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园林文化的承传探索
——以苏州“抱拙”八景为例
2021-07-20刘韩昕
刘韩昕
马建军
曹林娣
甲天下的苏州园林,无疑为中华文化经典,拙政园更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是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血脉,也是当代新园林创作的范本。作为国家文物局监管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中铁建(中国铁建房地产集团)在明拙政园北部占地3.8万m2的旧址上,建起当代宅园“抱拙别墅”,嵌入“抱拙”八景,力求将拙政园文化精髓在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项目地块中得到充分地继承和发扬。本文以其中“抱拙”八景的文化设计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将拙政园为代表的中华传统园林文化融入当代宅园主题造景创作之中,对中国园林文化的承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确立“抱拙”主题
选择“风景吉秀之地”“慕山水之胜而卜居焉”,《园冶》将《相地》列于首。明嘉靖年间的拙政园广袤13万m2,今仅存5.2万m2。新宅园与今拙政园仅一巷之隔,真是得天独厚的天赐宝地!因此,延续拙政园的历史文脉,打造中国当代“名园”,成为该项目的不二选择。
意在笔先,“意”就是思想,园林光有景没有“意”,那只是形式美的构图,不是真正的艺术品。作为文化载体的园林的全部价值,在于其思想性,而这些“思想”也即所立之“意”,大多取自中华文化元典,拙政园是典型例证。
拙政园第一代主人明王献臣,世代吴人,“寓籍于燕,弱冠登进士,官侍御史,出按辽阳。以不阿法抗中贵,谪上杭丞,再丞崖之都许驿,徙知永嘉,判高州,竟致官归吴焉。公疏朗俊洁,博学能文辞……”[1]王献臣有古代直臣之风,有感于西晋潘岳仕途不达时写的《闲居赋·序》中将“拙政”与“巧宦”相对,把“灌园鬻蔬,孝乎唯孝,友于兄弟”[2]作为“拙者之为政”的内容,遂名园为“拙政”。
王献臣所称之“拙”,虽亦有“聊以宣其不达之志”意,但主要体现的是中华士人的人格精神。“拙”源自儒家创始人孔子,《论语》中孔子多次将“拙”与“巧”相对而论,旗帜鲜明地反对善于花言巧语不做实事的人。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分别在《论语·学而篇》和《论语·阳货篇》出现2次。指出用花言巧语去讨好迎合他人的人,属于宵小之徒,正人君子是不会也不能这么做的,君子为人当言行合一。《论语·里仁》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敏捷,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生活在晋与刘宋之交的陶渊明,社会上大伪斯兴,他看够了篡,看惯了乱,以“归田园”为“守拙”之举,此“拙”乃葆本真也;中唐白居易《咏拙》,强调“所禀有巧拙,不可改者性……从兹知性拙,不解转如轮”[3];北宋周敦颐《拙赋》则公开以“拙”为荣,以“巧”为耻:“或谓予曰:人谓子拙。予曰:巧,窃所耻也,且患世多巧也。喜而赋之曰: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4]”并希望普天之下皆躬行“拙”道,则“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
