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突发事件下高校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

2021-07-20张建友

中国新通信 2021年9期
关键词:议程设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张建友

【摘要】    本文通过重大突发事件下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特点的分析,探讨了在全媒体时代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运用议程设置理论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传播进行分析,并明确提出应对措施:一是及时准确发声,提升网络舆情引导能力;二是提高管理者媒介素养;三是建立高度预警机制;四是强化信息发布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议程设置

引言: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在全媒体时代,高校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直接对学校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如何提升高校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重大突发事件下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特点

在高等教育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校重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通过网络传播的数量逐年增加,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重大突发事件通常有: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意外死亡事件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虽然以不同的形式发生,但在发生之后却无一例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网络平台快速传播。

由于事件的突发性、随机性等原因,事发之前学校难以预测,其破坏力较强,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危及师生的安全,给校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影响。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将在关联群体中产生直接的舆情传播,再通过网络向外扩散,进而形成社会舆论焦点,其网络舆情传播特点如下:

1.1传播速度快,极易形成舆论焦点

突发事件的爆发难以预测,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无法预估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规模以及危害程度,事件爆发后严重考验管理者的处置能力。

重大突发事件的任何时间节点都将可能成为网络舆情传播的“突破口”,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重大突发事件常常在主流媒体还未介入报道时自媒体就开始在网络传播,进而引起公众关注。

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高校学生对网络媒介的使用更加频繁,熟悉各种传播媒介,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对小范围内信息的远程传输,让突发事件在各圈层的爆发备受社会关注。我国高校具有事业单位属性,很多形象代表“官方”形象,同时也具有培养学生,承担科研工作的法人机构等多重角色,受到社会的多重期待。因此只要贴有高校突发事件标签的网络舆情会受媒体和社会关注的舆论焦点。

1.2非理性传播,歪曲事实真相

当前,人人都是自媒体,信息的发布更加便捷,每个自媒体对突发事件的传播目的不一,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的,所表达的传播内容和想法存在一定程度偏差,甚至歪曲事件事实真相,助推突发事件的舆情扩散。在粉丝经济利益的诱惑下,部分网络博主为了吸引粉丝关注,骗取点击量,依靠剪切部分图片、视频,配以夸张的标题歪曲事件真相,由于高校突发事件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直接关联,极易引发学生的焦虑,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

1.3受众趋同,集群效应明显

舆论来源于用户,舆论的表达方式往往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然而,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虽然是偶然的,却有多方面的原因。突发事件形成和积累的时间长,进一步加剧了矛盾的产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忽视的细微问题,引發突发事件,往往成为社会矛盾发生的重要导火索。

高校学生文化素养较高,学生小规模活动频繁,获取信息渠道多元,学习能力强,社会参与度高,同时由于学生社会阅历较浅,对部分时间真伪判别能力较弱,面对负面网络舆情时缺乏理性思考,通过校园范围内快速聚焦,形成较为明显的集群效应。

由于该群体特征相近,对重大突发事件看法容易形成共鸣。虽然当前高校应急管理体系比较完善,但是在集群效应明显的校园内,舆情传播的正确引导需要管理层更为重视。

二、议程设置:创设重大突发事件下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场域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媒介发生巨大变化,传播方式也随着用户使用习惯改变而改变。在传统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是议程的主导者,在新媒介环境下高校面对突发事件时也需要对事件的传播内容进行引导,为网络舆情的传播创造有利的传播场域。

2.1共鸣与互动:运用互联网思维设置议题

媒介议程设置的作用即通过连续播放一些新闻报道,增加主题讨论对大众心理产生的影响。议题设置应当基于双向互动,而非单向的静态数据交互。重大突发事件爆发时,高校针对学生对网络媒体的兴趣和关注,应立足于网络媒体的参与性和及时性,结合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议题设置与高校学生产生共鸣和互动。

