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寄傲园与小洞庭考论

2021-07-20

中国园林 2021年6期
关键词:刘珏嵩山沈周

李 娜

方小山*

刘 爽

明代15世纪天顺、成化年间,苏州的刘珏有园林名为“小洞庭”和“寄傲园”,由于史料缺乏,这2座园林的基址、园貌等具体情况,一直未得到深入的梳理。顾凯在《明代江南园林研究》中以韩雍(1422—1478)《刘佥宪廷美小洞庭十景》的园诗为依据,分析了小洞庭的一些情况,书中注释处提及对寄傲园和小洞庭的疑惑[1]34-42,但未深入探讨。

黄晓在《明代沈周<东庄图>图式源流探析》[2]一文中,阐述沈周(1427—1509)《东庄图》受吴宽(1435—1504)、刘珏(1410—1472)及交游圈对卢鸿一(?—740年前后)《嵩山草堂图》的熟悉、重视及影响时,介绍了刘珏的寄傲园。在文后注释,黄晓注明李日华(1565—1635)《六研斋笔记》卷五提到刘珏仿卢鸿《草堂十志图》,造园绘图,称:“刘完庵以藩致政家居,葺园寄傲,仿唐卢鸿一草堂图,自为绘册十幅。”郭明友认为刘珏此图可能为万历年间伪造,刘珏园林应为“小洞庭”,也有十景[2-3]。黄晓最后指出“关于寄傲园与小洞庭,仍有待于进一步详考”。

魏嘉瓒先生在其著作《苏州历代园林录》和《苏州古典园林史》中①,认为刘廷美“此园(小洞庭)又叫‘寄傲园’”,郭明友认为“这其实是一个有待商榷的说法”[4]77,顾凯也认为此说“其中十景与此(韩雍十咏)也不同,未知何据”[1]42。

郭明友认为“魏先生此说可见于乾隆年间刊刻的《长洲县志》”“最早见于《六研斋笔记》”,李日华所述“仿唐卢鸿一草堂图”可能是晚明伪作,并对刘珏若干好友文集中竟无一提及寄傲园,感到疑惑不解[4]77。几位先生的疑惑聚焦于“小洞庭”和“寄傲园”是否为同一个园林?寄傲园是否真实存在?

笔者由刘珏的画家身份和吴门画派的传承着手,发现了一些新的文献线索,通过对新旧文献的再梳理、再研究,考证了寄傲园与小洞庭的基址,并对两园的园林风格、空间布局和意匠做了进一步的考证与分析。

1 寄傲园基址考论、沿革及其园林风格

1.1 寄傲园基址考论——香草垞为寄傲园旧址

寄傲园主刘珏,字廷美,号完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②。刘珏为人淡泊风雅、善书画,与徐有贞、杜琼、祝颢、韩雍、吴宽、沈周等人交游甚密。这个联系密切、互为姻亲的苏州文人群体是著名的吴门画派的前身③。深谙画史的董其昌评述:“沈恒吉(沈周之父)学画于杜东原(杜琼),石田先生(沈周)之画传于恒吉,东原以接陶南村(陶宗仪),此吴门画派之岷源也。[5]④”

《六研斋笔记》卷一⑤记录刘珏《寄傲园小景十幅仿卢鸿一草堂图诗自题》画上有沈周(1427—1509)所题长句:“余亦村居日久矣,有时兴到来城市,委巷深街行几何……”沈周说自己“有时兴到来城市,委巷深街行几何”,似乎表明寄傲园位于苏州城的闹市街巷之中。

