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1-07-20丁苇方北黄小平林少鹏莫才春

中外医疗 2021年13期
关键词:肠系膜正确率阑尾炎

丁苇,方北,黄小平,林少鹏,莫才春

东莞东华医院超声科,广东东莞 523000

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是导致患儿出现腹痛重要原因,也是儿科常见疾病,该病发生原因与原发性或继发性肠道炎症相关,主要发生于8岁及以下儿童,患病后会对患儿身体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1]。由于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病因复杂,以腹痛、呕吐等为临床表现,症状缺乏典型性,易误诊为肠梗阻和急性阑尾炎等疾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甚至加大对儿童机体损伤。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超声诊断技术被应用于临床诊断中,但常规诊断方式在使用中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之相比,高频超声检查属于一种准确性和敏感性极高检查手段,可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加详细、全面和清晰声像图资料,可弥补常规超声诊断中部分不足之处,使用价值较高[2]。该次研究以该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26例相关病例,探讨常规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对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患儿诊断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在伦理会批准后进行,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26例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患儿为诊断观察对象,根据检查结果设置为对照组(n=126)与观察组(n=126),全部患儿中男74例,女52例;平均年龄为(5.23±1.02)岁,平均病程时间(1.02±0.4)d。并选择同期126名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设置健康组,男75名,女51名;平均年龄为(5.76±1.33)岁。纳入标准:①全部患儿精神状态良好、神志清晰;②临床资料完整,家属同意该研究;③伴有全身发热、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④无急性阑尾炎、肠梗阻以及淋巴瘤。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家属不同意该研究患儿;②精神状态较差、神志不清晰患儿;③急性阑尾炎、肠梗阻以及淋巴瘤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诊断方式,具体方式:常规超声检查中患儿取仰卧位,检查设备使用日本东芝Aplio400型超声诊断仪,及其配套设备3.5~5.0 MHz常规线阵探头,对患儿肝、胆、脾、胰腺和肾等脏器进行检查,重点扫描患儿脐部以下腹部位置,对患儿盲肠或肠系膜进行重点并重复扫查,检查患儿腹部状况,判断是否有肿块。

观察组:在常规超声诊断方式基础上使用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具体方式:对患儿检查中取仰卧位,检查设备使用日本东芝Aplio400型超声诊断仪以及配套10~14 MHz高频线阵探头,并对患儿左侧腹、右下腹、脐周以及盆腔等位置进行适当加压,并进行多切面全面扫查,并重点对盲肠或肠系膜根部是否存在淋巴结增大现象进行检查,详细记录患儿增大淋巴结位置、具体数目、直径大小以及纵横等,并对血流分布、内部回声等声像图特征进行观察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肠系膜淋巴结造影检查阴性和阳性检查结果,以及两组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诊断正确率,正确率越高,诊断方式在临床中应用价值越高。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结果比较

观察组诊断正确率(99.21%)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8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儿阳性、阴性诊断结果

表2 两组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诊断结果比较[n(%)]

2.2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影像特征

经临床诊断,全部患儿均诊断为多发淋巴结增大,一般数量为2~5个,增大的淋巴结数量主要位于右中下腹,仅有少数位于左中上腹,诊断影像中显示,淋巴结为长椭圆形,可见低回声包块,且内部回声均匀,皮髓质分界明显、光滑,并且有增大现象,长短径比≥2,增大淋巴结中可见稀疏或丰富树枝条状、点状血流信号,以淋巴门型方式分布,少见液性暗区。

