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训练对高校创新创业竞赛推动作用的调查研究
2021-07-19王海斌温东荣郭晓云张映斌
王海斌 温东荣 郭晓云 张映斌
摘 要: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推动作用研究,以及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2016-2018年龙岩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与分类分析。结果表明,2016-2018年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有效助推了高校创新创业竞赛的发展。在项目转化值上,以2018年为例,互联网类项目>科技类项目>文化类项目>服务类项目>调查类项目。本研究为后续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推动及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项目;社会实践;创业训练计划;创业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7-0036-05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role of social practice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aking the college student social practice project, college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lan project and college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plan competition project of Longyan University from 2016 to 2018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is paper conducts statistical and classified analysi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romotive effect of social practice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in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of colleg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cial practice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were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of colleges.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of project transformation value indicated that the tendency of the class project for different industries was the Internet project > technology project > culture project > service project > investigative projects in 2018.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strong basis for college to promot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and policy formulation.
Keywords: project; social practice;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大学生创业是一种以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为创业主体的创业过程。2015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喷发,再次激起全国民众的创业激情,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热情。然而,大学生作为创业的主体,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劣势,主要体现在:1. 社会经验不足,创业停留在理想化状态,以理想主义来规划创业的进程,忽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 急于求成,缺乏完整的商业管理体系,在不完善的体系下进行运转,导致分工协作困难重重;3. 实践能力欠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无法评估,导致创业过程中出现大量无法预估与预判的事件发生后,无力解决;4. 市场观念淡薄,追求产品忽略市场,纯粹追求品质,而未考虑市场真正的需求,导致产品无法得到市场认可;5. 行业背景缺乏,以己为主,忽略环境背景的复杂性,这种现象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问题,没有充分的市场与行业背景调查而冒然进入,导致创业成功率极其低下[1-4]。总之,大量的影响因素限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前进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逐渐成为创新创业主力军。为有效避免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问题与缺陷,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和保护大学生创业,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性[5-6]。此外,全国各大高校为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开展了大量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实践与训练活动,主要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活动,并在活动中给予一定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步入社会进行社会接触,提高个人能力,触发创作灵感,完成课题研究,发挥自己聪明才智以求和社会有更大的接触,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活动。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则可以促进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两项活动都与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然而,关于这两项工作对创新创业的推动作用是否明显,达到的效果是否如预期所示。分析和调查实践与训练两项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推动作用,对于后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关于该方面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据此,以龙岩学院为例,分析2016-2018年,连续3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推动的效果如何?以期為后续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龙岩学院2016-2018年,3年内获得校级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立项的117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的226项和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项目的498项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通过对2016-2018年,不同项目的统计、归类和转化值分析,获得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项目统计分析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立项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利用暑期2个月的时间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应用到社会中,一方面提高大学生对所学专业、行业前景的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将自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并服务于社会。因此,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前期铺垫作用。以龙岩学院为例,2016-2018年间,先后立项优秀重点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34、39、44项(图1),将立项的优秀重点项目按照所属的行业类别划分成5大类,分别为科技类、文化类、互联网类、调查类、服务类。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别在不同年限中占比。结果表明,2016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重点立项项目中5大类占比分别为23.53%、29.41%、5.88%、8.82%、32.35%;2017年分别为15.38%、28.21%、2.56%、25.64%、28.21%;2018年则分别为20.45%、15.91%、11.36%、18.18%、34.09%(图2)。