但历代县志却清晰记录了小洞庭位于苏州“齐门外”,如果小洞庭和寄傲园为同一个园林,沈周所言就与“齐门外”的说法互相矛盾。

刘珏去世的140多年后,文徵明的曾孙文震亨(1585—1645)由冯氏处购置废圃重修为“香草垞”,此园位于高师巷。明崇祯《吴县志》、清同治《苏州府志》和清《文氏族谱续集》皆记载“香草垞在石马泾西高师巷内,文中书震亨即冯氏废园圃以构,中有四婵娟堂、绣铗堂、笼鹅阁、斜月廊、众香廊、啸台、绕月楼、玉局斋。乔柯奇石、方池曲涧、鹤栖鹿柴、鱼床燕幕,以至纤筠弱草,盎峰盆卉,无不被以嘉名,侈为胜事”[6]98。清《文氏族谱续集》在明代家谱基础上补充了其他典籍中对香草垞的记录,“家集所载,尚有扶桑亭、采山堂、旃檀室、秀野堂、小清閟、燕寝、晚翠、槐陌涧户、螺龛、幂室、宜晚船屋、俱志所未备”[7]。

香草垞的景名与《六研斋笔记》所录寄傲园10个景名完全重合。笔者推断香草垞为寄傲园旧址,寄傲园与小洞庭并不是同一个园林。

理由之一,两园的建筑景名高度重合。根据《文氏族谱续集》、崇祯《吴县志》的记载整理(表1),可一览寄傲园与香草垞的景名相同情况。寄傲园景名多为建筑名称,且一直作为刘氏、冯氏的宅院使用,在百年间保存完好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况且10个景名几乎完全契合,仅“众香楼”与“众香廊”处有变。很难说这是一个巧合。文献记载“文中书震亨即冯氏废园圃以构”说明此园为旧园翻修,保留原有园林建筑及景名符合常理。而寄傲园缘何归为冯氏,此处待考。

表1 寄傲园、香草垞景名

理由之二,如果寄傲园(香草垞)位于高师巷,则与沈周所述“有时兴到来城市,委巷深街行几何”的描述相互印证。

理由之三,根据韩雍小洞庭诗所咏:“橘子林,小山四旁皆植橘柚”,指“小洞庭”的小山周围植有成片的橘柚。而王鏊《归省过太湖》:“落霞渔浦晚,斜日橘林秋”⑥,张雨《上方寺》:“橘林千黄金,林尽路愈僻”⑥,范成大《上方寺留题》:“枫缬醉晴日,橘黄明早霜”⑥,上述苏州名士的诗句描述的正是宋代、明代苏州城外以及太湖、石湖区域可见橘林成片的景色。橘子成林的景观尺度颇大,也是当时重要的经济作物,而苏州城内街巷密布,不具备大面积种植的条件,也进一步证明“小洞庭”不可能位于“城市”“委巷深街”中。而寄傲园园诗中也未提及橘林景色,推论小洞庭和寄傲园并非同一个园林。

综上所述,推断小洞庭和寄傲园是苏州城内、外2个基址不同的园林,寄傲园是真实存在的。而香草垞应为寄傲园旧址,寄傲园基址应位于高师巷。

前述乾隆年间《长洲县志》所记“寄傲园位于齐门外”,笔者认为是修撰者的失误⑦。图1为笔者根据文献绘制的寄傲园(香草垞)基址方位图,图底为现在的苏州行政区划图。

图1 寄傲园(香草垞)基址方位图(作者绘)

1.2 寄傲园(香草垞)的沿革及其园林风格

清同治《苏州府志》记载文震亨去世之后,香草垞“今归陆氏”。民国《吴县志》续记“入清朝归陆氏,湖西主人贡生,名纯锡者居之,后渐废。光绪间归江宁邓氏全非旧迹矣”。现在的高师巷内已没有香草垞遗址了。寄傲园(香草垞)之沿革见图2。

图2 寄傲园(香草垞)的沿革示意图(作者绘)

据刘珏《寄傲园小景十幅仿卢鸿一草堂图诗自题》中所咏“暗香浮涧外,恍若在深山”和沈周所题长句“虽云乍入城闉(古指瓮城的门)来,恍疑原在深山里”,可推断寄傲园的园林风格有“恍若深山中”的野逸、幽静的山林意境。

