 段安安, 等. 17个红锥种源生长、干形及木材基本密度变异分析[J]. 广东林业科技, 2013, 29(2): 17-22.
[3] 张方秋, 陈祖旭, 梁东成, 等. 红锥天然分布区的主要资源现状[J]. 广东林业科技, 2008, 24(2): 1-4.
[4] 广东省科学院丘陵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 广东山区植被[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1.
[5] 黄全能, 陈存及, 邱尔发, 等. 红锥天然林群落特征研究[J]. 亚热带植物通讯, 1998(2): 3-5.
[6] 丘小军, 朱积余, 蒋 燚, 等. 红锥的天然分布与适生条件研究[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6(2): 175-179.
[7] 谭一波, 申文辉, 郑 威, 等. 广西容县红锥天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 35(5): 98-102.
[8] 张方秋, 朱积余, 黄永权, 等. 红锥中心分布区种源早期生长研究[J]. 廣东林业科技, 2005, 21(4): 9-12.
[9] 徐浩成, 郑 路, 王宏翔, 等. 南亚热带红锥大径材培育林幼苗更新及其与母树的空间关联性[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4): 1055-1062.
[10] 申文辉, 朱积余. 红锥遗传改良进展及其发展策略[J]. 广西林业科学, 2013, 42(3): 253-258.
[11] 陆河南万红锥林管理处. 陆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EB/OL]. http://www.luhe.gov.cn/luhe/2018., 2020-03-25.
[12] Magurran A E. 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its measurement[M].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13] Simpson E H. Measurement of diversity[J]. Nature, 1949, 163: 688.
[14] 钱迎倩, 马克平. 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
[15] 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 云南植物研究, 1991(增刊Ⅳ): 1-139.
[16] 邢福武, 李泽贤, 吴德邻. 海南岛南部甘什岭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J]. 植物研究, 1993, 3(3): 227-242.
[17] 吴德邻, 邢福武, 叶华谷, 等. 南海岛屿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6(1): 1-22.
[18] 王伯荪, 余世孝, 彭少麟. 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19] 苏 里, 许科锦. 广西玉林市4种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J]. 广西科学, 2006, 13(4): 316-320.
责任编辑:沈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