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效果探讨
2021-07-20姜尧
姜尧
巴中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四川巴中 636001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共有64种疾病与酒精相关,而长期性大量摄入酒精可能导致人体出现各种精神方面的障碍,甚至可能诱发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1]。医学认为,酒精所导致的精神障碍是指人在长期或者大量饮酒的情况下,在无明显精神障碍的前提中,出现了幻觉、妄想等精神方面的疾病症状,患者还可伴有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症状等[2]。针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疾病,临床上常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医学临床研究发现[3],一些典型抗精神疾病药物在治疗患者的阴性症状、情感症状及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总体疗效欠佳,还导致部分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而氨磺必利作为国内新引进的非典型抗精神疾病药物,确实在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方面有着更加安全且良好的效果。对此,该次研究随机选取该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100例酒精性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重点分析氨磺必利在治疗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疾病方面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酒精性精神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37~55岁,平均年龄(43.26±2.36)岁;饮酒史8~32年,平均(16.25±1.05)年;病程6~22年,平均(14.01±1.32)年。观察组男42例,女8例;年龄35~57岁,平均年龄(42.19±2.16)岁;饮酒史7~32年,平均为(15.15±1.25)年;病史5~24年,平均病程(15.11±1.09)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确诊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症;②所有患者饮酒年限均在6年以上;③所有患者参与研究前2周时间内未使用过任何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情绪稳定剂等,也未被实施过电休克治疗;④该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医学研究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对所有药物有过敏反应者;②存在严重自杀倾向、严重记忆或智能障碍者;③合并有其他严重躯体或精神方面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住院治疗,强制戒酒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常规性的治疗及临床护理:①为患者补充维生素、营养支持、纠正患者水电解质问题及酸碱平衡紊乱问题;②凡有肝功能紊乱者,给予护肝治疗;③凡有胃肠道疾病者,给予对症治疗;④实施相同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
在上述基础之上,对照组应用富马酸喹硫平片(国药准字H20010117,规格:0.1 g×30 s)口服治疗,第1周为剂量递增期,第1、2天,3次/d,25 mg/次;第3、4天,3次/d,50 mg/次;第5、6天,3次/d,75 mg/次;第7天,3次/d,100 mg/次。第2周开始进行剂量调整,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对药物的耐受性来进行剂量调整,调整范围在150~750 mg/d之间。
观察组应用氨磺必利片(国药准字H20113231,规格:0.2 g×20 s)口服治疗,起始剂量为50 mg/d,平均每日剂量控制在(423.6±105.5)mg。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利用PANSS、副反应量表对患者的精神症状、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评定:分别对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末、第8周末及第12周末进行评定;以TESS评分表评定两组第1周末、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及第12周末的不良反应;QOL-DA主要是被应用于研究吸毒者的身体及精神状态评估,但也可作为其他上瘾物质滥用者的生命质量评估,量表中包含了40个条目,采取5级评分,患者将根据最近1周的实际情况或者自我感觉来进行评分,其中躯体功能(10条)、心理功能(10条)、社会功能(10条)、酒精戒断症(10条)。4个因子分相加即为总量表分,总分范围为40~200,评分越是低则说明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点的PANSS评分情况对比
经治疗,两组PANSS总分及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等因子均较治疗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点的PANSS评分情况对比[(),分]
表1 两组不同时点的PANSS评分情况对比[(),分]
注:与治疗前对比,a P<0.05
项目组别治疗前4周末8周末 12周末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总分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n=50)观察组(n=50)24.35±5.68 24.26±6.02 21.31±4.36 20.26±4.34 40.86±8.19 40.76±8.13 86.52±9.71 85.28±9.45(13.48±3.45)a(14.13±3.65)a(14.95±3.11)a(11.29±3.25)a(30.89±4.44)a(26.96±4.62)a(59.32±6.58)a(52.38±6.24)a(12.26±3.16)a(11.23±3.18)a(11.42±3.26)a(9.68±2.03)a(27.03±4.11)a(22.23±4.03)a(50.71±5.16)a(43.13±5.48)a(9.66±3.23)a(7.36±3.12)a(11.36±3.02)a(9.63±2.36)a(23.36±3.16)a(20.13±3.03)a(44.38±5.03)a(39.12±5.24)a
2.2 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治疗后发现,观察组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失眠、恶心、呕吐等,且不良反应的程度较轻;对照组不良反应以椎体外系反应及植物神经症状为主,且程度较重,需要为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对症处理。治疗后4周末、8周末、12周末观察组与对照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点TESS的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点TESS的评分对比[(),分]
?