百年之后,文震亨重修香草垞,使之继续成为吴中名园。据明人顾苓《塔影园集》说到文震亨“所居香草垞,水木清华,房栊窈窕,阛阓中称名胜地”。

文震亨作《绣铗堂成自题诗》2首:“纵非岩壑颇萧森,剥啄何妨客屡寻。池窄巧将名作洲,树浓差得望成林”“鲇缀桃溪复柳隄,巢林又稳一枝栖,周遭古树将亭拥,掩映繁花与屋齐”,足见园内繁花似锦、假山岩壑、亭宅古木、相互掩映的华丽。崇祯《吴县志》还记载香草垞堂前有“叠石”,“峰颇高,上有石榴树,文肃公(文震孟,文震亨兄长)手植也”。柯律格在研究了文氏族谱后,认为文震亨其园以“奢丽”见称[6]107。

虽然只有百年变迁,寄傲园到香草垞的园林风貌已然发生了由“恍若深山”到“水木清华,房栊窈窕”的变化。“恍若深山”暗示寄傲园山林面积较多,而表1所列的香草垞“采山堂、秀野堂、船坞、绕月楼”等建筑,显然是寄傲园易主到香草垞成园期间加建的诸多建筑,侵占了许多旧园内自然山水面积,从而改变了园林风格。

由《绣铗堂成自题诗》“古树将亭拥,掩映繁花与屋齐”与“池窄巧将名作洲,树浓差得望成林”的“树浓成林”“池窄”“作洲”“古树拥亭”“繁花齐屋”,可见文氏将新增建筑与植物、水景重新做了梳理和营造,形成“水木清华,房栊窈窕”的园貌,表现了文氏对园林建筑体量较多情况下的一种权衡过的文人审美:更关注于建筑与花境、植物、水景的近距离小尺度景观的营造和高雅的文人生活氛围的营造。

刘珏和文震亨有相似的文化艺术背景,文震亨的《长物志》推崇屋宅、家具遵循古制之美,并不赞赏过分的奢华,故推断香草垞园林的风格应该比较接近《长物志》表达的文人格调。

2 小洞庭基址考证与空间布局推测

2.1 小洞庭的基址考证

历朝方志与名人文集都记录“小洞庭”位于苏州古城的“齐门之外”,基址无疑。

王鏊《姑苏志》曰:“会枫桥诸水与虎丘山塘水合,又经北壕至圣堂湾分为二,西过钱万二桥至虎丘山后,北入长荡折而东至齐门,过石家桥北行由齐门城壕南转入娄江。”说明齐门外的水脉由“枫桥”“虎丘”处自西向东,蜿蜒辗转,东至“齐门”。图3以正德(1506—1521)《姑苏志》的苏州府境图为图底,图中标注了小洞庭当时可能存在的基址范围以及寄傲园的基址。

图3 寄傲园、小洞庭基址示意图⑧

2.2 小洞庭空间布局推测

韩雍《刘佥宪廷美小洞庭十景》的诗文记载于《襄毅文集》卷一[8]。诗文不在此赘述,只节录韩雍诗文后的注释,借以了解小洞庭周围地形地貌。

“隔凡洞,洞庭林屋,洞天中有大书‘隔凡’二字。镵之石上,小洞因效之以名”。指小洞庭筑有小石洞,以太湖西洞庭的“林屋洞天”的洞内题字“隔凡洞”命名之。

“题名石,古之文士游名山,必有题咏。小山虽不足观,而徐武功、陈祭酒诸公亦尝来游,各有绝句以题其石”。说明小山旁有题名石,上有徐有功诸君来此游玩时的诗作。

“撚髭亭,珏尝学诗即山之西麓开亭,曰‘撚髭’,粗句多于此构成,盖取卢延逊‘吟安一个字,撚断数茎髭’之句”。在小山西麓筑有一亭,取唐代卢延逊(也名卢延让)的“撚断数茎髭”诗意,意指自己作诗之状态,题名“撚髭亭”。

“卧竹轩,莫笑田家老无盆,自从盛酒长儿孙,倾银注玉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杜少陵诗也。小山东构轩于丛竹中,号以卧竹。酒阑宾散时,醉卧林下则知,少陵诗不我欺也”。在小山东侧筑一轩,隐匿于竹林之中,号“卧竹轩”。韩雍与刘珏等人常在此饮酒雅集。