此外,分析发现,2016-2018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重点项目的立项数呈上升趋势,但在行业类别的占比上则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科技类、互联网类、服务类项目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调查类项目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文化类项目则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其次,同一年限中均以互联网类项目占比最小。可见,不同年限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行业类别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统计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和研究工作。该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思维的总结和凝练,同时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是大学生后期从事创新创业的过渡。以龙岩学院为例,2016-2018年间先后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8、69、69项(图3),将立项的优秀重点项目按照所属的行业类别划分成5大类,分别为科技类、文化类、互联网类、调查类、服务类。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2017年、2018年,科技类项目占比分别为44.32%、42.03%、47.83%,文化类分别为15.91%、8.70%、11.59%,互联网类分别为12.50%、21.74%、11.59%,调查类分别为14.77%、5.80%、11.59%(图4)。
进一步分析发现,2016-2018年大學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数,2016年最高,随后保持平衡,而不同年度同一行业类别上则发生一定的变化,表现为科技类、文化类、调查类项目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互联网类和服务类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见,不同年度不同类别项目的立项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不同年度不同类别项目在政策上的倾向性有关。
(三)“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项目统计分析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联合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通过该项赛事,将大学生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潜力的优秀人才。据此,以龙岩学院“挑战杯”参赛项目为例,2016-2018年间,龙岩学院参与“挑战杯”竞赛的项目呈上升趋势,即从101项上升至291项(图5)。进一步将参赛项目进行归类分析发现,2016年龙岩学院“挑战杯”参赛项目中科技类、文化类、互联网类、调查类、服务类项目的占比分别为44.55%、14.85%、8.91%、6.93%、24.75%;2017年分别为39.62%、17.92%、10.38%、5.66%、26.42%;2018年则分别为44.67%、11.00%、19.24%、7.22%、17.87%(图6)。
此外,分析发现,2016-2018年龙岩学院“挑战杯”参赛项目,呈上升趋势,但在行业类别的占比上则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科技类、调查类项目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文化类、服务类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互联网类则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其次,同一年限中均以调查类项目占比最小。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挑战杯”竞赛项目中的转化分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立项,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然而二者是否能有效转化成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项目。以2016、2017、2018年,连续3年来,每年立项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总和,并换算其与创业计划竞赛项目的比值以获得二者在创业中的转化值。分析结果表明,2016、2017、2018年,在项目总数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创业计划竞赛中的转化值分别为0.83、0.98、2.58;可见,2016、2017年转化值均低于1,项目转化率低,2018年项目转化率得到有效提高(图7)。
进一步对项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不同类别项目在创业计划竞赛项目转化值中,2016、2017、2018年科技类项目的转化值分别为0.96、1.20、3.10;文化类项目的转化值分别为0.63、1.12、2.13;互联网类项目的转化值分别为0.69、0.69、4.31;调查类项目的转化值分别为0.44、0.43、1.31;服务类项目的转化值分别为1.14、1.08、1.93;由此可见,2016、2017年的项目转化值总体偏低,这可能与当时学校对创新创业的鼓励与支持政策较少有关;2018年不同类别项目的转化值明显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这与2017年12月龙岩学院出台了《龙岩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实施办法(试行)》(岩学院委团〔2017〕2号)文件有关,该文件对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特别是“挑战杯” 创业计划竞赛的奖励与支持做了明确的规定。可见,完善的制度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与激情的调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分析发现,以2018年为例,在不同类别项目的转化值上,科技类项目、互联网类项目、文化类项目的转化值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在后续的项目立项上应当有所侧重。
三、结论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浪潮,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学生在学习之余为了有效提升自身的能力,应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针对于此,各大高校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也不断出台各项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综合分析龙岩学院2016-2018年,在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项目在总数上的变化及其在不同类别上的比率变化,并进一步探索立项项目在创业计划竞赛上的转化值,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立项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申报,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此外,不同类别的项目在转化值上的分析结果表明,以2018年为例,互联网类项目>科技类项目>文化类项目>服务类项目>调查类项目。因此,建议在后续学校遴选社会实践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上应当根据项目的实际转化值进行侧重性的立项资助,以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荣霞.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问题与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1(12):46-48.
[2]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3]徐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34(5):49-55.
[4]黄本笑,黄芮.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4(1):140-145.
[5]张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变革[J].理论导报,2015(12):9.
[6]顾卫杰,柴京.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7(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