同时,高校学生作为在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有着独特的话语体系。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设置议题,不但能提升新闻媒体的传播效应,而且通过互联网思维设置议题能够更加贴近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的话语体系,更能挖掘和展示信息传播的实质。为此,应运用适当的信息表达形式,使学生容易接受,有助于帮助他们应对不良信息和失真信息的影响。

2.2去中心化:扁平的议题调适机制

议题的调适能力本质上是指如何在不同形态媒体之间的议题在设置过程中不断进行调适,最后形成明确而共容的媒介与公众议题。所以,调整问题不再是原来的“把关人”理论所关注的“中心化”的调适机制,而是一种扁平、互动的调适机制。

高校管理者在议题的调适追求“去中心”化,尤其在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中,需要在多渠道传播的网络环境中迅速做出决策。

通过梳理近年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发现高校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有较高的正确认知,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也比较客观,积极或消极的表态也显而易见。

所以,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工作成效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建立一支适应当前新时代具有适应的扁平化的议题调适队伍,尽可能地充分利用网络,实现新闻报道覆盖面大、涉及领域广,有效处理新闻传播中的负面效应聚集 。

2.3完善舆情引导:提升议题吸引力

议程设置不应只关注问题本身,从事件的特点和方式考虑。面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将宣传活动的细节展现给受众,这样的信息,才更具有利用价值。及时跟踪报到突发事件真相及应急处置进程,减少谣言的传播。应灵活运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和特点,从“做什么”和“怎么做”两个方面构建新的舆论阵地。

在关键时刻,善于用符合青年学生价值观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引导,建构适当的话题讨论,是把握受众心理,提升议题吸引力。切不可以“空洞口号”、“无法兑现的承诺”来取代问题的解决。

三、重大突发事件下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措施

3.1及时准确发声,提升网络舆情引导能力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积极妥善处理事件本身是根本,而对事件的处理情况建立通畅信息渠道是关键。采取不作为的态度,刻意封锁事件消息,极易引起事件相关者的恐慌,导致情绪激化。

因此高校面对突发事件时应立足于网络媒體的及时性和参与性,与事件相关者产生共鸣和互动,及时准确发声,回应舆论关切,设置合理的信息表达方式,科学开展网络舆情的引导。

3.2提高管理者媒介素养

当前高校危机管理专业化程度较低,管理部门对危机管理重视不够,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不规范。遇到突发事件往往依靠管理者的工作经验和领导胆识进行处理。部分从事校园危机管理的人员未接受系统性培训,缺乏专业技能。为此,管理者日常工作中应防患于未然,加强危机意识教育,提高危机处置能力,掌握信息传播的特点,把握信息发布的时机,提高媒介素养,面对各种不同的受众群体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同时,宣传部门应与官方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协作关系,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遇到问题时,要及时采取措施,针对不同岗位选配合适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充分发挥组织力量强大的优势,使信息传播更迅速、更全面、更有效。

3.3建立高度预警机制

高校管理人员应提高危机意识,强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完善各种应急预案,特别是在社会或其他高校发生类似突发事件时,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应急分析和预警。

通过建立高校突发事件信息监测系统,建立组织内部上下联动机制和信息监测系统,对突发事件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准确地了解突发事件的原因,并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及时发布。

3.4强化信息发布平台的日常管理

灵活运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网络平台进行正面宣传,做好日常维护,每天按时发布信息,让用户有定期接收和查看信息的习惯。有助于建立和维护学校的长期形象,有助于外界对高校有更深入地了解;维护社会公众心中的稳定形象,从长远利益出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事件对学校形象的损害,有利于学校提升自身形象,化解危机。

参  考  文  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 李永智. 新媒介环境下高校舆论工作的突破与创新——以议程设置理论为视角[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7):79-81.

[3] 苏柯. 网络发言人制度视野下的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策略[J]. 高教探索, 2019(03):63-66.

[4] 王楠, 王保华. 治理视域下的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J]. 思想理论教育, 2020(9).

[5] 李楠, 杨阳. 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背景下舆情传播的研究回溯与控制机制的构建[J]. 管理现代化, 2020(5).

猜你喜欢

议程设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如何讲好南海人文故事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