“蕉雪坡,唐王摩诘尝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盖其人物潇洒,意到便成。不拘小节也,珏亦尝有志绘事,故名其坡”。场地中有坡地,有古典园林常见的芭蕉孤石组合,借指王维绘《袁安卧雪图》之意,名为“蕉雪坡”。

“鹅群沼,晋王逸少观鹅而得腕法之妙,山阴道士常举鹅相赠,珏学书久而未成,因名其沼,以著景仰昔贤之私云”。园内有池沼养鹅,因刘珏仰慕王羲之书法技艺,羲之好鹅,故取名“鹅群沼”。

“春香窟,以刺梅木香杂品花卉结成一室,花时宴坐其中,幽香袭人可爱”。刺梅、木香花等攀缘小灌木植物与其他杂品花卉混合,结成花室,可供人宴坐,花期时幽香袭人。

“岁寒窝,以桧柏结成之岁徂,则苍翠蔚然。用是名窝,益重其有后凋之操也”。应为桧柏树木聚集、围结成顶,中有空地,有比德之意,名为“岁寒窝”。

“橘子林,小山四旁皆植橘柚”“藕花洲,山下有洲,皆植莲”,指“小洞庭”的山周围种植有橘柚林;山下有成片莲花种植。

根据现有文献只能大致推断出“小洞庭”十景方位。小洞庭在园林中心“累石为山”,营造景构。石山内含有“隔凡洞”;“橘子林”围于小山四周;小山东面有竹林、“卧竹轩”;西面山脚下与平地相接的位置有“撚髭亭”;山顶为平台,可“与客登眺”,登顶可向北直望常熟的虞山。“鹅群沼”的池水引自齐门边环城的水系;“藕花洲”位于山脚下。“蕉雪坡”为古代园林绘画中常见景构,位于山脚下较为开敞的坡地处较为合理。“岁寒窝”“春香窟”“题名石”具体位置不能确定。假山、隔凡洞、撚髭亭、卧竹轩的位置相对确定,图4为笔者推测的小洞庭空间布局关系图。

图4 小洞庭空间布局关系图(作者绘)

3 《小洞庭图》与《寄傲园小景十幅仿卢鸿一草堂图》考论

3.1 《小洞庭图》考证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藏有明正德七年(1512年)刻本的刘珏《完庵集》⑨。《完庵集》序由吴宽执笔:“完庵先生刘公……引水为池,累石为山,号小洞庭。与客登眺以乐兴至辄瞪目为吟哦声……长洲吴宽序。”

值得注意的是,《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有“累石为山,号小洞庭,仿卢鸿一草堂图,釐为十景图……吴原博序之”⑩。此句后面记录为“吴原博(吴宽)序之”,该处应参考过《完庵集》的“吴宽序”,但所述“小洞庭仿草堂十景图”的内容,完庵集的“吴宽序”中并未记载,笔者怀疑是清代撰书者记录有误,《完庵集》记载更为可信。

与小洞庭相关的园林绘画《小洞庭图》记载于《清河书画舫》和《佩文斋书画谱》。明张丑(1577—1643)《清河书画舫》[9]十二卷记“近闻完庵后人世传公画小洞庭,袖卷清逸动人,名公题咏极多,未及见云”。四库全书收录的清代王原祁、孙岳颁编撰的《佩文斋书画谱》成书靠近明崇祯时期,卷八十六的明代著名书画目录处记有“明刘珏小洞庭图”“明刘珏仿卢鸿一草堂图”2幅。其中“明刘珏仿卢鸿一草堂图”的详情同《六研斋笔记》表述一致。而“明刘珏小洞庭图”则记:“完庵先生……不修世事,惟筑山凿池于第中,日与徐武功韩襄毅……诸老游,号曰小洞庭,实寄兴于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间也,每集多联句之作,而先生为之图,其胸中丘壑已自奇绝古……此虽小幅,而石田称许,如此不亦重乎……晚学彭年识(清河书画舫)。”此段内容为彭年(1505—1567)所书,来源于《清河书画舫》。《清河书画舫》后世流传的版本繁杂,有些版本对上述内容记录不全,有缺失。《佩文斋书画谱》成书时间与《清河书画舫》年代较近,其摘录较为可信。