新宅园确立了“抱拙”之名,此词虽出于晚唐五代至南宋初期禅宗的一部重要语录汇编《古尊宿语录》:“云峯悦禅师语录《颂古》:‘抱拙少林已九年,赵州忽长庭前柏,可怜无限守株人,寥寥坐对千峯色。’[5]”但在儒道释会通的中国,禅师所称的“抱拙”,意为持守愚拙、不投机取巧,正是儒家提倡和躬行的文化精神,与拙政园之“拙”一脉相承。
项目位于拙政园之北,犹环抱着拙政园,“抱拙”也形象地体现了地理位置(图1)。
图1 项目区位分析图(作者绘)
2 中华传统认识论为空间构图的文化依据
该项目设56套独立别墅,并预留8处公共空间,构筑“抱拙”八景。在“抱拙”主题确立之后,如何延续“拙政”文脉进一步提炼出八景文化主题?设计团队认真研究了拙政园500年的历史变迁,研读了明清文人写下的大量诗歌、园记、图绘,特别是建园时文徵明为园主王献臣所作的《王氏拙政园记》和《三十一景图咏》[6],是迄今为止研究明拙政园的第一手可靠资料,历代视若拱璧。设计团队努力从中找出园林设计的文化轨迹。
2.1 文徵明《拙政园图咏》与经营位置
当年的王献臣“直声益振海内”,赢得吴下名士的景仰:徐祯卿、文徵明、唐伯虎、张灵、王宠等吴中名士多与之唱酬。王献臣归吴后,文徵明曾与他同游虎丘,并自比唐之皮日休相伴陆龟梦。嘉靖十二年(1533年)文徵明为拙政园图咏三十一景并作记,他在园记中曰:“徵明漫仕而归……既取其园中景物悉为赋之,而复为之记。”末识:“嘉靖十二年,岁在癸巳三月既望。”时王献臣“解官家处,所谓筑室中树,灌园鬻蔬,逍遥自得,享闲居之乐者,二十年于此矣”[7]!文徵明所画拙政园三十一景,被时人称为“当日之经营位置,历历眉睫”[8]。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生动地记载了当时情景:“《拙政园记》及古近体诗三十一首,为王敬止侍御作,侍御费三十,鸡鸣候门而始得之,然是待诏最合作语,亦最得意笔。考其年癸巳,是六十四时笔也。[9]”
“道光十六年(1836年),戴熙复将文图各景,收归一幅,其大体与今日犹未多乖。斯园虽屡易主,意者旧制尚不尽失也”[10]。文徵明《拙政园图咏》[11](图2)三十一景中,不少景点标出了八卦方位,从中领悟到明代拙政园空间组景,大体遵循了文王八卦,只是“五行”中土以水池取代。考之今存苏州网师园、留园等经典园林的山水园部分空间秩序,依然完全遵循五行相生、五行与四季、建筑山水植物等相干的组图原则。“文王八卦方位的理念,在《易传·说卦》中早已存在”[12]。《易传》成熟于战国中后期,可见“八卦”空间构图被普遍认同。因此,也成为“抱拙”八景空间布局的重要文化依据。
图2 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布局八卦方位示意(作者改绘自文徵明《拙政园图咏》)
2.2 “八景”位置及主题
拙政园在王献臣之后,屡更园主园名,曾有“复园”“蒋园”“吴园”“书园”“补园”等称。因此,在参照“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咏”遵循的八卦时空布局秩序的同时,串联拙政园在近500年变迁中重要的历史节点上的其他景点,重加组合,并以五行相生为序,确定了“抱拙”八景的空间方位(图3)及文化主题。
图3 “抱拙”八景的空间总体布局(作者绘)
有关拙政园的诗文佳话映照古今,“抱拙”的文学品题多采用历代文人特别是文徵明的诗文意境,以借助原有诗句的文化意象,增加历史文化的厚度和深度,延续拙政园的历史文脉。并从《诗经》《论语》《孟子》《楚辞》、唐诗、宋词等中华文化元典中汲取精髓。每园用三字额标示与季节的关系,又用主谓宾结构的四字额描写风景特色(表1)。
表1 “抱拙园”文学品题
2.2.1 “拥书舫·虚舟载月”