2.3 两组治疗前后QOL-DA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QOL-D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QOL-DA数据及总量高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QOL-DA评分情况对比[(),分]
表3 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QOL-DA评分情况对比[(),分]
组别躯体功能治疗前 治疗12周末心理功能治疗前 治疗12周末社会功能治疗前 治疗12周末酒精戒断症治疗前 治疗12周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15.26±5.54 15.96±5.14 0.655 0.514 29.54±5.03 32.25±7.26 2.169 0.033 20.15±4.15 19.56±4.11 0.714 0.477 26.99±5.36 30.25±6.26 2.797 0.006 16.25±2.54 16.29±2.48 0.079 0.937 35.96±9.26 42.69±9.65 3.558<0.001 16.25±2.48 16.31±2.32 0.125 0.901 38.49±9.12 45.15±9.63 3.551<0.001
3 讨论
中国具有十分悠久的饮酒历史与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饮酒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国民的生活习惯与地区风俗,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饮酒给国民的生活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然而,酒精也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最易导致人类成瘾的物质之一,因为饮酒而造成的疾病与伤害已成为了世界级公认的严重卫生问题。长期大量的饮酒将严重损伤机体组织器官,可能对饮酒者的生理、心理造成双重伤害,与此同时还将给饮酒者的家庭构成负面影响,极不利于社会乃至国家的和谐稳定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必须以医学手段对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抗精神药物治疗,帮助他们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恢复正常生活[4]。
大量的临床案例表明,若人在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酒精,将诱发急性酒精中毒,而长时间的大量饮酒间则可能导致饮酒者对酒精产生依赖,诱发精神方面的障碍,出现幻觉、妄想、情感及行为异常等问题,患者的认知功能将被损害,甚至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人格衰退、性格淡漠退缩、回避正常社交等问题,一些精神障碍问题严重的患者,其中枢神经系统会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这是因为酒精本身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当饮酒者出现酒精中毒迹象时,可使得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因此酒精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及影响十分广泛且严重,中毒者的记忆、定向、智能等方面都会出现障碍,医学上将其定义为“柯萨可夫精神病”以及“痴呆”[5]。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人类文明的持续进步,人们健康方面的意识逐渐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酒精对人体的危害,医学治疗的目的也逐渐向着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挺进,现在针对因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临床治疗的核心更加重视患者的生命质量。由于精神障碍患者长期受酒精的影响、精神疾病方面的困扰,其生理、心理与社交功能都出现了损伤及退化,加之受到周围人与社会的歧视,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位于低水准之中,因此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了临床治疗的要点[6-7]。目前认为影响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而精神疾病可能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分析临床治疗案例可知,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整体功能是有关系的,且呈正相关性,而患者的精神症状与药物使用阶段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样呈负相关。
针对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既往治疗中多以对人体肝脏损害较小的药物为主,比如奋乃静、氟哌啶等,但是后续有研究结果指出此类药物针对患者的阴性症状、情感症状及认知损害等治疗效果较差,在改善患者心理及社会功能方面的效果也不够明显,而且还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不良反应,因此干扰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计划,近几年来此类药物逐渐被非典型抗精神疾病药物所取代,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时,往往首选小剂量的二代抗精神病类药物,其剂量将随着患者的症状变化而进行调整[8]。
氨磺必利是苯甲酰胺的衍生物,是近几年被引进至国内的非典型精神病治疗药物,与典型药物相比,它具有更加独特的作用特点,在临床上的作用谱十分广泛,尤其是在针对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效果,可以说其效果是其他典型药物所不及的,且因为具备了受体选择性高的特点,并不会给患者造成过多或严重的不良反应[9]。氨磺必利经由患者的肾脏排出,因此也不会给患者的肝脏造成严重的负担,即便是肝功能有障碍的患者也可以正常应用氨磺必利,与患者同期服用的其他药物不会出现明显的相互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因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损害,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肝功能损害,因此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强,较易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故而在为患者选择药物进行治疗时,应当考虑药物应用方面的安全性,最后再来考虑其治疗的效果[10-11]。而氨磺必利在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应用在治疗精神障碍疾病方面比较合适,该次研究中,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阳性症状(7.36±3.12)分、阴性症状(9.63±2.36)分、精神病理(20.13±3.03)分及总分(39.12±5.24)分均低于对照组,恶心、失眠以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的程度较轻,并未给患者带来其他机体影响,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国内学者[2]探讨了氨磺必利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效果,其研究结果表明,氨磺必利联合丙戊酸钠药物在治疗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氨磺必利发挥了较为稳定的药性,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同该次研究结果基本类似,此外,国内学者王小虎等[12]在研究中应用了氨磺必利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治疗8周后TESS评分为(11.6±3.5)分,与该次研究中第8周TESS评分一致性较高,对照组为 (11.26±3.84)分,观察组为(10.88±2.23)分,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第8周TESS评分略微低于该学者研究结果,分析原因可能是该研究中仅应用单一药物进行治疗,不良反应较小所致,这一结论尚不完善,仍旧更多研究加以证明。
综上所述,氨磺必利能够在治疗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疾病方面发挥出较为积极的临床效果,且具备了更高的安全性,控制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