目前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刘珏《诗画卷》,图后题跋正是此文。上有刘珏、沈周、史鉴、杜琼等人题诗。此画小幅,只有33cm宽、148cm长,卷轴形式,与张丑前述“袖卷”相符(图5)。

图5 刘珏·诗画卷(附彭年书),1471年[10]

高居翰在《江岸送别》一书中明确说明此画的来历[10]。1471年初春,刘珏、沈周、史鉴等人一同前往西湖访胜,路过嘉兴,受阻于大雪,被迫借宿友人家中数日,刘珏绘《诗画卷》送与沈周的弟弟继南,“沈周在此次旅行的画里提及此事”,也“撰文记述此事”。我们可以推断“完庵后人世传公画小洞庭”所指《小洞庭图》就是此画,至于此画是否以刘珏园林小洞庭的自然景观为依据绘制,仍需考证。

3.2 《寄傲园小景十幅仿卢鸿一草堂图》考论

《寄傲园小景十幅仿卢鸿一草堂图》是否真实?李日华记录了看到刘珏《寄傲园小景十幅仿卢鸿一草堂图》时的情景,“此册为岳石梁中丞所藏,中丞筑园西郭先月亭”,梁中丞“邀余作图”,李日华谦让自己画艺不够好,“不知余绘事草草点染,即倪迂所云聊写逸气耳非作图手也”。于是梁中丞拿出收藏的刘珏《寄傲园小景十幅仿卢鸿一草堂图》,“中丞乃出此相对评阅,慨然共叹前辈为不可及云”。李日华工书画,精善鉴赏,世称博物君子,鉴赏水平极高。其实李日华本人也曾亲眼见过卢鸿一的《嵩山草堂图》[11]⑫。对此画的真伪,他应该会有一个自我判断。《六研斋笔记》中对刘珏此画进行了长篇叙述,详细记录了刘珏与沈周题跋的内容,符合李日华鉴古遇到真品的记录习惯。笔者以为此画存在无疑,只是未见流世,是否为刘珏真迹,以李日华的眼力,真迹可能性较大,但仍需进一步考证。

4 刘珏造园对《嵩山草堂图》景构图式和景境的借鉴

卢鸿一的《嵩山草堂图》和王维的《辋川图》一样,对后世影响颇深[12]。李日华在《六研斋笔记》中评价:“唐佳园林,宋陆浑,王辋川,白履道,李平良,斐午桥,若卢嵩阳 ,元浯溪,直山川借人以胜尔。[13]”此处“卢嵩阳”指的就是卢鸿的嵩山草堂。明末清初山水画家“四王”之一的王鉴曾言:“画山水而兼园亭,自摩诘辋川、卢鸿草堂图始。[14]”李日华和王鉴都强调了卢鸿一嵩山草堂、王维辋川别业在造园与园林绘画方面对后世有着同等重要的影响。周维权认为“文人园林是士流园林中更侧重于文人趣味的‘文人化’的园林”“渊源可上溯到两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呈兴起状态”,而嵩山别业和辋川别业等唐代草堂是其“滥觞之典型”[15]。

董其昌说:“余林居二纪,不能买山乞湖,幸有草堂辋川诸粉本,着置几案,日夕游于枕烟廷、涤烦矶、竹里馆、茱萸中。盖公之园可画,而余家之画可园。”(《兔柴记》)顾凯认为:“可以视为文人观念中园画相通,以画为园认识自觉确立的标志。[16]”

董其昌对“草堂辋川”自然山林景观模式的赞赏,提出“园可画”向“画可园”的转化,是在文人园林对名园山水景构的模仿借鉴基础上,提倡由经典“再现”向创造性“表现”心中理想山水(画可园)的造园观念的进步。

