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2021-07-20崔文芳
崔文芳
【摘要】想象力是儿童最宝贵的东西,是上天给儿童赐予的最珍贵的礼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保护并积极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对此,文章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力;学生
想象力令儿童的生活充满亮色,如果没有想象力,儿童的生命活力会折损大半。在小学阶段,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保护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快乐成长。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學案例,深入分析儿童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顺向思维,想象无理之处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看似不合常理的地方,但暗藏着作者的匠心独运。深入发掘这些内容,学生会体会到文字的精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无理之妙”,教师需要创设相应的语境,引导学生运用顺向思维深入体会,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的用心良苦。所谓顺向思维,顾名思义,是指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进行思考,也被称作正向思维。和其他思维方式不同的是,这种思维方式更容易帮助学生体会事物的本质,发现问题的真相。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不合常理的地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正向思维展开思考。
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引导学生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时,不妨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觉得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是否真的只有一艘小船驶过呢?”这样的问题很快将学生的思维拉向实际,他们会用顺向思维思考问题的实质,进而得到答案:“在这么浩荡的长江水面上,怎么可能只有一艘小船驶过呢?”教师紧接着提问:“那你认为诗人为何对其他小船视而不见,眼里只看到一艘小船?”学生在思考之后想到答案:“我觉得对诗人而言,即便有一千艘小船行驶在江面上,他也只关心自己朋友所在的那一艘小船。而且,他一直望着朋友的小船渐行渐远,即便朋友的小船已经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诗人也寸步不离,可见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顺向思维,学生既理解了诗意,也深刻把握了诗人的情感。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提醒学生运用顺向思维考虑问题。顺向思维就是符合常理的思维,学生在考虑问题的答案时,不断地用顺向思维思考,就是将自己代入其中进行想象,很容易得到问题的答案。
二、运用课文插图,激活学生想象
画面有丰富的元素,包含大量抽象的信息,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解读,是直观显示现实情景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需要关注教材中所配的插图。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配置的插图。这幅插图主要展现了廉颇“负荆请罪”的场景。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然后试着想象插图中展现的场景。为了启迪学生,教师可以进行点拨:“同学们,请问廉颇此刻是什么状态?他在做些什么?”学生很快回答:“廉颇此刻赤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跪在蔺相如面前。”教师继续追问:“想象一下,假如你是廉颇,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学生立刻七嘴八舌地描述自己的感受:“那得多难为情呀。”“肯定很没面子。”“背着荆条得多疼呀。”教师趁热打铁,继续引导:“对呀,廉颇也要面子,也有自尊心,为什么他愿意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蔺相如的歉意呢?从中说明了什么?”学生想了想,很快有了结论:“说明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也说明廉颇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蔺相如是一个忠直之臣,自己不应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通过对无声插图的细致观察,学生在想象中体会了人物的性格与情感,很快把握了文章的精髓。
插图是教材中的特殊资源,很少引起教师的关注。但是插图对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象思维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果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插图的教育功能,就能发散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想象。
三、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象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更是释放学生想象力的最佳媒介。尤其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教师需要进行生活层面的延伸。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课文,其描述的对象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能是一条河,可能是天空中的一片云,也可能是路边生长的野花……总之,课文中出现的一切素材无不来源于生活。在教学课文的时候,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想象,使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由表及里的能力。
例如《落花生》这篇文章看似描写的是花生,其实有着极深的寓意。在作者的眼中,花生虽然朴实无华,但是浑身都是宝。就像生活中的某类人,看似默默无闻,但是对社会有着特殊的贡献。在实现情感教育目标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试着联系电视剧中看到的故事场景或者自身的亲身经历,说说哪些人是对社会毫无贡献的人,哪些人才是真正有用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小组互动,交流自己的观点。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清洁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们长年累月起早贪黑,为城市的卫生环境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的城市才会变得这样美丽,这样干净。”有的学生认为:“警察叔叔同样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正是有了他们,社会公义才能维系下去,我们才能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也有学生表示:“还有一些贪官污吏,他们中饱私囊,贪污受贿,可谓是标准的社会蛀虫,他们是对社会最无用的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可谓一举数得。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借助模拟表演,激发学生想象
小学生在初始阶段的思维和其具体的行为、动作以及原有的知识结构密切相关,其后才逐渐转变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思维。由此可见,适当的肢体运动对锻炼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大的好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将文本中的内容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囫囵吞枣地学习,学生将很难得到真正的收获,其思维能力也很难得到提升。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借助模拟表演创造想象思维的情境,这样不仅可以带给学生好心情,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猎人海力布》一课时,当学生充分了解这个民间故事的含义后,教师可以让三名学生分别扮演猎人海力布、龙王以及小白蛇,再安排四五名学生扮演村长、村民和其他小动物,使文本情节变得绘声绘色。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神态与表情非常重要。教师不妨在表演前提示學生,猎人海力布是怎样的性格,是意气风发还是畏头畏脑?是勇敢机智还是胆小如鼠?同样,龙王面对猎人海力布时又会有怎样的心情?是感激,是恐惧,还是厌恶?当其他村民听到海力布说大水即将淹没村庄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相信海力布的话吗?当他们看到海力布说完这句话,立刻变身成为一尊石像,他们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又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同时还可以告知学生,应该如何运用肢体动作展现情绪?如何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使得表演更精彩?等等。学生表演得越精彩,越投入,就证明其发挥的想象力越多。让学生想象文本以外的内容,对升华学生的想象思维具有重要作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肢体运动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琢磨文本情节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想象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对文本理解的能力。
五、抓住核心词句,引导学生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课文文质兼美,具有极高的品读价值。然而在品读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对匮乏,对人情世故缺少了解,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文本中描绘的内容。当学生的阅读产生障碍时,他们如何体会文章中的情感与思想?如何理解文章中蕴藏的深意?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文本,重点品读文本中的核心词句,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词句背后包含的深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文本内容。
例如在教学《跳水》这篇课文时,原文中有这样一处描写:“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教师从此点切入,向学生展开提问:“同学们,请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孩子气得脸都红了?”有的学生认为:“孩子是生猴子的气。因为猴子太淘气了,又不停地撕咬他的帽子,而且对他的制止毫不在意,反而变本加厉,孩子当然生气。而且旁边的水手们肆无忌惮的笑声,让孩子感觉到自尊心受挫,内心受到了强烈的屈辱,所以才会气得脸都红了。”教师继续引导学生:“那你认为孩子对猴子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有的学生说:“你这个讨厌的臭猴子,我要是抓住你,有你好果子吃。”“臭猴子,要是落我手上,看我怎么修理你。”“死猴子,烂猴子,看我不抓住你,好好收拾你一顿,让你撕扯我的帽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让学生对孩子追逐猴子的根本原因有了深刻的了解,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课文各有各的妙处,然而学生由于年龄、生活阅历等条件的局限,无法完全理解文本中的内容。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核心词句入手展开想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了解与认知。
想象是上天赐予孩子的一双翅膀,让孩子可以自由地翱翔在天地之间。知识是重要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甚至可以推动创新能力的发展。本文从相关角度展开了具体的论述,旨在帮助教师掌握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的策略。只要教师耐心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张秀玲.阅读与悦读——谈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