3 讨论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是导致儿童腹痛常见原因,好发于冬春季节,该症是由肠道疾病引发的回结肠区域肠系膜淋巴结炎症,由于儿童淋巴结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环境防御能力较差,进入呼吸道、肠道的细菌和病毒等沿血液循环到达肠系膜区域,使得肠系膜淋巴结出现炎症,并增生、水肿或充血。同时因儿童肠系膜淋巴结丰富,尤其是回肠末端和升结肠区域,回盲部明显,因此,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发生率高。患病后,儿童易出现咽喉痛、乏力、发热、腹痛和呕吐,部分患儿伴有腹泻或便秘。相关调查统计[3],约有20%儿童患病后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多种临床症状中,腹痛为最常见症状之一,出现时间早,可发生于任意部位,压痛出现位置不固定,会随体位变化而改变。常见右下腹痛,且呈阵发性、痉挛性痛,而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较少,而导致该症状形成原因为儿童出现病变后,其主要对末端回肠一组淋巴结产生侵袭,使得右下腹常见疼痛,且腹痛性质不固定。疼痛位置检查中,最敏感触痛位置可能在每次体查不同的现象,一般压痛位置接近中线或偏高,位置会发生移动,部分患儿可于右下腹位置扪及压痛,并存在小结节样肿物。部分患儿产生原因为并发肠梗阻,该症临床表现不明显,应提升对其关注程度。同时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后临床症状,与临床上患儿阑尾炎症状相似,但病情相对较轻,患儿无腹肌紧张状况,且疼痛位置存在差异,与急性阑尾炎疼痛位置固定不同,易被误诊为阑尾炎,临床应早行腹部B超检查,确定具体病情,防止疾病误诊[4-5]。

对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患儿进行诊断中,为保证诊断正确率,应结合儿童临床表现、既往病史以及相关检查指标确定诊断结果。诊断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患儿时,可考虑白细胞计数、病理表现以及超声检查表现等。一般患儿在起病后,白细胞计数可保持正常,但多数会呈现轻度增高。而患儿病理方面会表现为淋巴结增生、水肿或充血,但经病理组织培养后检查中,结果经常显示为阴性,且大、小便常规检查显示均正常。对患儿进行超声检查中,临床表现为腹腔肠系膜增厚,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肿大,且大小体积不等,发病部分主要位于右下腹,整而言其外形光滑、完整,超声显示皮髓质分界清,回声区为低回声,内回声显示均匀,于腹腔位置可见少量液性暗区[6-7]。

传统淋巴结诊断措施中,以淋巴结活检等有创性检查方式为主,患儿接受度较差,难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随着诊断技术发展,超声诊断已经成为主要检查方式,并广泛应用于内科疾病诊断中,应用前景广泛。大量临床诊断研究表明,对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使用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性、耗时短、重复性好、扫查范围广、穿透力强以及无放射性损伤等使用优势,在进行腹部检查中具有较高使用价值,但不同类型超声诊断方式存在明显使用差异。常规超声诊断主要使用3.5~5.0 MHz常规频率探头,该探头对组织分辨力较低,在淋巴结结构和形态方面限制较大[8]。与之相比,高频超声检查方式分辨力高,对患儿腹部结果层次分析明显,且淋巴结定位准确,可明确区分肠系膜淋巴结增大、阑尾炎等症状相似疾病间差异。相关调查表明,腹痛小儿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区别不明显,但在超声和病理检查下,可准确区分患者疾病类型,因此,超声检查应结合既往病史和实验室检查仔细鉴别。但该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同样存在不足,其对深部结构显示效果不佳,易出现漏诊问题,影响诊断结果。而该次研究中主要联合使用常规与高频两种诊断方式,弥补单独使用一种检测方式不足之处,提升诊断效果[9-11]。

该次研究结构显示,观察组诊断正确率(99.21%)明显高于对照组(86.51%)(P<0.05);可见相比于常规超声诊断方式,联合使用高频超声检查方式,利于提升诊断检查结果。这与刘艳等[12]的研究结果:常规联合高频超声诊断方式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正确率(P<0.05)。

综上所述,对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患儿采用常规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可提升诊断正确率,为进行患儿病情诊断提供可靠数据,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肠系膜正确率阑尾炎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纯急性阑尾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