彭年在刘珏《诗画卷》(《小洞庭图》)后题跋:“号曰小洞庭,实寄兴于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间也,每集多联句之作,而先生为之图,其胸中丘壑已自奇绝古。”彭年也是苏州人,他对太湖山水之熟悉程度,足以看出刘珏的“胸中丘壑”与太湖山水有着密切关系。彭年对刘珏小洞庭园林意境的判断,也符合明末董其昌“园可画”的理论,间接印证了明代中期文人造园也存有园画相通,再现胸中丘壑的意识。

刘珏在园林造景方面还借鉴了《嵩山草堂图》的图式和景境。小洞庭的“岁寒窝”,除了表现比德之意,更有结树成亭的做法,这个结构模仿“嵩山草堂”的“冪翠庭”(图6),而吴宽的东庄也有“树屋”一景,追随东汉隐士申屠蟠“因树为屋”的典故[17]。再如,小洞庭的“隔凡洞”与嵩山草堂的“洞元室”相似(图7)。吴宽说刘珏“与客登眺,以乐兴至辄瞪目为吟哦声”,这个“登眺”处应与嵩山草堂的“期仙蹬”类似(图8)。而吴宽东庄的“振衣冈”、拙政园的“意远台”也都与嵩山草堂“期仙蹬”的图式和景境十分接近(图9、10)。此种“登眺”景构可以将“景观的视觉形态与游观体验二者之间”形成“密切的内在关联”[18]。

图6 卢鸿《嵩山草堂图》之冪翠庭[19]

图7 卢鸿《嵩山草堂图》之洞元室[19]

图8 卢鸿《嵩山草堂图》之“期仙蹬”[19]

图9 沈周《东庄图》之“振衣冈”[2]

图10 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之“意远台”[20]

如果将图8~10所示的不同园林有类似景构这一现象,结合《嵩山草堂图》《东庄图》《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所绘园景,放置在文人画传承的语境下解读,可知吴门画派一脉在造园时,对《嵩山草堂图》的“登眺”景观图式,以及其他源于《嵩山草堂图》图式的景境理解是接近的,反映了园林绘画中的景构图式对造园有一定的指引和影响。

5 结论

本文论证了小洞庭与寄傲园是刘珏的2个园林。寄傲园应是刘珏赡养母亲女眷的宅第⑬,地处苏州城内的高师巷。小洞庭为刘珏的别业,位于苏州城齐门外。《小洞庭图》真实存在,但其内容是否真实反映小洞庭园林景构,则有待考证。《寄傲园小景十幅仿卢鸿一草堂图》尚未见流世,因此暂无法考证其真伪。

15世纪的江南文人造园在画脉传承的语境下,园与画结合的颇为紧密。刘珏寄傲园、小洞庭与《嵩山草堂图》的关系,证明山水绘画范式作为造园参考在明代中前期的吴门画派前派的文人群体中已有实例。而寄傲园与香草垞的传承也是我们研究明中期和晚期文人园林造园理念与审美变化的绝好案例。相隔百年的文人园林重修,加之两园主人在吴门画派传承中都有一席之地,其文人园林的风格审美以及布局变化值得我们未来加以深入研究,借以了解明中期文人园林的造园思想是如何承上启下影响晚明江南园林营造的。

致谢:感谢东南大学顾凯副教授、苏州大学郭明友副教授、中山大学周春健教授对此文的指导和建议。

注释:

① 魏嘉瓒编著《苏州历代园林录》第113、142页;魏嘉瓒著《苏州古典园林史》第280页。

② 刘珏,字廷美,号完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正统三年(1438年)考中举人,升入太学。景泰三年(1452年),以出色才能荐授刑部主事。天顺元年(1457年),任山西按察司佥事。任职3年后,他毅然辞官回家,年仅50岁。

③ 15世纪刘珏交游群体对江南的文学艺术影响颇深,该群体为吴门画派的前身。杜琼与刘珏同为沈周的绘画老师,刘珏与沈周有姻亲关系,不仅与沈周的父亲是好友,而且与沈周、吴宽是忘年交。徐有贞是沈周的文学老师,祝颢又是祝允明的祖父,徐有贞是祝允明的外公,沈周又是文徵明的老师……吴门画派前派的文人关系密切,互为姻亲。