艮位为坎宅文昌位,所谓“虚联奎壁,启八代之文章”,故恢复园史上曾有的“书园”中“拥书阁”意境,命船舫式建筑为拥书舫,船头悬“虚舟载月”匾额。“虚舟”原为“复园”一景,典出《庄子》,比喻人如一叶空舟,随波而动,虚怀若谷,放空自我,忘却自我,舟随波动,也即心向大道,天人合一。“虚舟载月”亦是清人描写复园“虚舟”在月光中的意境:“虚窗面面敞玲珑,浮家池北莲东。牵船住岸白花中,可逊张融。不系舟宜载月,莫愁艇漫摇风。坐来人恰两三同,忆采芙蓉。[13]”配以“启闭竞穿蒋栩径,入室还住张融舟”对联,用蒋栩径、张融舟典故,凸显文人清雅廉洁的高尚品格(图4、5)。
图4 “拥书舫”平面图(作者绘)
图5 “拥书舫”效果图(中铁建设计部门提供)
园北高处假山石有一六角亭,名“吟诗亭”,对联“满襟和气春如海,万丈文澜月在天”,寓意家里充满了祥和之气、好文之风。园东曲廊则用唐代诗人李贺“觅诗”的故事,名为“觅诗廊”,对联“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颂扬劝学文化。
拥书舫周边用芸香草为点景植物,芸草是防止藏书遭虫蛀的一种香草,人们把芸香草夹在了书页里,书页就有了芸香草味,芸草摇曳生香,读书的人身上也会有芸香草的香味,书香门第的“书香”指的就是芸草香。
园内各亭廊建筑的匾额都用册页及书卷形,花窗则用文人风雅象征的琴棋书画和折扇、书条等纹样,强化读书氛围。另外觅诗廊内墙面设“鲤鱼跳龙门”墙雕,以激励学习。
2.2.2 “春风槛·曲水流觞”
“春风槛”为原复园十景之一,选择玉兰为万木兴盛的春天象征,堂用玉兰别名“笔花”,取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的典故:“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14]”从文徵明《咏玉兰》诗中集“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为联。于堂前置玉兰地雕,东侧种紫玉兰,西侧金桂,象征金玉满堂,呼应“玉兰”主题(图6、7)。
图6 “春风褴”平面图(作者绘)
图7 “笔花堂”效果图(中铁建设计部门提供)
该区有曲尺形水池,构成九曲流觞水,营构文人春游雅玩的“曲水流觞”景境。为强化意境,廊东的小亭名为“小兰亭”,亭上对联集王羲之《兰亭集序》:“怀若竹虚临曲水,气如兰静在春风。”虚竹临曲水,兰静在春风,比喻君子气度宽阔清净,气质娴静亲切,迎风轻曳,清雅宜人。小兰亭内墙作“曲水流觞”墙雕,强化了文人雅玩的意境氛围。坐北朝南的小亭名“探春”,从清查元偁《复园十咏·春风槛》“探春曾到阆风游,星桥月槛勾留”中拈出。亭上对联“谢家池塘生春草,陶宅园柳变鸣禽”,联系到谢灵运、陶渊明2位文化名人,以增添文化含量和文人品位。
2.2.3 “水竹居·湘筠听雨”
“水竹居”,是历史上拙政园、复园中曾有景点。明代巽位有玉泉、湘筠坞、竹涧、筠谷、槐幄、槐雨亭等。而“湘筠听雨”,源自文徵明三十一景图咏《湘筠坞》“风来酒亦醒,坐听潇湘雨”,以承明时拙政园“潇湘一角”之意境。主体建筑将王献臣的“槐雨亭”改为“槐堂”,高槐流芳,荫佑世代,彰显槐堂的深层文化含义。槐堂西侧以龙爪槐为主景植物,展现了三十一景中槐幄一景:“古槐如帷,蟠屈如翠蛟,阴覆数弓。”园中连廊称“湘筠”,源于文徵明三十一景图咏《湘筠坞》:“湘筠坞在桃花沜之南,槐雨亭北,修竹连亘,境特幽迥。种竹连平岗,岗回竹成坞。盛夏已惊秋,林深不知午。中有遗世人,琴樽自容与。风来酒亦醒,坐听潇湘雨。”湘筠廊周围辅以紫竹、凤尾竹和石笋造景,复原拙政园三十一景“竹涧”一景。廊东一亭名“玉泉”,以文徵明《玉泉亭》中“修绠和云汲,瓶沙带月烹”句为联,其意为带着长绳和着云气汲取泉中水,沙罐中盛满泉水,在月色下烹煮。
水竹居作为样板区的中心庭园,基本还原了明嘉靖拙政园面貌(图8~10)。周边宅园还设计了兰畹(图11)、芳馨庭、蘅芷院和春先堂,文学品题都以楚辞香草和春意为内涵,如吐馥、筠心、芝田、芳蘩、洁潦等,人文植物多竹及香草,取其高洁意境,突出春意阑珊。
图8 “水竹居·湘筠听雨” 平面图(作者绘)
图9 “水竹居”建成实景照(中铁建设计部门提供)
