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 穿越历史

2021-07-19陶媛媛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实践性初中历史小组合作

陶媛媛

【内容摘要】2011年,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出台,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掀起了一股新的学习风尚,越来越多的初中历史教师开始开拓创新,在新课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走出一条独特的教学之路。小组合作学习就此成为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宠儿。本文即从新课改出发,探讨初中历史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  小组合作  实践性

什么是小组合作?顾名思义,就是把班级内的所有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提出的课堂探究性问题,小组内的成员互相合作,自主探讨和研究,得出小组内的问题答案。组间形成一种竞争的关系,互为对手,又互相帮助。在小组合作教学设计中,又分为了越来越多的形式,其中设问成为了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成效与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多采用设问的教学方式。另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随着新课改的推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逐渐被历史教师所重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退居二线,成为课堂的引路人,而学生成为了历史课堂的主人,这为小组合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本文就从小组合作学习出发,探讨设问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性运用,为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设问在导入中进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采取适合的情景,让学生迅速地转移课前的干扰,从而尽快走入历史的课堂,所以,设问在这一环节起到了至高的作用。而设问这一教学手段,由于其方式方法的简便性和有效性的特点,深受初中历史教师的喜爱,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时常能够看到设问的存在。科学的设问,不仅仅能够转移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开始关注历史课堂的教学动态,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历史课堂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快速开展一节初中历史课开了个好头。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的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时,在上课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一场繁华的盛唐盛宴,让学生直观的通过影视片段和视频剪辑等来感受唐代鼎盛时期的繁华和美好,再用多媒体展示盛唐时期李白的朗朗上口的诗句,引导学生欣赏历史,感悟历史。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巧妙地提出课前思考的设问“唐朝的鼎盛时期因何而来?”“盛唐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呢?”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再去探究课本中的知识时有了目的性,学习的效率事半功倍。然后,教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合作,学生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合作,能够结合自己曾经观看过的盛唐景象和书本中读到的盛唐情景,在合作中更能够畅所欲言,很好的表达自我的观点。这样一场由设问引起的小组合作式历史课堂,在十分愉悦的氛围中展开。

二、设问在自主学习前展开

2011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学生在历史的课堂中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另外,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和生理都在发展中,在心理中更渴望长大,渴望自由,在这样的学情之下,初中历史更应该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信任,对于学习历史知识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自主学习前,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开展什么样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什么内容?一系列问题成为了初中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实践得知,合作学习应该以自主学习为基础,而为了自主学习能够有效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教学内容具体安排,采用不同的设问形式,以期使得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历史问题的根本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认知力。当然,对于每个小组,教师可以在自主学习时提出相同的设问问题,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提出不同的设问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学时间。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中的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时,教师根据春秋时期的特殊时代特征,先提出统一的设问内容“历史上哪些原因造就了春秋时期的形成?”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总结得出答案。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起来更加的轻松。在此基础上,教师巧妙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每个小组提出不同的设问问题,从春秋时期的“霸王”,到春秋时期的文化,再到春秋时期的经济等等问题,让每个小组的自主探讨既相互联系,又彼此融合。问题的设立看似困难重重,其实,仔细研读教材,都是书本上显而易见的东西。教师利用设问的方式解决了课程中相对枯燥无味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自主学习的方法,不仅調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春秋时期就犹如历史上的一个大染缸,有着各色不同的文化,有着各种不同的统治形式,在这一时期,不同的国都同时共赢,又相互竞争,他们都有怎样的治国手段?又有哪些优劣?”一个问题引领整个班级,让小组不同的设问问题集中化,也让问题更加统一。

三、设问在问题探究中升华

作为初中生,不再是小学生全权靠着教师的引领,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学习知识,初中生有着心理发育的优势,其所在的年龄阶段,自我意识逐渐提高,自我开始觉醒,初中学生从身心发展中渴望找寻自我,所以,对于初中生而言,一味地引领,会让他们陷入厌烦的境地,从而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而历史学科相对而言更加的枯燥无味,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死记硬背,如何给学生一个有趣的历史课堂就成了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的难题。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出现,给了初中历史课堂曙光,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互助学习,在合作中体会团结的力量,在合作中找到自我的价值。但是,学生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对于自主学习,一般的、浅显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就能够解决,但是,一些模糊的、意义不明、不易发现的问题,学生很难理解和解决,这时候就要求教师发挥指导和引领的作用。教师可以采用设问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问题中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第9课《对外开放》一课时,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梳理了对外开放的原因和势在必行的历史问题,让学生对于对外开放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能够透过对外开放的问题看到历史的本质,学生对于当时的社会不了解,对于当时的历史兴趣不足,不喜欢关注等原因,难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通过影视片段、文学作品等侧面展现改革开放时期的风貌和改革开放带给当下的有利之處,结合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的结果以及初二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提出世纪性的设问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升华,以此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未曾发现的问题,有效弥补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在问题探究过程中的设问,不再仅仅是对于教材的基本解读,要能够高于教材,深入历史,着眼现在,展望未来,让学生学会深层次的看待问题,学习问题,掌握更加牢固的历史知识,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知识反馈时能够活学活用。

四、设问在拓展延伸中运用

历史知识的学习不光是学习课本之上的东西,还有一些历史问题的延伸,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去挖掘。在拓展延伸中,学生能够学会对于知识进行发散的看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运用设问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历史知识的深度,可以有指导性地帮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感知到历史的深度。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中的第4课《洋务运动》一课时,教师对于洋务运动这一历史问题进行了思维上的拓展,引导学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这一次,不再局限于几个人的组,而是把全班分成了两个组,分别为辩论赛的正反方,正方的辩论主题是: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反方的辩论主题则是:洋务运动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教师在安排辩论前,一定要确保学生对于洋务运动知识的学习牢固,能够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程度。在学生进行辩论时,教师作为裁判员,不仅要做到公平公正的裁决,更重要的是要能够通过设立辩论赛这样的设问形式,找到学生学习的盲点,在最后的总结时进行补充和提升。在这样的历史拓展延伸中,学生对于历史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初中历史课堂也会越来越充满兴趣。教师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也能够事半功倍地完成课堂的教学反馈,找到学生的不足,一举两得。

五、设问在总结反馈中提升

每节课都需要拥有总结,总结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每节课的重点和以解决的问题总结出来,学生更加一目了然的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总结反馈一节课时,利用设问的教学方式,可以引领学生对于学习进行反思,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形成有效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历史学习质量。在总结反馈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集中总结,教师还要能够提前预判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积极采用适合的设问问题,以此来综合性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以及历史学习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行之有效,在小组合作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设问形式,在小组合作的不同阶段进行运用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要能够抓住小组教学的契机,把握住本节课历史教学的重难点,积极的采用设问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问题中提升,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到历史问题。

【参考文献】

[1] 席婷婷. 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运用策略初探[D]. 南京师范大学,2018.

[2] 杨赟. 浅探部编版新教材使用下的初中历史“目标、探究、兴趣”教学策略[J]. 新课程(中),2019(2).

[3] 曾琴. 浅探初中历史课堂中兴趣教学[J]. 安徽文学,2007(07):126.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

猜你喜欢

实践性初中历史小组合作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文评改“五步曲”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