④ 董其昌此话题跋于杜琼《南邨别墅十景图册》的册页之后,册后除画家自录陶氏《南村别墅十景咏》与自题外,有明吴宽、杨循吉、文壁、周嘉胄、朱泰祯、李日华、陈继儒、董其昌、王铎等人题识。董其昌题曰“沈恒吉学画于杜东原,石田先生之画传于恒吉,东原以接陶南村,此吴门画派之岷源也”。意为,陶宗仪为杜琼的老师,杜琼为沈周父亲沈恒吉的老师,沈周受父亲影响,董其昌记录了吴门画派的画脉传承渊源。见参考文献[5]。

⑤ 明代李日华所撰《六研斋笔记》(卷一)。此处黄晓所述《六研斋笔记》卷五有误,《御四库全书》《六研斋笔记》无卷五部分,只有卷一部分记载寄傲园园画相关内容。

⑥ 源于崇祯《吴县志》。

⑦ 乾隆《长洲县志》为清李光祚修,是对沈德潜修撰的长洲县志的进一步修订,所记“寄傲园在齐门外”位于第十八卷,此处对寄傲园的其他景点记录与前述各类文献记载是一致的,笔者认为“齐门外”这个地址的断定是修撰者仅根据古代各种文献,自行臆断的错误。

⑧ 此图为正德(1506—1521年)苏州府境图。底图参考(明)王鏊.姑苏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11:23-24。

⑨ 见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馆藏明正德七年《完庵集》序。

⑩ 《古今图书集成》,理学彙编文学典,第九十七卷目录,文学总部列传八十五明七:“镏珏……工于唐律,时人称为镏八句。行草师李邕……精于鉴古,访求甚富,残缣断墨靡不藏弆。累石为山,号小洞庭,仿卢鸿一草堂图,釐为十景图……而已曾孙布举进士,刻其诗曰完庵集。吴原博序之。”源自爱如生《古今图书集成》数据库。吴原博为吴宽。刘珏去世后,其曾孙刘布在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了进士,为刘珏刻《完庵集》,请吴宽作序。

⑪ 彭年字孔嘉,号隆池山樵,长洲人,著名书法家。

⑫ 李日华亲见《嵩山草堂十志图》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冬。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味水轩日记》记“过项晦甫玄度昆季。晦甫出观卢浩然《嵩山十志图》:草堂……每景造意,皆造微入妙……诚画家宗祖也……亦为稀世之珍”。

⑬ 四库全书《吴都文粹续集》卷四二,祝颢书《刘完庵墓志铭》:“公自幼秀颖出群,天性孝友。父疾,昼夜侍左右,汤液之奉、浣涤之事,皆亲之。母患疽,吮之,良愈。女兄嫁周氏,寡孤无依,即养于家,买田宅居之。”史料记载刘珏1460年辞官回乡,“归理旧业”。成化元年(1465年),刘珏曾写诗为其女兄庆生:“节妇秋霜两鬓生,弟今休老一身轻。衰年愿得长相见,煮粥时时慰姊情。”可见姐弟情深。结合各种文献分析,推断寄傲园应为刘珏祖上旧宅,建筑众多,母亲、寡居后的姐姐都应居住于此。据祝颢书《刘完庵墓志铭》所述小洞庭为刘珏“归理旧业,以营燕休之所,于后圃辇石为山,引流种树,筑亭其上,号小洞庭。日与宾客故人相羊其中……”说明小洞庭是辞官回家之后所建,专门用于“燕休”,属于刘珏与好友雅集的别业。

猜你喜欢

刘珏嵩山沈周
MUST-SEE MOVIES AND SERIES
沈周&唐寅:佛系老师与跳脱徒弟
A FIRST FAREWELL
沈周油画作品
MUST-SEE MOVIES AND SERIES
MUST-SEE MOVIES AND SERIES
富春山居图
我爱我家
2017年全国青少年户外营地夏令营(河南站)在嵩山落幕
沈周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