图10 “水竹居”入园处实景照 (中铁建设计部门提供)
图11 “兰畹”建成实景(中铁建设计部门提供)
2.2.4 “繁香坞·淑气薰香”
直接取拙政园三十一景之一“繁香坞”为名,而“淑气薰香”取自文徵明《繁香坞》诗意境:“春光烂漫千机锦,淑气熏蒸百和香”(图12)。主体建筑“香远益清轩”出自周敦颐《爱莲说》,意为香气远播更加清香,其中荷花即是圣洁的象征。集文徵明《繁香坞》“自爱芳菲满怀袖,不教风露湿衣裳”诗句为联,呼应“繁香坞·淑气薰香”的主题(图13)。
图12 “繁香坞”平面图(作者绘)
图13 “香远益清轩”效果图(中铁建设计部门提供)
园西侧一入口门亭名“倚秀”,以拙政园东部“归田园居”中亭而得名。对联集自查元偁《复园十咏·远香堂》“遥挹岚光开画,静参花气通禅”诗句,远看山峦云气如天开图画,静下来参悟荷花的禅意,营造宁静安和的氛围,呼应略带禅意、旱园水做的景点意境。坐东朝西的轩名“西爽”。用《世说新语》王子猷的典故,言人性格疏傲,不善奉迎,与对联“子猷拄西爽笏板,虞舜作南熏琴歌”相得益彰。
园中花窗以夏天的栀子花、荷花、石榴、蔓草、葫芦等为纹样,对联取蕉叶联式样,含蕉叶题诗的雅意,配以石榴、紫薇、绣球、栀子花等植物,营造浓浓的夏天气息。
2.2.5 “芙蓉隈·林塘浥红”
作为整个小区西侧的主入口,用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芙蓉隈”构景。门外设照壁,门内直面住宅园墙,园墙前设计了略呈半圆状的自然式风水池,又以住宅园墙的白壁为纸,芙蓉花木、叠石为绘,叠石摩崖“林塘浥红”,白壁右侧摹刻文徵明“芙蓉隈图咏”:“芙蓉隈在坤隅,临水。林塘秋晚思寥寥,雨浥红渠淡玉标。出水最怜新句好,涉江无奈美人遥”(图14、15)。
图14 “芙蓉隈”平面图(作者绘)
图15 “林塘浥红”效果图(中铁建设计部门提供)
“芙蓉隈”进门双侧建南北两廊,南廊东端头一小亭名“芙蓉”,并辅之以“芙蓉”地雕。草书联“晓吐芳心零宿露,晚摇娇影媚清风”,木芙蓉摇曳多姿,清香淡雅,非常令人垂爱,以此烘托出明拙政园“芙蓉隈”的意境。北侧廊东亦有一小亭,取名“待霜”,复原了当年位于坤位的“待霜亭”。
2.2.6 “栖凤庭·碧梧栖凤”
梧桐为秋天物候,梧桐又是韶雅圣洁之树,原拙政园有梧竹亭,而今有梧竹幽居亭。凤,古代比喻有圣德的人。《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梧桐召凤凰,“栖凤庭·碧梧栖凤”,点明主题,比喻有圣德之人在此居住(图16、17)。
图16 “栖凤庭”平面图(作者绘)
图17 “栖凤庭”效果图(中铁建设计部门提供)
园北侧水榭名“凤安梧”,表示凤凰栖息在碧绿的梧桐树上。对联“九苞天性应灵瑞,五色羽纹成文章”,以凤凰有9种天性应验吉祥,五彩羽翼缤纷成章,寓意此处为风水宝地。
水名“秋水”,临水步廊北端设有小亭名“鸾翔”,鸾为传说中的凤类神鸟、瑞鸟,“有圣君则来,无德则去”,暗示此处为高洁圣德之人的住所。对联“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表示鸾鸟和凤凰在仙人脚下飞动,珊瑚碧树枝叶交错,呼应主题“碧梧栖凤”。“鸾翔亭”的内墙面置墙雕,以传统文人的风雅符号“陶渊明爱菊”为主题。
园中部临水亭名“凤影”,即梧桐树的影子,以凤凰非梧桐不栖,故称“凤影”。集王安石《孤桐》诗“凌霄冲天不屈己,得地汲水本虚心”为联,颂梧桐树正直伟岸、中间虚心的品格与节操,暗喻园主人的高尚德行。
2.2.7 “梅影园·水华涵碧”
该园位于小区西北乾位,拙政园北部曾有瑶圃、梅园,壁上题词“半窗梅影”,故以红梅作阳退阴生的象征,取名“梅影园”,以蜡梅、红梅为主景植物,以合主题。
同时,乾位为“天门”所在,明有“水华池”,也是沧浪池的水口。故于该园入口处设小水池,立石摩崖“水华涵碧”,取意文徵明《水华池》“方池涵碧落,菡萏在中洲”诗境(图18、19)。
图18 “梅影园”平面图(作者绘)
