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技术用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围术期的有效性分析
2021-07-20殳榴萍冯锡夷轶
殳榴萍,冯锡,夷轶
1.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徐州医科大学武进临床学院,江苏常州 213000;2.武进人民医院妇科,江苏常州 213000
腹腔镜子宫全切术适用于病情严重且无生育需求的女性,因该项手术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影响[1],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的反应也会对病情的恢复有所影响。所以在进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时需要及时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技术,以提高预后。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具有快速通道麻醉[2]、微创、镇痛技术理想等优势,能够减少患者手术中出现的应激反应以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目前,妇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等均已采用,为了进一步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技术的可行性,该文方便选取该院于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进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80例,评定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技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方便选取80例进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患者的入研究中。采用Excel表格将该次研究的患者相关信息统计后实施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每组40例。研究组最大76岁,最小35岁,平均(49.00±9.00)岁;合并症情况:16例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18例,其他疾病6例。参照组最大76岁,最小36岁,平均(49.22±9.36)岁;合并症情况:18例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17例,其他疾病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该次实验经过医院伦理会的批准,且患者和家属对此均知晓,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符合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指征,且无生育需求[3]。
排除标准:合并子宫以及附件存有恶性肿瘤者;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基础的围术期干预,方式如下:①手术前,按照常规进行清洁灌肠,建议患者禁食不得少于12 h,禁水2 h;②手术中,实时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补液量大于2 000 mL;③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在术后24~48 h将导尿管拔除,且监督患者在通气后才可进食,进食前可以采用补液的形式,用以能量补充,当患者感觉疼痛时,可按照医嘱给予哌替啶进行肌内注射。
研究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技术,方式如下:①手术前,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清洁灌肠处理,而是改用提供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疏导散(国药准字H20030827)进行导泻,以口服的方式进行,手术前还需要禁食6 h,禁水2 h,在手术正式开始之前的2 h提供镇痛药物;②手术中,提供全凭静脉麻醉,使用短效的麻醉剂,有利于术后的清醒,在手术正式结束之前,对于局部麻药物切口进行浸润麻醉,实施限制性的补液方式,对于手术时间小于3 h的患者,补液量应当在1 500 mL;倘若手术时间超过了3 h,补液量应当超过2 000 mL;③手术后,当患者返回病房6 h后,生命体征的各项指标均保持平稳的状态,且没有并发症的产生,医护人员即可将患者的导尿管拔除,在手术完成后的2 h开始建议患者食用流质食物,6 h后改食用半流质食物,24 h之后即可恢复正常的饮食;对于没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6 h内尽早下床活动;在手术后按照常规为患者使用镇痛泵。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和分析术后两组恢复情况,包含:气管拔管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②记录和分析术后不同时间段两组疼痛评分,采用疼痛量表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以0~10分进行评分,无痛为0分,疼痛严重为10分,患者得分越高,即说明恢复的效果较差,疼痛明显。
③记录和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④记录和分析两组满意率,采用该院自制的满意表进行评分,调查表涵盖20项条目,每项条目分为很满意、尚可、不满意3项。患者的分数大于85分,即可归为很满意,分数在65~85分之间可归为尚可,分数低于65分,即可列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术后两组恢复情况、术后不同时间段两组疼痛评分等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
研究组气管拔管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组别气管拔管时间(min)首次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参照组(n=40)研究组(n=40)t值P值14.65±2.96 7.69±2.00 12.322<0.001 29.20±5.00 13.54±2.77 17.327<0.001 7.80±1.00 4.10±0.52 20.762<0.001
2.2 术后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术后6、12、24 h,研究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后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分]
表2 术后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分]
组别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参照组(n=40)研究组(n=40)t值P值3.80±0.52 1.60±0.30 23.177<0.001 3.30±0.60 2.60±0.70 4.802<0.001 3.20±0.40 1.30±0.15 28.129<0.00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4 两组患者满意率对比
研究组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率对比[n(%)]
3 讨论
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安全性高[4]。为了加快术后的康复,在围术期进行相关的干预,可提高预后[5-6]。常规基础的围术期干预,患者术后疼痛较为明显,且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恢复[7]。快速康复外科技术能够有较好解决以上问题,通过优化围术期的相关操作[8],减少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在手术前尽可能不选择机械性的肠道准备,且缩短手术前的禁食以及饮水的时间,实施超前镇痛,并且在手术中进行限制性的补液,能够减少并发症的产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在手术中还进行局部麻醉药切口的浸润,手术后给予镇痛药物的使用等,都能够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以及应激情况,指导患者尽快进食,拔除导尿管等,均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进程[9],安全性更高。
该次的实验数据证实,研究组气管拔管时间(7.69±2.00)min、首次排气时间(13.54±2.77)h、住院时间(4.10±0.52)d均短于参照组(P<0.05),且术后6、12、24 h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参照组(P<0.05),其说明了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技术,能够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降低疼痛以及并发率的产生,预后理想。该结论和韩旭东等学者[10]在《快速康复外科技术用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围术期的临床研究》一文中所得结论一致,该文选择75例行快速康复外科技术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以及78例行传统模式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比较两组手术结束距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术后6、12、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显示快速康复外科技术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7.9±3.3)min、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3.7±3.1)h、术后住院时间(4.1±0.6)d,显著短于传统模式组(P<0.05),且术后6、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传统模式组(P<0.05),表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技术,安全性更高,患者的疼痛较低,更有利于恢复。
综上所述,将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应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围术期,有利于各项指标尽快恢复,且缓解了疼痛,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的推广以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