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美”进行到底
2021-07-20杨棕云
杨棕云
摘 要: 教育部课标研制专家李力加教授提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可见“美”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文章从语言文字美、篇章构思美、留白含蓄美、思辨能力美等几个方面对“美”进行全方面解读,深入寻找文学作品的审美支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多元解读;语言文字美;篇章构思美;留白含蓄美;思辨能力美
一、 引言
很多文学作品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有文学的美感,有历史的积淀,有绘画的色彩、线条的美,写得洒脱,极其雅致,或者笔墨疏淡,言辞婉约,或者古朴残破,含蓄蕴藉,集多种美于一身。因而教学时,一定要关注其美,“以美立教”,将美进行到底。
一、 语言文字美
(一)字词有生命
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既要有理性的分析,也需要有感性的表达,这种感性主要是指要善于想象、善于联想,使读者能够通过文本的阅读与个人的情感产生冲突、碰撞、交流,从而使读者有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得到更多的感官享受。例如,鉴赏品味白居易的《池鹤》时,揣摩这两句绮丽精工、犹如神助的诗句的含义:“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将心灵最温柔的一隅交付这两句诗,任那鸟中极品丹顶鹤款款走近,它那么“仙”,自然可以仿效了古人的叫法,唤它“仙鹤”。诗人说,仙鹤低头的时候,会担心头顶的朱砂掉落;晒翅的时候,会害怕太阳晒化了白雪般的翅膀。一个“乍”字,写尽了仙鹤低头瞬间的微妙错觉;一个“常”字则绘尽了仙鹤顾惜白羽的自护心态。这只鹤,为美而生,为美而活。它的“恐”与“疑”,无不是在为自我的姿容动着可爱的小心眼。它顶上那一点天赐的朱砂,那么娇俏,那么招眼,所以它才会在低头的刹那生出无谓的担忧;它那为飞舞而生的双翼,玉娇雪宠,不染纤尘,所以它才会在晾翅的时刻生出多余的顾虑。这只鹤带来的审美快感与精神教化,只要用心品读,真的不亚于一本教科书,充满了文学味、审美味和精气神。
(二)语言知冷暖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许多经典的文本,语言可能非常平实,甚至是不起眼,但传达出的感情却更加真挚,这是那些华丽辞藻所达不到的。再如《社戏》,文中“我”的语言很少,作者这样选择让“我”的话“淡出”读者的视线,用意何在?彰显其他人物。在买豆浆一事中,当“我”的话逐渐被“淡出”之后,那么就会显得桂生的话很抓人耳。同时桂生本身只要告诉“我”“没有”就能够完成交待的事情,但桂生却陆续说了很多。“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这说明了的确是买不到,也费心找了;“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则就是安慰没有喝到豆浆的“我”。这些话很琐碎,甚至是有点儿啰唆,可也就是这几句非常家常的话传达出了一种真切的情意,体现出了桂生这个小伙伴的体贴、细心,将桂生的形象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来。
三、 篇章构思美
钱梦龙先生曾说过:“碧波深处有珍奇。”的确,语文教学只有向文本更深处漫溯,才能切实体会到语文的奇妙之处。贾平凹先生的散文兼具数美,独具“鬼才”魅力。散文《一棵小桃树》自然隽永、朴素传神,是心之声,也是意之向往,是散文的一种非常好的音响。这是来自作者的巧妙构思,是作者对于文字的把控,也是作者文字所富有的灵性。
(一)丑的生灵:一棵孱弱的小桃树
〖JP2〗这棵丑桃长得很委屈,样子也极猥琐。卑微、瘦弱、贫乏和孤单造就了小桃树的丑,可是“我”深深地爱怜着“我”的小桃树。在贾平凹的笔下,丑的事物都有一种动人的品质。作者审丑处理的背后巧妙隐喻着一个和小桃树一样丑的“我”。罗森克兰兹说:“吸收丑是为了美而不是为了丑。”所以即便是丑桃,对于作者来讲,也一定有其特殊的美,有不一样的意义,这在另外一个追求卓越的“我”的人格中就有体现出来。
(二)梦的精灵:一个追求优越的“我”
是奶奶带来了精灵的种子:“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小桃树艰难破土,长得也不怎么美丽,但是“我”充满希望——因为梦想开始生长了。有的人可能已经忘记了最初的梦想,忘记了一定要幸福的梦想,“我”却始终相信“我的梦是绿色的”,是富有生命的,将来一定会开花,“我”会幸福呢。在上学时,贾平凹笃志好学,勤勉努力,课业优异。之后家庭败落,在多重重压下,他提醒自己还有梦想,还有卓越的目标没有实现。作者将自己挣扎努力、不甘平凡、追求卓越,并一步一步向美好生活前行的历程,非常巧妙地化为文字,并最终寄于一棵小桃树,通过一棵小桃树的成长轨迹,化身成为“梦的精灵”。无论人生多曲折,贾平凹的文章是刚健的,是明亮的,是饱满的,生命依然是能够滋养的。这就表明,个人生命的能量,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穿越的。
(三)暖了心灵:三份简淡的真情
感情到了,才能自然而然地写出好的文字,并得到共鸣。《一棵小桃树》就是在行文中充斥着三份淡淡的、悠远的真情,作者本身得到了温馨慰藉,同时也让读者感同身受。第一份真情——作者对自己以往生活的怀念;第二份真情——对奶奶的怀念;第三份真情——对故乡的怀念。
一棵孱弱瑟缩的小桃树却非常真实而诚挚地映射出作者内心的所感、所想,作者把他主观的情感投射到小桃树上,给读者带来浓烈的情感冲击。整篇文章构思唯美,力求心灵的共鸣,让读者体会到文字之外的美。
四、 留白含蓄美
所谓的“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一种计白当黑的构图方法。如只画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渔翁坐在船上垂钓,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即使如此,却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意境,让欣赏者去思考,去补充发挥,让欣赏者和作者共同完成對作品美学价值的再创造。
很多文学作品也是如此。“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言不尽意,意生言外的含蓄蕴藉之美,给读者无尽自由驰骋的想象。留白暂停,留给读者具细填补的故事,给人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受,给人余味无穷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