图19 “梅影园”效果图(中铁建设计部门提供)
园南侧的院墙上刻明唐寅《梅花图》及诗,唐图绘折枝墨梅,梅枝曲折向上,花朵随枝点染,画幅留大面积的空白,用潇洒飘逸的行书自题七言诗:“黄金布地梵王家,白压成林腊后花,对酒不妨还弄墨,一枚清影写横斜”[15],抒发一股清高逸气。
2.2.8 “米友亭·米芾拜石”
该园位于小区中部“己戊土”。《物理论》:“土精为石。石,气之烗也。[16]”宋书画家米芾“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嗜石如癫,原明王心一归田园居中峰石之名“米友”,故此园名亭“米友”,其意为米芾所拜之石的朋友。集陆游诗“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为联,传达了拜石的原因。摩崖和地雕都以“米芾拜石”为内容(图20、21)。水池摩崖“涟水”,也用米芾守涟二年的故事。据《宋稗类抄》记述,米芾为了得灵璧石,便请求到涟水做官。到涟水后,收藏奇石、赋诗赏玩,忘乎所以。上司杨次公为察史(当时的官职),便来规劝,结果和米芾感染,一起玩起了石头。
图20 “米友亭·米芾拜石”平面图(作者绘)
图21 “米友亭”效果图(中铁建设计部门提供)
3 外适内和、养身养心
“抱拙”八园与人们朝夕相伴,在营构中不仅营造生态美以“养身”,追求一园之内,楼无同式,山不同构、池不重样,布局旷如、奥如,柳暗花明,处处给人以审美惊奇,有效避免审美疲劳;同时通过文化的“视觉传承”以“养心”,达到白居易所说的“外适内和”。因此,举目所见的是美的画面和异彩纷呈的建筑装饰小品,彰显中华文化对尊礼崇德、修身养性的不懈追求,培养情操,涤胸洗襟,精神境界得以升华。朱光潜先生说过:“心理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17]”中国台湾学者贺陈词在黄长美《中国庭院与文人思想》的序中指出,“中国文化是唯一把庭园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的文化,唯一把庭园作为培育人文情操、表现美学价值、含蕴宇宙观人生观的文化,也就是中国文化延续四千多年于不坠的基本精神,完全在庭园上表露无遗”[18]。
如“待霜亭”,用文徵明《拙政园图咏·待霜亭》诗意,文徵明称颂了屈原《橘颂》“独立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的精神,蕴含了志士仁人“独立不迁”、热爱祖国的丰富文化内涵。又根据居民小区的特点,在对联和地雕主题上增加了苏州本地乡贤陆绩儿时怀橘孝敬娘亲的故事。
小区主入口照壁图案选择了喜鹊、梅花和梅花鹿。除了具有喜鹊登梅、喜上眉梢、鹿寿千岁、梅开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等吉祥含义外,选择“鹿”还有一个意义是“鹿爱其类”。鹿为群居动物,用来比喻宾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思是: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汉陆贾《新语》:“鹿鸣以仁求其群。[19]”《易林》:“鹿得美草,鸣呼其友。[20]”鹿具有互不疑忌、和睦友爱的仁德,营造小区邻里间友善相处的氛围。
4 结语
以拙政园为代表的苏州园林,其文化价值在于厚德载物的人格精神、天人合一的生态范本和诗意栖居的生活最高典范。为当代环境设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抱拙别墅”以“承传”拙政园的优秀文化精神为宗旨,为中华经典园林精神在当代宅园营造中的复兴与创新提供了典型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